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家環境保護區域空氣質量監測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家環境保護區域空氣質量監測重點實驗室於 2012 年 4 月由環境保護部批准依託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籌建,下設區域空氣質量監測技術研究室、大氣超級站監測技術集成應用研究室、網絡化質量管理技術研究室、區域空氣質量綜合評估與信息發布研究室 4 個研究室和 1 個集成與應用示範基地[1],實驗室建築面積2000 平方米,人員 30 人,固定資產 5000 萬元。

研究方向

區域空氣質量監測重點實驗室針對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國家需求,以服務於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多目標空氣質量調控為指導,按照「研發關鍵技術-集成應用-引領示範-服務公眾-支撐決策」的總體思路,研發和集成應用多污染物快速在線集成監測及新一代區域空氣質量模擬技術,重點突破和完善多污染物在線監測的網絡化質量管理技術,以及包含 O3、PM2.5在內的區域空氣質量表徵與綜合評價技術,力爭形成具有區域特色和國內先進的大氣複合污染監測示範案例及創新基地,為引領我國區域大氣污染[2]聯防聯控和實現國家空氣質量改善提供全面科技支撐和應用示範。其主要研究方向有:

(1) 區域空氣質量監測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示範:

(2) 大氣超級站監測技術集成與應用示範:

(3) 網絡化質量管理技術研發與應用示範:

(4) 區域空氣質量綜合評估與信息發布技術。

科研條件

區域空氣質量監測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是廣東省環境監測的網絡中心、數據中心、技術中心和培訓中心,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尤其是「十一五」期間依託 863 重大項目課題「珠江三角洲區域大氣複合污染立體監測網絡」,已經在珠三角地區構建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區域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建立了一套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網絡化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技術體系,擁有一套先進的區域空氣質量多模式集合模擬系統,並初步建立了區域空氣質量聯防聯控機制。該監測網絡由 60 個子站組成,包括了 1 個國家背景空氣質量監測站、1個大氣超級監測站、1 個農村空氣質量監測站、8 個區域空氣質量監測站、45 個城市空氣質量監測站、4 個路邊空氣質量監測站。監測指標從常規空氣質量覆蓋到大氣環境(氣態污染物和顆粒物)所必需的絕大部分指標,監測範圍從地基監測擴展到空基監測。該監測網絡在「採樣總管技術」、「通用智能接口」、「站房環境控制」、「流量在線控制」、「在線校準與控制」、「自動標準傳遞」和「數據判別與審核」等 7 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方面關鍵技術支撐下,逐漸實現了「3A」(Any time、Any where、Any equipment)網絡化質量控制,切實提升了空氣質量監測數據質量。區域空氣質量多模式集合模擬系統集成了美國Environ、美國 EPA Model3/CMAQ、中國科學院NAQPMS、法國 EBPC 和美國 WRF-Chem等多套先進的區域空氣模式。該系統在 2010 年廣州亞運會和 2011 年深圳大運會空氣質量保障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初步得到了實戰的檢驗。

視頻

國家環境保護區域空氣質量監測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空氣質量監測系統
中大檢測室內空氣實驗室檢測中

參考文獻

  1. 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名單,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14-03-19
  2. 大氣污染成因分為這幾種,你知道嗎? ,搜狐,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