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噶爾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噶爾縣,位於西藏最西部、沿森格藏布和噶爾藏布流域,是西藏18個邊境縣之一。面積17197平方公里。耕面積0.89萬畝。總人口4.2萬。轄4個鄉,1個鎮,11個行政村。 噶爾縣四周環山,中部低平,平均海拔4350米左右,最高海拔為6554米。

縣境共有大小湖泊12個,其中較大的有朗久湖、心噶湖。

噶爾縣境內的主要公路有三條,即葉獅公路、阿日公路和黑阿公路。境內公路里程達498公里。 以獅泉河鎮為中心,昆莎機場正式通航,天塹變通途。

歷史沿革

噶爾,藏語意為「帳篷、兵營」。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抗擊克什米爾的森巴(錫克族)軍隊入侵時,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敗森巴軍隊後曾在此紮營,由此得名。

1960年1月成立噶爾縣。

1966年阿里專署由噶爾縣遷駐噶爾縣獅泉河,噶爾縣由雅沙遷駐昆沙(因民主改革時在昆沙設噶爾新鄉鄉政府,故昆沙又稱噶爾新村)。縣駐地曾幾度遷移,1988年9月遷到獅泉河鎮至今。)

1987年噶爾縣黨政軍機關先後前駐噶爾雅薩噶爾昆

1987年噶爾縣遷至獅泉河鎮

1966年阿里專署由噶爾縣遷駐噶爾縣獅泉河,噶爾縣由雅沙遷駐昆沙。

1988年9月遷到獅泉河鎮。

1985年11月,全縣開展「撤社建鄉」工作,設12個鄉,改社為村。

1997年,面積約2.2萬平方千米,人口0.56萬,除少數是漢族外均為藏族。轄1鎮、4區(門士區、昆薩區、扎西崗區、左左區),12鄉,縣政府駐獅泉河鎮。(根據《政區大典》整理)

獅泉河鎮(ShiquanheZhen) 地區行署,縣政府駐地。1989年設置。位於縣境北部,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1.03萬。鎮下未設村委會。

門士區(MenshiQu) 1960年設置。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政府260千米,人口0.18萬。轄2個鄉,9個村委會,其中門士鄉5個村委會,索多鄉4個村委會。有扎達布日寺和古入江寺。

昆薩區(KunsaQu) 1960年設置。位於縣境中部,距縣政府80千米,人口0.16萬。轄3個鄉,其中那木如鄉3個村委會,索麥鄉4個村委會,噶爾新鄉3個村委會。

扎西崗區(ZaxigangQu) 1960年設置。位於縣政府西面,距縣政府60千米,人口0.09萬。轄4個鄉,其中扎西崗鄉2個村委會,典角鄉3個村委會,朗瑪鄉2個村委會,加木鄉2個村委會。境內有西崗寺。

左左區(ZuozuoQu) 1960年設置。位於縣政府東面,距縣政府48千米,人口0.11萬。轄3鄉,其中上左左鄉3個村委會,下左左鄉2個村委會。朗久鄉3個村委會。

1998年,成立獅泉河鎮。

1999年實行撤區並鄉。

2000年,噶爾縣轄1個鎮、4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3364人,其中:獅泉河鎮 7731 左左鄉 1255 昆莎鄉 1705 門士鄉 1944 扎西崗鄉 729。

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噶爾縣退出貧困縣(區)。[1]

行政區劃

獅泉河鎮:1989年設置,即是阿里地委、行署的機關駐地,也是噶爾縣府駐地,鎮區建築總面積為11336平方米。位於縣境北部,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1.03萬。

門士區:1960年設置。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政府260千米,人口0.18萬。轄2個鄉,9個村,其中門士鄉5個村,索多鄉4個村。

昆薩區:1960年設置。位於縣境中部,距縣政府80千米,人口0.16萬。轄3個鄉,其中那木如鄉3個村,索麥鄉4個村,噶爾新鄉3個村。

扎西崗區:1960年設置。位於縣政府西面,距縣政府60千米,人口0.09萬。轄4個鄉,其中扎西崗鄉2個村委會,典角鄉3個村委會,朗瑪鄉2個村,加木鄉2個村。

左左區:1960年設置。位於縣政府東面,距縣政府48千米,人口0.11萬。轄3鄉,其中上左左鄉3個村,下左左鄉2個村。朗久鄉3個村。

截止到2014年,全縣下轄4鄉1鎮:獅泉河鎮、扎西崗鄉、門士鄉、左左鄉、昆莎鄉(包括12個行政村2個社區)。

人口民族

2000年,噶爾縣轄1個鎮、4個鄉。除少數是漢族外均為藏族。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3364人,其中:

獅泉河鎮7731人、左左鄉1255人、昆莎鄉1705人、門士鄉1944人、扎西崗鄉729人。

2014年,噶爾縣總人口(含駐軍部隊、地區機關企事業單位)4.2萬餘人。

交通運輸

噶爾縣全縣實現「村村通」公路,219國道全縣貫通,301省道獅革段通車,獅泉河鎮至典角村國防公路建成,鄉村公路及專場道路維護保養良好。以獅泉河鎮為中心,昆莎機場正式通航,天塹變通途。

國道219線貫穿噶爾縣東西,連接着日喀則市,眾多的縣道、鄉道,交通便利。噶爾縣在一大片紅柳灘上新建起的西部高原的交通樞紐,往北到葉城,往東到日喀則,二三千里內都沒有比它更大的城市。

噶爾縣境內的主要公路有三條,即葉獅公路、阿日公路和黑阿公路。境內公路里程達498公里。

對它的第一印象是「發展迅猛的小城'。在陝西、河北兩省的援建下,其基礎設施發展得很快。它可以給旅行者們所提供的條件已經超出了旅人的想象。在阿里的荒原上奔波顛簸數天之後來到這裡簡直就像到了天堂。高高矗立的電視和通信發射塔及迎賓館和對面的電信賓館都是當地最醒目的建築。迎賓館後門出去就是阿里地區行署,當年孔繁森工作的地方,很寬敞氣派的大院子。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噶爾縣位於中國西南部、西藏自治區西部、西藏阿里地區西南部。東南與阿里地區普蘭縣相鄰,南及西南與阿里地區扎達縣接壤,西北與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相連,北靠阿里地區日土縣,東與阿里地區革吉縣毗鄰。噶爾縣地理坐標為東經79°07′至81°10′,北緯30°58′至33°17′。

地形地貌

噶爾縣西部有伊拉日居山山脈,中部有西北是東南走向的岡底斯山脈,北部有則木日山,海拔高6051米,拉梅拉山,海拔高4828米。中部有日賽田山,海拔高4802米,阿弄拉山,海拔高6018米。西南部有拉加山,海拔高6261米。東部有羅布山,海拔高5603米。

水文特徵

噶爾縣境共有大小湖泊12個,系印度河的上游。

獅泉河又名森格藏布,系印度河的上游流經藏西北乾旱高寒區,全長430公里,流域面積2.7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約7億立方米。發源於岡仁波齊峰北側,源頭海拔5164米,為冰緣地帶,下游流入荒漠區。途經革吉、獅泉河鎮等地,在扎西崗與支流噶爾藏布匯合。出境進入克什米爾後稱印度河。是西藏降雨量最少的地區,年降水量僅在50-80毫米之間。沿岸以寬谷地形為主,有沼澤和溫泉分布。溫泉多為火成岩裂隙中湧出的潛水,不但補給了河流,也提高了河水的溫度,使一些河段冬季很少封凍。由於地處乾旱區,獅泉河水系不甚發育,平均徑流深僅為25毫米,年徑流量約7億立方米,是西藏外流河中徑流量最小的河流。儘管如此,它仍然是氣候乾燥、淡水稀少的高原腹地的寶貴水源。[2]

氣候特徵

屬高原亞寒帶乾旱氣候區。乾燥寒冷,太陽輻射強,日照時數長。年平均氣溫為0.2℃。最低氣溫-34.6℃。每年除7、8兩個月份外,其它月份都有不同程度的霜凍出現。年降水量73毫米。自然災害主要有雪災、旱災、洪水、泥石流、滑坡、霜凍、風沙等。且災害頻繁,給農牧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難。

獅泉河鎮冬季極端最低氣溫-41度,夏季極端最高氣溫21度,晝夜溫差相當大,年溫差小,氣溫隨海拔高度呈垂直變化,一年四季可降雪;冬季偶有降雪,但由於交通閉塞,人口居住分散,易形成重度雪災,其中近年來以1998年和2002年最為嚴重,2002年災雪最厚達三米,由於交通中斷,普蘭、札達兩縣斷糧達一周左右,人員、牲畜餓死、凍死現象嚴重,同時疫情泛濫;夏季降水十分集中,基本上從六月份一直持續到八月底,山洪、泥石流大規模暴發,河水猛漲,道路、橋樑沖毀,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水災,其中近年來以2000年夏季最為嚴重,獅泉河、佳木河大堤兩天內五處決口,噶爾縣城一片汪洋,房屋大面積倒塌,二千多萬元的防洪工程被沖得無影無蹤,由於道路全部中斷,在無任何外援的情況下,當地群眾、駐軍在大堤上連續奮戰五晝夜,終於保住了獅泉河鎮。大風天氣達180天以上,是西藏自治區生存條件最惡劣、自然災害最頻繁的地區。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到2014年,噶爾縣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水晶石灰石硼砂等礦產品,分布面積廣,礦質好,極具開發價值,是繼革吉、改則之後的第三大礦藏資源縣。

水資源

噶爾縣是西藏降雨量最少的地區,年降水量僅在50-80毫米之間。有沼澤和溫泉分布。溫泉多為火成岩裂隙中湧出的潛水,不但補給了河流,也提高了河水的溫度,使一些河段冬季很少封凍。

經濟發展

綜述

2012年,噶爾縣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6%;縣級財政收入完成3047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4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5827元,同比2011年增長2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9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9.3%;勞務輸出創收1413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0.9%;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量達到6405.7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35.7%。 [3]

2017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2.97億元,實現財政收入5724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完成投資6.6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1076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4567元。

第一產業

2004年上半年,噶爾縣農作物播種總面積達6911.75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914.8畝,油菜播種面積532.85畝,飼草飼料播種面積3464.1畝。牲畜存欄總數達2.6383萬頭(只、匹),其中氂牛1.2639萬頭,馬2561匹,山羊15.3075萬隻,綿羊9.55隻,黃牛55頭﹔末期牲畜存欄總數達33.5994萬頭(只、匹),其中氂牛1.4259萬頭,馬2680匹,山羊19.2778萬隻,綿羊12.62隻,黃牛77頭﹔適齡母畜12.149萬頭(只、匹),幼畜繁殖數10.7328萬頭(只、匹),幼畜成活率達79.3%,繁殖成活率70.1%,牲畜總增率達到30%,2003年噶爾縣勞務創收達到473.95萬元,全縣勞動力人均創收1335.45元。

該縣經濟以牧業為主、農牧業相結合。種植業主要是青稞春小麥豌豆。主要飼養氂牛犏牛黃牛山羊綿羊

第二產業

2014年,噶爾縣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迅速。依託蔬菜種植和奶牛養殖,着力打造「一縣一企一品」。先後投資3700萬元、占地450畝的噶爾縣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已建各類蔬菜大棚190座,一期已培育出食用菌、花卉、蔬菜等50多個品種,預計實現經濟產值380餘萬元。總投資1103.826萬元的昆莎鄉奶牛養殖基地完成改擴建,現有產奶奶牛350頭,日產奶量約6300斤。綠色精品工業和傳統特色產業發展迅猛,獅泉河綠色產業集聚區已入駐的6家企業總投資9300多萬元,預計2015年投產。

第三產業

2013年以來,噶爾縣旅遊業的建設項目有所增加。到2014年,噶爾縣逐步推動加木紅柳濕地公園、那木如溫泉、索麥民俗村、芝達布日寺和古入江寺為重點的旅遊景區建設。修復重建阿里分工委舊址紀念館。投資100多萬元實施「噶爾一日游」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調劑資金100餘萬元對加木濕地紅柳公園景觀進行改善。評定星級酒店3家。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56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到2014年,噶爾縣全縣現有各類學校6所,其中小學3所,幼兒園1所,學前班2所。全縣現有高中在校生108人,初中在校生661名(含內地西藏班就讀和在外借讀),小學在校生809名(含在外借讀),幼兒園及學前班在校生217名,全縣現有小學專任教師76名。

文體事業

噶爾縣充分利用閒置資源,加強多元文化陣地設施建設。截至2014年,全縣已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5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4個,部分村(居)還建立了村級活動場所(廣場)。此外,噶爾縣還加大投入力度,為所有村(居)配備了辦公設備、桌椅、健身器材等文體設備,極大地滿足了群眾辦事、休閒、娛樂的多方需求。截止到2014年,噶爾縣已建成農家(寺廟)書屋近20個(間),藏書近1000多冊。噶爾縣以綜合文化站為依託,集中力量解決村(居)群眾活動需求,因地制宜地以行政村為單位建立業餘文體隊,成立業餘演出隊。索麥村、魯瑪村等業餘演出隊的活躍,極大地豐富了周邊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城市建設

在離行署不遠的路口,就是獅鎮最繁華的十字路口了。有連綿的川味和清真飯館、錄像廳、娛樂廳和髮廊、按摩屋、歌舞廳。

這裡的電訊已十分發達,可打手機也可上網,網吧集中在大十字路口附近,3元/小時。街頭有很多IC卡電話。農行和郵政儲蓄在這是全國聯網的。

流傳在民間的音樂、舞蹈、神話、傳說等,近年來得到挖掘和整理。

社會保障

2006年,西藏自治區在全縣範圍內實施了農牧民安居工程。全縣安居工程各類資金共計達到3020.56 萬元。同時,整合了原朗久地熱固定廠房資源,用於22戶農牧民安居房建設。

風景名勝

頓久寺

頓久寺位於噶爾縣門士鄉南面,象泉河的源頭,距門士鄉42公里,該寺由多傑扎喇嘛•曲尼桑布(寧瑪派)於十三世紀創建。由山南多吉昌寺派出舍久喇嘛和珠姜喇嘛主持修建。從修建開始寺廟共有7位轉世喇嘛,寺廟主供佛為:多巴•釋迦牟尼,屬象泉河源頭寺廟。由於印度的岡巴河流的源頭正是象泉河的源頭,故印度人非常崇拜該寺廟,頓曲寺在印度人心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樣在藏族人心裡也很崇拜此寺廟。據說,寺廟周圍有一塊自然形烏龜石,患有皮膚病或關節炎等病的人,如果在烏龜石前虔誠求拜,就對患有此類病的病人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現在的主寺為 白瑪貢覺活佛。

巴爾沸噴泉

巴爾沸噴泉噴泉位於噶爾縣西南門士鄉南部約6公里的阿依拉山中,噶爾河的左側支流哈母曲由南偏東向北偏西穿越長約1.2公里的阿木納布峽谷。這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沸噴泉。粗大的汽水柱噴高可達10米,射程在20米以上。該噴泉位於噶爾縣門士鄉南部約6公里的阿依拉山中,噶爾河的左側支流哈母曲由南偏東向北偏西穿越長約1.2公里的阿木納布峽谷。這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沸噴泉。就在峽谷進口左側岩壁下的河漫灘上,一股高溫汽水柱以60度的傾角伴隨着持續不斷的吼聲越過河床,噴向河對面的岩石上。汽水柱從直徑不足5厘米的泉口噴出,向上擴容為10厘米的汽水柱。粗大的汽水柱噴高可達10米,射程在20米以上,蔚為壯觀。由於汽水柱不同程度遭到人為破壞,現沸泉水噴高在5米,射程在15米,泉華錐頂部原為主泉口,後因泉華增生自行封閉,錐體上部另有兩個小噴泉口,一個噴泉口噴向河中,另一泉口噴向河岸。

在海拔4700米以上的高原上,冬季異常寒冷,沸騰的泉水噴出後在空中很快冷卻,逐漸在河岸上堆積起一座晶瑩剔透的冰塔,在陽光投射下發出幽藍的光彩。在河床底部,有一沸泉在向上翻滾,河床對岸,大噴泉將水花噴灑在岩壁上,沉澱出棕黃色的鈣華斑。炙熱的泉水最終匯入喧囂的河水,衝進峽谷。峽谷深邃,谷深壁立,西側崖頭高出谷地達200米,而谷底的寬度不及2米,難見天日。崩落的岩塊堆積在谷底,流水在亂石間跌宕奔流,時而是急流,時而成瀑布,最有趣的是從大噴泉口以下直至進入峽谷約200米長的河段上,有數十個沸泉、熱泉和小噴泉口,組成使人眼花繚亂的泉群。

行走在谷底河床中,不時踩到灼熱的沸泉口,或有來自側面的沸泉飛濺。而在谷坡上方,從黑色板岩裂隙中滲出的水在岩壁上結成一串串倒垂的冰掛,這冷與熱的景觀對比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在阿木納布峽谷的左側,有扎達縣通往巴爾的公路經過,從公路到噴泉區距離約2公里,有簡易公路直達峽谷的進口,然後徒步穿越峽谷,大約需要半個小時路程到達沸噴泉所在地。

千年泉眼

千年泉眼又叫牛奶泉,它與熱拉紅堡毗鄰,顧名思義,就是泉水營養價值非常豐富。當地群眾認為牛奶泉的一杯泉水就相當於一杯牛奶,後經過水質監測,牛奶泉泉眼富含多種礦物質。

視頻

2019噶爾縣黨建宣傳片

視頻

西藏噶爾縣縣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