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昌鎮 - 四川古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昌鎮 - 四川古鎮

中文名;唐昌街道

外文名;Tang Chang

別名;崇寧縣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

下轄地區;東街、南街、北街、西街,

大雲村,戰旗村、留駕村等

政府駐地;唐昌鎮梧桐路118號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翰林院、大墳包、崇寧文廟、

崇寧公園、媽媽農莊等

唐昌鎮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位於上風上水的城西龍頭核心地位,原名崇寧縣,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始建於唐儀鳳二年,改曰周昌,尋復曰唐昌,五代梁改曰歸化,後唐復故,晉改曰彭山,漢又復故,宋改曰永昌,崇寧元年始改曰崇寧,明清皆屬四川成都府,清屬四川西川道。

2017年2月13日,成都市人民政府網站獲悉,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郫都區德源鎮等11個鎮增掛街道辦事處牌子的批覆》已正式下發,郫都區11個鎮將增掛街道辦事處牌子。

根據批覆,成都市郫都區將在德源鎮、團結鎮、安靖鎮、三道堰鎮、古城鎮、新民場鎮、安德鎮、唐昌鎮、友愛鎮、花園鎮、唐元鎮等11個鎮增掛街道辦事處牌子,街道辦事處與鎮政府合署辦公,實行"兩個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模式,駐地和所轄區域範圍與鎮相同,並嚴格按照國務院"約法三章"要求,不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不增加財政供養人員,不增加"三公"經費。

2019年11月21日,入選第三批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名單。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成都市調整龍泉驛區等15個縣(市、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24號):撤銷唐元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唐昌鎮管轄,唐昌鎮人民政府駐梧桐路118號。

序言介紹

1949年解放後,1958年撤縣劃入郫都區,歸溫江行政專區轄。古稱川西最富裕的上五縣溫、郫、崇、新、灌,其中的"崇"即是崇寧縣,也就是今天的唐昌鎮,地處郫都區、彭州、都江堰三市、縣接壤中心和成都市府南河上游生態保護區,為成都府南河上游生態綠色屏障,是成都市城鎮建設重點鎮和成都西部商貿重鎮,也是各路商家投資熱點,屬成都市第二經濟圈區域。是連接綿陽彭州至都江堰的重要交通要道,素以歷史文化悠久、生態環境優美譽稱。[1]

全鎮幅員面積49平方千米,轄5個居民委員會,18個村民委員會,人口48633人(2017年)。駐鎮單位有四川電器股份公司,省郵電印刷廠,省委組織系統幹部培訓中心,省農科院茶葉研究廳,移動、聯通、電信通信公司等108個。

盛夏傍晚,唐昌鎮先鋒村的農夫集市熱鬧非凡,中軸線道路上車流不息,各色小吃攤位前人頭攢動,各類日用百貨琳琅滿目碰碰車、套圈兒等娛樂項目讓孩子們樂不可支……熱氣騰騰的夜經濟正借着前來遊玩人的舌尖、足跡熱烈地鋪開,先鋒村也在「農夫集市」的帶動下再次火起來。

建制沿革

3000多年前,一支疲倦的隊伍,艱難的從松茂高原來到了川西平原。他們沿着松茂古道,越過九峰山來到海窩子湔水河谷地帶,然後沿着天彭門經豐樂、桂花、慶興的淺丘,來到了沃野的唐昌。

春秋戰國時期,強秦遣張儀、司馬錯帶領大軍攻入蜀中,滅了"開明"王朝。 為了對付開明王朝的殘餘勢力,大批從秦移民遷入蜀中,公元前310年冬開始修築成都城、郫城。 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蜀中豐富的出產為此後秦剿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與此同時,秦以秦人為蜀守,掌握大權,秦對已經滅掉的"開明"政權採取懷柔政策,陸續分封蜀王后裔為蜀侯。但蜀王后裔不甘心臣服,武裝叛亂時有發生。 秦惠王時候,蜀侯通國、秦昭襄王六年(前301年)和二十二年(前285年)時蜀侯惲、綰均因武裝叛亂反對秦而被消滅。這種不穩定一直延續到漢朝初年。

漢時仍然對蜀先民採取安撫政策,漢朝派遣著名文學家、資中人王褒到唐昌等地祭金馬碧雞可以窺見其中端倪。王褒字子淵,是漢代著名詞賦作家,有洞蕭賦等傳世。漢時蜀中交通異常不發達,以至唐時李白都還在感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王褒四海沿人工運河上溯到的唐昌。

大大小小的湖泊、池塘、河流生長着魚鱉類水生物,他們欣喜若狂,在唐昌這塊土地上過起了愜意的生活,這就是古蜀先民。在經歷了蠶叢、魚鳧、杜宇時代,他們漸漸從魚獵生活過渡到農耕生活,杜宇教民:"田於湔山",唐昌肥沃的土地,使農耕文化得到了發展。

因此早在3000多年前,古蜀人在杜宇王朝就從松茂高原,經豐桂淺丘地區進入唐昌地區,唐昌肥沃的土地、優良的自然環境使古蜀人從漁獵生活向農耕生活過渡逐步得到了發展。

唐朝儀鳳二年(公元677年),唐朝政府分九隴、導江、郫縣三地設唐昌縣。唐昌正式建縣,初稱唐昌縣,取大唐昌盛之意。其中原因之一是唐朝初期,吐蕃贊普帶兵20萬直抵松潘西境,川西震動,唐昌設縣,可以作為屏障,保護成都,防禦經茂汶越九頂山南下的吐蕃兵進攻。 唐代唐昌經濟生活中的"草市"曾被中國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載入《中國通史》。 唐朝咸通年間(公元860-873年),唐昌縣城有了集鎮的雛形,生產發展,出現了繁榮景象。

宋朝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唐昌改名為崇寧縣。

元朝,赤魯不花做崇寧縣知縣,正式修築城牆。

明朝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朱悅燇封在崇寧縣做崇寧王。因此城牆均加冠戴帽,街道對正不偏斜,以體現王者大氣。

1958年,崇寧撤縣,併入郫縣。 近有日本學者把唐昌和西安一併作為唐朝文化現象的遺存來研究。

行政區劃

東街社區,南街社區,西街社區,北街社區,新勝社區,蔬菜社區,大雲村,留駕村,橫山村,青春村,金星村,先鋒村,建豐村,火花村,西北村,戰旗村,鳴鳳村,竹林村,金沙村,平康村,平樂村,星羅村,柏木村。

農業發展情況

唐昌鎮地處成都"上風上水",無工業污染之地。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平均氣溫15℃,全年風向以東南風最多,具有春早夏長、秋雨、冬暖、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冬季多霧,日照偏少和四季分明的特色。土層深厚,肥沃,屬紫色沖積土壤,鎮內溝渠縱橫,灌溉便利,交通發達便捷,市場設施健全,客商雲集。

唐昌鎮常年種植有蔬菜花卉水稻等。

1、蔬菜:四季均產,現有規模達7萬餘畝次,產值1.2億元,主要特色有:簡單大棚蔬菜5000餘畝,產量1750萬公斤,產值2500萬元,榨菜6000餘畝,產量750萬公斤,產值450萬元,生薑2000畝,產量400萬公斤,產值800萬元,辣椒2000餘畝,產量450萬公斤,產值1350萬元,白菜2500畝,產量900萬公斤,產值450萬元,棒菜3500畝,產量560萬公斤,產值280萬元,窩筍5500餘畝,產量1210萬公斤,產值605萬元。

2、水稻:現種植規模達3.1萬畝,年產值0.3億元。

3、花卉:現種植規模達4000餘畝,主要以銀杏、桂花、紅葉李、紅葉梅為主,暢銷全國。

唐昌鎮蔬菜批發市場成立於2003年3月,地處郫都、彭州、都江堰三交點,距郫都城區17公里,與彭州市區毗鄰,離都江堰市區17公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便利通暢的交通環境,使蔬菜批發市場得以穩定、快速的發展。

唐昌鎮蔬菜批發市場站地53畝,建築總面積5000平方米,其中大棚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形成了集蔬菜、糧油、酒水、副食、農資、水產、信息、貨運、檢測、金融、餐飲、為一體的綜合性市場。

春季上市的蔬菜有:芹菜、韓國蘿蔔、園根蘿蔔、紅皮蘿蔔、胡蘿蔔、白菜、生菜、萵筍、棒菜、兒菜、韭菜、韭黃、豌豆尖、土豆、蓮花白、榨菜、菠菜、大蔥、火蔥、花菜、泡青菜、香菜、油菜尖、蒜苗、紅油菜等。

夏季上市的蔬菜有:芹菜、韓國蘿蔔、紅皮蘿蔔、白菜、生菜、萵筍、韭菜、韭黃、土豆、蓮花白、菠菜、大蔥、花菜、香菜、蒜苗、茄子、黃瓜、海椒、苦瓜(有本地和台灣苦瓜)絲瓜、冬瓜、四季豆、豇豆、空心菜等。

蔬菜批發市場秋季上市的蔬菜有:香菜、蒜苗、茄子、黃瓜、海椒、苦瓜、絲瓜、冬瓜、四季豆、豇豆、空心菜、白菜、芹菜、韓國蘿蔔、園根蘿蔔、、萵筍、蓮花白、榨菜、菠菜、大蔥、火蔥、花菜、香菜、油菜尖、芹菜、、蒜苗等。

冬季上市的蔬菜有:芹菜、韓國蘿蔔、園根蘿蔔、紅皮蘿蔔、胡蘿蔔、白菜、生菜、萵筍、棒菜、兒菜、韭菜、韭黃、豌豆尖、土豆、蓮花白、榨菜、菠菜、大蔥、火蔥、花菜、泡青菜、香菜、油菜尖、蒜苗、紅油菜等。

蔬菜在每年的4月下旬到9月中旬和11月上旬到第二年的2月下旬是蔬菜交易的旺季,每天的交易數量在200噸以上。主要銷往附近有:成都都江堰省內有:廣漢、德陽、綿陽、廣元、內江、自貢、宜賓等地方。外省有:重慶、新疆、青海、蘭州、廣州、雲南等地方。

相關視頻

艾美影視唐昌鎮宣傳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