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中海地震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中海地震帶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地中海地震帶

外文名稱 Earthquake Belt

分布: 地中海至喜馬拉雅

學科: 地理

地中海地震帶通常是指沿地中海至喜馬拉雅分布的地震帶,有人也把它延伸到印度尼西亞列島。[1]

基本信息 

海洋加壓,是引起環太平洋地震帶、深海、大陸架等的主要因素;海水或其它地上水進入地殼斷裂帶後,在地熱和地電作用下引起的等離子體燃燒,接着在氫核聚變中膨脹爆裂,是引起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高山和山脈等造山運動的成因。因為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的成因。因為這裡原來是一片汪洋大海,結果在這些海水全部進入了地殼斷裂帶後,在地熱和地電作用下的質子-質子循環的核反應,引起的膨脹爆裂,使原始地殼不斷斷裂、移位和翻轉,因為這時的海洋與地殼的規模,與現在完全不同。地震與火山爆發的規模,是由進入地殼斷裂帶的水量和深度決定的。這些海水全部進入了地殼斷裂帶後,與地殼內熔岩物質相互作用,形成了等離子體燃燒,大量的熔岩物質、水氣和各種化合物,沿着地殼斷裂後的岩石層移位、翻轉,並且由火山口向外噴發岩漿,結果就形成了山脈、高山、漫天烏雲、暴風雪雨。因而是引起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枯海、山脈、高山、大峽谷、地殼褶皺、世紀冰川、岩洞、地震雲、恐龍滅絕生物在地質災變中引起基因突變等的主要成因。因為進入地殼斷裂帶的海水,通過核反應引起火山爆發或地震後,被蒸發到大氣層的水氣和化合物,形成的地震雲和火山灰,迅速遮住了太陽的光芒,緊接着使地面溫度迅速下降,然後由冰、雪、雲、雨,迅速形成了世紀冰川。又如2010年在世界範圍內地震和火山活動多發,這就使大量的水和化合物被噴發到天空,必然引起了降雨、降雪和嚴寒。再如南極冰川的大裂縫,這種無比巨大的冷凝力,說明:在世紀冰川中被冬眠的動、植物,它們的基因必然在這種冷凝力作用中發生了突變,這就又形成了恐龍滅絕、生物更新換種和進化的自然力。因此,我們就在新華網、新浪、網易、搜狐等博客中發布的帖子,說明了地震是可以預測和預報的。正如:我國地震工作者經過多年來艱苦奮鬥和努力,利用土地電和洋地電儀,準確預測了近幾年來發生的30多次地震。

地震帶

地震帶就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地球上主要有三處地震帶。地震帶基本上在板塊交界處。在地震帶內震中密集,在帶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帶常與一定的地震構造相聯繫。

中國地震帶

地震是與一定的地震構造相聯繫的 。中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相互作用,再加上歐亞板塊深部地球動力作用的影響,巨大的晚第四紀活動斷裂十分發育,而這些斷裂又正是大地震的溫床。有歷史記載以來,中國大陸的幾乎所有的8級和80-90%的7級以上的強震都發生在這些斷裂的邊上 。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1000次以上,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中國以占世界7%的國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陸強震,是大陸強震最多的國家[7]。1900年以來,中國死於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14個省份,造成27萬餘人喪生,占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里,房屋倒塌達700萬間。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嚴重性構成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一

中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六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六個地區是:①台灣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⑥吉林、黑龍江的東部。中國的台灣省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雲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於相關的地震帶上。中國地震帶的分布是制定中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重要依據。

青藏高原地震

"青藏高原地震區"包括興都庫什山、西崑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寧夏、四川、雲南全部或部分地區,以及原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老撾等國的部分地區。

該地震區是中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也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據統計,這裡8級以上地震發生過9次;7-7.9級地震發生過78次。均居全國之首。

東南沿海

中國東南沿海地震帶的分布情況:東南沿海地震帶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廣東兩省及江西、廣西鄰近的一小部分。這條地震帶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的新華夏系北東向活動斷裂控制,另外,一些北西向活動斷裂在形成發震條件中也起一定作用。這組北東向活動斷裂從東到西分別為:長樂-詔安斷裂帶,政和-海豐斷裂帶、邵武-河源斷裂帶。沿斷裂帶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如沿長樂 詔安斷裂帶,曾發生過1604年泉州海外8級大震和南澳附近的一系列強震;沿邵武-河源斷裂帶曾發生過會昌6.0級(1806年)地震、河源6.1級(1962年)地震和尋烏5.8級(1987年)地震,政和-海豐斷裂帶也曾發生過破壞性地震,但總的強度比較低。

南北地震帶

從中國的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西部、直至雲南,有一條縱貫中國大陸、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帶,被稱為中國南北地震帶,簡稱南北地震帶。該帶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內,向南可到緬甸。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級的大地震就發生在這一地震帶上。

其他

此外,"新疆地震區"、"台灣地震區"也是中國兩個曾發生過8級地震的地震區。這裡不斷發生強烈破壞性地震也是眾所周知的。由於新疆地震區總的來說,人煙稀少、經濟欠發達。儘管強烈地震較多,也較頻繁,但多數地震發生在山區,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與中國東部幾條地震帶相比,要小許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