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呼倫湖濕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呼倫湖濕地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呼倫湖(達賚湖)是我國第五大淡水湖,位於內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大草原中部,呼倫湖及其濕地被稱為呼倫貝爾「草原之腎」。在呼倫貝爾草原的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呼倫湖濕地

占地面積:水域面積達2339km2

地理位置:內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大草原中部

景點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呼倫湖保護區)位於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西部,橫跨 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和 滿洲里市行政區域,北距滿洲里市中心40km,地處 大興安嶺西麓、蒙古高原東側,南與蒙古國接壤。區內的呼倫湖水域面積達2339km2,在其水系內有大小河流80條。達賚湖保護區濕地占32.53萬hm2,草甸占40.83萬hm2,沙地占0.64萬hm2。保護區的保護類型是內陸濕地及水域生態系統,主要保護對象是濕地生態系統和以鳥類為主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呼倫湖保護區屬典型的內陸濕地,主要濕地類型包括永久性河流、湖泊、灌叢濕地等,符合《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指定標準的5、6、7、8,該濕地正常狀況下維持了20000隻以上水禽。1986年經新巴爾虎右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1990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為自治區(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經中、蒙、俄三國政府商定,由中國的達賚湖自然保護區、蒙古國的達烏爾自然保護區、俄羅斯的邦達烏爾斯克自然保護區共同組成「CMR——達烏爾國際自然保護區」。呼倫湖保護區還與美國俄勒岡州瑪洛爾國家野生動物庇護地結成了姊妹保護區。2002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同年被中國人與生物圈委員會批准納入「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物種資源

呼倫湖是亞洲中部乾旱地區最大的 淡水湖,湖中水生生物資源極其豐富。湖泊、河流、葦塘、沼澤濕地、草甸和草原等構成了保護區複雜多樣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區內有哺乳動物13科35種;鳥類304種;兩棲爬行類2科2種;魚類6科30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鶴白頭鶴黑鸛大鴇金雕玉帶海雕白肩雕遺鷗等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有白枕鶴、灰鶴、大天鵝等4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黃羊在保護區內也有分布。   

鳥類中夏候鳥和留鳥是主體,占種類總數的80%。蓑羽鶴、紅腰杓鷸、小杓鷸和白頭鷂等世界瀕危種在保護區內均有分布。達賚湖濕地是我國東部內陸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同時也是東北亞—澳洲遷徙水禽停歇的驛站。保護區有植物653種,其中藥用植物150餘種。達賚湖保護區位于海洋性與大陸性氣候的交錯帶,為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溫度在-1.3℃~0.4℃之間,極端最高氣溫40.1℃,極端最低氣溫-42.7℃;10℃有效積溫2336~2675℃;無霜期110~160天;年均降水量為247~319mm,年均蒸發量為1636mm。本地區全年以西北風為最多風向,主要災害性天氣有乾旱、大風、白災(雪災)、黑災(冬季無雪)、冷雨濕雪、暴風雪。

保護特點

呼倫湖保護區自然景觀具有典型草原向草甸草原過渡的特點,具有典型性的和代表性。呼倫湖土壤類型主要包括草甸土和沼澤土。呼倫湖地區屬於呼倫貝爾高平原的一部分,為呼倫貝爾高平原上的唯一低地,在蓄洪、 滯留沉積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地質構造上是東亞巨型 多字型構造體系的內陸華夏沉降帶的一部分。地貌可劃分為湖盆,低山丘陵、湖濱平原和衝擊平原、沙地、河漫灘及高平原幾種類型。達賚湖水系包括達賚湖、哈拉哈河、貝爾湖、烏爾遜河、烏蘭諾爾、 克魯倫河、達蘭鄂羅木河等。河流總長度為2374.9km,總流域面積(國內部分)37214km2。呼倫湖的蓄水量為138.5億m3,滲透壓力大,對地下水的補充有着重要作用。呼倫湖水體邊緣生長有許多蘆葦及水生生物,且水域面積大,生物降解能力強,對水質保護也有重大意義。呼倫湖濕地還是疣鼻天鵝和鴻雁在中國的重要繁殖地之一。

作用意義

呼倫湖濕地為保持和改善本地區氣候條件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增加空氣濕度,增加降水量,保持地下水位,維持呼倫貝爾草原的可持續利用。呼倫湖濕地也是研究草原和濕地生態系統及動植物的重要研究場所,並以其完整的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環境保護教育的重要基地。[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