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川尼眾佛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川尼眾佛學院是我國一所高級比丘尼學院,於1983年成立,院址在成都鐵像寺內。 自唐代詩人李白詩中驚呼:「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四川在人們的心目中打下了與世隔絕,交通不便的烙印。而位於省會成都市郊的四川尼眾佛學院,由於重在修學,以至許多身臨寺外的人,也只能一睹高高的紅牆與院內隱約的殿堂而望寺而嘆,使得這兒平添了幾神秘感。

學院建立

四川尼眾佛學所在地,鐵像寺,在市南十五公里的石羊鄉境內。據縣誌記載:明萬曆十八年,據地得鐵鑄釋迦牟尼佛像,因建成寺供養,即以鐵像名寺。抗戰期間,宋慶齡女士在成都辦的孤兒院,曾疏散到此。

佛學院居此,遠離鬧市塵器,寺周田園千頃,一望無際,寺後溪水潺潺,修竹沿河數十里,不見盡頭。院內殿堂巍峨,草木蔥鬱,屋舍儼然,清新雅靜,安寧祥和,實為修學之勝地。整個建築既獨立成院,又渾然一體。以這座歷史悠久,道風淳厚,環境優美的古剎作學氛圍。早在1980年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隆蓮法師[1]鑑於當時中國沒有一所培養比丘尼的正規學校,鄭重提出了創辦尼眾佛學院的構想。隆蓮法師的倡儀得到中國佛協和許多大德的支持,特別是趙朴老更是積極呼籲。特地為四川尼眾佛學院的山門題寫楹聯:「律傳遠紹鐵薩那,像法重輝聖尼寺。」1983年中國佛協批准了創辦四川尼佛學的申請,並將院址設在由趙朴老親自考察過的,由能海上師在漢地創辦的唯一女眾金剛道場鐵像寺內。學院與寺廟合二為一,原本是為了傳授二部僧戒,以幫助尼泊樂重建尼郭僧團而為。因此,佛學院院長隆蓮法師特為南傳佛教布局之佛玉殿撰書楹聯: 「天海慈航,獅子國萬里遠來,建二部戒壇,嚴淨毗尼,玉律共調離垢地; 地靈人傑,龍女珠幾生修到,會三乘秘旨,演揚般若,金言同闡辯才天。」 以及殿門上「玉汝於成,以戒為師」之匾額

1984年秋季,四川尼眾佛學院正式招收第一批學員,她們來自全國各地,一般具有高中文化水平及一定的佛學知識,經過嚴格的統一考試,入學深造。

遷建緣起

創建於1984年的四川尼眾佛學院,是經國務院頒發[1983]60號文批准的唯一一所高級尼眾佛學院[2]。20多年來,在已故名譽院長趙朴初會長的熱心關懷下,四川省宗教局和省佛協的大力支持下,在隆蓮院長的親自率領下,為佛教界培養了一批批尼眾僧才。她們遍布全國各地名山大剎,弘化一方。受到教內外各界人士的肯定和讚揚。

然而,作為精英佛子的搖籃,四川尼眾佛學院的辦學條件卻十分簡陋,是名副其實的佛教「希望工程」。學院地處郊區,交通不便,校舍危破。更沒有象樣的圖書館、電教室、禪堂等必要設施。無法與同類院校相比,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有鑑於此,經四川省佛教協會第七次代表大會決定遷建,並由四川省宗教局宗發[2003]18號文件、國家宗局國宗函[2003]149號文件批准,遷址重建四川尼佛學院,籍以振興佛教教育事業。

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支助下,選址彭州,征地120畝,分三期工程完成。在這關鍵時刻,老院長隆蓮法師示寂,常務副院長如意法師的帶領全院師僧克服重重困難,經多方努力,終於使前兩期工程初具規模。

視頻

四川尼眾佛學院 相關視頻

四川尼眾佛學院宣傳片
菡萏心語(四川尼眾佛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