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祿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祿貞
男演員
民族 漢族
籍貫 湖北雲夢縣吳家台
出生 (1880-03-06) 1880年3月6日(144歲)
中國
職業 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者
母校 日本士官學校

吳祿貞[1](1880年3月6日-1911年11月7日),字綬卿,漢族,湖北省雲夢縣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民族英雄。1896年懷着為國雪恥的志願,毅然投軍。與孫武傅慈祥等志同道合的愛國青年成為摯友。

1898年,被推薦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陸軍,在校結識了張紹曾藍天蔚,三人學習成績突出,志趣不凡,被稱為"士官三傑"。他決心以革命排滿為己任,走上革命道路。發起組織勵志會,又毅然加入興中會。他體格瘦小,談吐了得,為事專斷,不喜為人下,花錢如流水,納娼為妾遂破費良多。其事跡被後人編為戲曲。其與雲南的蔡鍔齊名,時稱北吳南蔡。

人物生平

吳祿貞出生在一個有薄田10畝的知識分子家庭。父為私塾老師,年幼一直隨父讀書。勤奮聰敏,八、九歲時已能下筆成文。稍長,喜歡詩詞,喜讀岳飛《滿江紅》。尚俠喜武,常舞劍耍刀。少年時,吳祿貞就讀於父親在武昌的夢澤書屋,他擅長詩文,對西學充滿興趣,性格豪爽,少有大志,8歲時,曾寫下對聯:"一拳打倒亞細亞,兩腳踢翻歐羅巴" 。

1895年父吳利彬去世,其被迫到湖北織布局當童工。後因為女工抱不平,痛打工頭而離開。1896年懷着為國雪恥的志願,入湖北新軍工程營當兵,後又考入湖北武備學堂。與孫武傅慈祥等志同道合的愛國青年成為摯友。他的《投筆從戎爭先赴》令張之洞十分讚賞有加,被大量油印,在新軍軍營和武備學堂內廣為散發。

1898年,被張之洞推薦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陸軍騎兵科深造,成為我國留日第一期士官生。在校結識了張紹曾藍天蔚,三人學習成績突出,志趣不凡,後來被人們稱為"士官三傑"。他看到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在戰敗中國之後飛速發展,大為震驚,痛感非改革政治、傾覆清室,不能轉弱為強。決心以革命排滿為己任,走上革命道路。留日期間,吳祿貞除了刻苦學習軍事知識,對於西方民主思想也多有參研,並發起組織了留日學生的第一個愛國團體"勵志會"。後吳祿貞在橫濱拜訪了孫中山,被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所吸引,加入興中會。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孫中山決定在珠江、長江流域乘勢起義,派吳祿貞、傅慈祥秘密回國,與唐才常共同謀劃。吳祿貞和秦力山指揮的自立軍前軍為庚子年長江流域大舉中唯一發難者。自立軍起義失敗後,吳祿貞重返日本。

1901年冬,吳祿貞從士官學校畢業,回到武昌後,被張之洞扣押。在審訊時,張之洞反被吳祿貞說服,委他以重任,任武昌武普通學堂教習、會辦,一時轟動武漢。吳祿貞利用職務之便並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廣泛撒播革命火種,秘密翻印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等革命書刊,散發到學堂、軍隊。創建了國內第一個秘密組織"花園山聚會",倡導"秀才當兵",使得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從軍,大大加強了軍隊本身的文化程度。

1903年,吳祿貞應黃興邀請,同李書城耿覲光等人前往長沙與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在湖南發起組織華興會,積極協助黃興制訂在長沙起義的計劃,籌劃湖南獨立。恰逢此時,清廷在北京設立練兵處編練新軍,急需用人,吳祿貞被在日本士官學校的好友良弼舉薦獲准。黃興勸他"投身中央,伺隙而動",吳遂北上就職。1904年5月奉調入京,任練兵處軍學司訓練科馬隊監督。在京期間,仍與湖北志士暗中聯繫。劉靜庵被捕後,他曾竭力援救。

1906年赴新疆伊犁考察新軍。因忤陝甘總督升允,被撤去監督差使,被扣留於蘭州

1907年7月,徐世昌任東三省總督,吳祿貞隨行任軍事參議。此時,日本製造輿論,妄圖以吞併中國"間島"地區。吳祿貞提出"籌邊之道,貴在知邊",為徐世昌所接納,被派往延吉調查邊務,任延吉邊務幫辦。8月,吳祿貞得到日人已在間島附近集結的消息,立即召開會議,與當地民團首領韓登舉取得聯繫。經過妥善布置,吳祿貞向日人頭目齋藤季治致信,要求交涉。交涉當日,韓登舉率隊伍遠遠布陣,齋藤以為中方早有準備,心中忐忑,不得不引手下撤出中國邊境,嘆曰:"中國尚有人在,如吳祿貞者,不可欺也。"之後,吳祿貞在徐世昌支持下主持編寫了《延吉邊務報告書》,並繪有《延吉邊務圖》。後來中方以此為談判的重要依據,終於讓日軍徹底退出了間島地區。

1908年11月,吳祿貞回京不久,日人又開始製造糾紛,清廷再次調吳祿貞前往延吉。1909年5月升延吉邊務督辦,並任陸軍協都統。1909年9月4日,《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在京簽訂,堅持了中韓以圖們江為界河的歷史事實,吳祿貞因間島功績,被譽為"間島英雄"!

光緒慈禧相繼亡故後,攝政王載灃企圖削弱袁世凱軍權,故於1910年調吳祿貞入京,孫中山黃興對此相當重視,李書城也建議吳祿貞爭取外放,以便更好進行革命工作。吳祿貞用同盟會提供的巨款活動奕劻成功,謀得駐紮保定的新軍第六鎮統制之職。新軍第六鎮是袁世凱的嫡系部隊,原統制為段祺瑞,軍中大小官員皆是袁世凱親信,對於吳祿貞的上任充滿了敵視。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陸軍大臣蔭昌調第六鎮李純所部南下,吳祿貞請求隨軍南下卻被清廷拒絕。這時,屯兵灤州的張紹曾舉行兵諫,要求雙方停戰、清政府實行立憲。清政府派吳祿貞前往平息,吳祿貞到了灤州後卻鼓動張紹曾起義,策應武昌起義,顛覆清王朝,張紹曾猶豫不決。

武昌起義後,赴灤州約張紹曾等舉兵反清,又赴石家莊與山西革命黨聯繫,擬聯合北方新軍直搗北京。後由奸細告密未成。他斷然截留北洋軍運往湖北的軍火,並電奏清廷,要求停止進攻漢口。清廷懷疑其為革命黨,但又不敢貿然將其撤換,特授予署理山西巡撫以籠絡。

隨即山西也爆發了革命,閻錫山被推為山西革命軍都督,清廷調吳祿貞率第六鎮前往鎮壓。吳祿貞卻在娘子關與閻錫山會談,組建"燕晉聯軍",商定於11月7日共討北京。11月2日,吳祿貞向清廷謊稱山西民軍已接受招安,並以"消弭戰爭"為由在石家莊扣留了北洋軍運往湖北的軍火,吳祿貞的舉動令清廷產生了懷疑。袁世凱指使其死黨周符麟用二萬元收買了吳部下馬步周和其他幾個軍官。11月7日凌晨,馬步周率幾名打手闖進吳的住所將其槍殺,然後又割下吳祿貞的首級,以便向主子請功。吳祿貞就這樣被袁世凱秘密買兇殺死,年僅31歲。

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特頒第一號撫恤令,諡吳祿貞為大將軍,於1912年3月14日在上海張園召開吳祿貞追悼會,親筆寫下悼詞"蓋世之傑"以緬懷這位壯志未酬的青年才俊。孫中山在祭文中寫道:"代有偉人,振我漢聲。觥觥吳公,蓋世之傑,雄圖不展,捐軀殉國……",

軼事典故

巧施緩兵計

原來山西過去只有一個混成協,3000多人,下屬八十五、八十六兩標,起義由八十五標發動,打死了山西巡撫陸鍾琦和混成協協統譚振德,推舉八十六標標統閻錫山當山西軍政府都督。起義後,軍隊走散了不少,派到娘子關來防守的隊伍很有限。得知這些情況,標統曹進親自帶着三等參謀方本仁跑步到井陘縣(今井南鎮)與山西接界的南峪村去視察,第二天一早就打電話回來說,娘子關防衛單薄,催促隊伍迅速前進。禁衛軍一標都是旗人,平日只知道擺架子,作威作福,這時早就嚇破了膽,不敢前進。吳鴻昌只好和何遂率第六鎮的三營人出發。從石家莊沿正太鐵路到山西省的娘子關不過只有70多公里的路程,但已由平原轉入險峻山區。部隊登上火車,搖搖晃晃地向前駛進。何遂心想,吳綬卿交待要拖住隊伍,不能打山西革命黨。吳統制正在聯合張、藍,準備合擊北京,他自己的隊伍去打革命黨豈不成了笑話,再說,山西兵力空虛,一衝進娘子關,就可以一直打到太原,山西革命就算完了。怎麼才能阻止這次進攻呢?何遂情急智生,對吳鴻昌說:"新田,行軍切忌冒進。你是指揮官,隊伍是你的,不能專聽曹進的話。我們應該親自到前面去看看。"吳鴻昌同意了,於是他們改乘一輛花車,率第一營前進。

火車過了獲鹿縣,漸漸進入太行山,兩側峰巒起伏,車身歪來斜去地顛簸得很厲害。吳鴻昌心裡害怕,一路滴嘀咕咕。到了頭天門,何遂說:"這個地方,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我們穩當一點好不好?"吳鴻昌連說:"好,好,要穩當,要穩當。"何遂說:"部隊是你的,你是指揮官,打敗仗是你的責任,不能好大喜功。你看這地勢,車行於峽谷之間,萬一旁邊插出一支敵人來,我們怎麼應付?還是停下來搜一搜吧。"吳鴻昌立即命令停車,派隊伍兩翼搜索。何遂又說:"頭天門是個險要的據點,如果被敵人控制,我們想回頭都無路可退。"吳鴻昌斟酌再三,說:"那麼應該留下一營人來守衛。"何遂說:"穩紮穩打是為上策。"於是吳鴻昌命第一營留在了頭天門。吳、何等繼續前進,到二天門、三天門各留下一營。再前進過了微水(今井陘縣),山勢更兇險了。火車忽而鑽進漆黑的山洞,忽而行進在陡崖與湍急的綿河之間,忽而兩側俱是峭壁,側身昂頭只能看見一線天光,前面的鐵軌被兩側的山岩擠得好像沒有了。吳鴻昌下車看了又看,徘徊道旁,進退失據。曹進又打電話來,催促隊伍前進,吳鴻昌怒罵了他一頓,曹進說:"戰機不可失呀!我馬上回來報告。"何遂對吳鴻昌說:"綬卿不在,現在是獨當一面的司令官,責任重大,應該經常和北京武漢方面保持通訊聯繫。你看駐在什麼地方最合適?"吳鴻昌說:"當然是石家莊嘍!"何說:"一點也不錯。這裡的地形如此複雜,你又帶着一標旗兵,這些旗兵是吃糧不辦事的,你支使他們還得小心一點。北京、漢口都看着我們,關係太重大了。我們只許成功,不能失敗。因此頭一條要穩,千萬不可急攻。部隊一丟,你就完了。"吳鴻昌說:"對,咱們還是回石家莊吧。"就這樣,留下了三營人,吳鴻昌和何遂又坐花車回了石家莊。在路上,吳鴻昌對何遂說:"這一次多虧了你。別看我們在軍官學堂學了那麼多,我是頭一次上戰場,實在是覺得毫無辦法。"何遂懇切地說:"我再給你出個主意,上諭不是叫你'剿撫兼施'嗎?我們是不是先撫一撫,告訴山西方面大兵壓境,趁早投降。要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如果不撫就打,萬一打不過怎麼辦?北京還能派多少人給你?"吳鴻昌說:"誰敢去撫?革命黨是要殺人的。"何遂說:"我們既是同窗,又是患難之交,我願意去走一趟。"吳鴻昌很是躊躇,說:"我們回石家莊再從長計議吧。"

血灑石家莊

命令何遂拖住隊伍

何遂字敘甫,1888年生,1907年在保定陸軍隨營軍官學堂就學時參加了中國同盟會,1909年畢業,恰逢同鄉好友王孝縝受廣西巡撫張鳴歧委託到北方來約請訓練新軍的人才,便隨一批青年志士遠赴廣西,成為同盟會廣西支部的創建人之一。1911年8月,時任廣西巡撫的沈秉派何遂作為廣西代表赴北京參加永平秋操,剛好遇上了武昌起義。北京是天子腳下,戒備森嚴。何遂只好四處訪友,聯絡同志,打聽消息。他陸續聽到:清廷派陸軍大臣蔭昌率北洋新軍南下進攻湖北革命軍,卻指揮不靈,戰事不利,遂起用被罷黜的袁世凱為湖廣總督,袁又託病不出的消息;湖南、陝西起義宣布獨立的消息;又聽到清廷授袁世凱為欽差大臣,有權調遣節制所有進剿革命軍的陸海各軍,袁世凱已從彰德赴孝感督師的消息。何遂正像熱鍋螞蟻,懊惱自己偏在此時離開廣西,乍到北京,有力氣用不上。10月30日(農曆九月九日)王孝縝突然來訪,何遂知道王孝縝當時是北洋第六鎮統制吳祿貞的副官長。王見面就說:"敘甫,綬卿要見你,請你走一趟。"

何遂久聞吳祿貞的大名,知道他是"中央革命論"(主張在清政府的心臟北方地區發動起義)的倡導者,特別對他在主持處理中日"間島爭端"時表現的凜然正氣和機智果斷十分景仰,聽說吳祿貞找他,便立即跟王孝縝來到東城大方家胡同吳宅。吳祿貞身穿黃呢軍服,胸前佩一顆八角雙龍寶星徽章,氣宇軒昂,見面就給人一種坦蕩的印象。他親切熱情地招呼何遂說:"我早就聽勇公(王孝縝)談起你,你來得正好,馬上有事托你。"何遂問:"什麼事情?"吳祿貞說:"昨天山西新軍起義,宣告獨立。軍咨府已直接下令調我第六鎮駐保定的十二協到石家莊去鎮壓山西起義。我現在派你擔任十二協的參謀,立即動身到保定報到,跟隊伍出發,你要盡力控制隊伍,拖住它,不要真的和山西革命黨打起來。"何遂問:"十二協的統領是誰?"吳祿貞說:"署理協統吳鴻昌,聽說你和他是同學。"何遂說:"不錯,我們是保定軍官學堂的同窗。他帶的是什麼兵?"吳祿貞說:"一標是第六鎮的,另一標是禁衛軍(滿州旗兵),是派來監視我的。"何遂問:"你不能隨軍出發嗎?"吳祿貞笑道:"濤貝勒(載濤)偏在這時差我到灤州去'撫慰'張紹曾和藍天蔚。我知道,他們既想利用我和張、藍的關係緩和矛盾;又想讓我離開部隊。可是,他們沒料到,我正需要灤州之行。所以,你刻不容緩,辦公文來不及了,立即帶我的手令到保定去吧。"何遂說:"遵命!你放心,我有辦法。"等王孝縝送他走出吳宅,何遂才覺得自己怎麼莫名其妙地這樣回答,他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辦法,只是心裡有一種必勝的願望,根本就沒有想到失敗。

北洋第六鎮本是袁世凱多年經營豢養的一支忠於袁氏個人的反動武裝,從上到下遍布袁世凱的心腹爪牙。它的原任統制是段祺瑞,1910年段祺瑞升署江北提督,位置空缺,載濤、良弼等年輕親貴想用日本士官派來抵制袁士凱的軍隊勢力,吳祿貞又賄通了慶親王奕劻,才於那年12月獲任第六鎮統制。吳祿貞到任後,雖然堅決以"煙癮甚深,行同盜賊"為由,撤掉了第十二協統周符麟的職,但陸軍部不同意用吳推薦的人繼任,而調二十四標標統吳鴻昌來署理。第六鎮的袁氏爪牙,視吳祿貞為眼中釘,處處掣肘;吳祿貞到任不久尚難駕馭。此時,清廷企圖架空吳祿貞,但不敢動他,怕激起事變。何遂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銜命趕到保定,會見了吳鴻昌。何遂是保定軍校成績優異的高材生,吳鴻昌對這位老同學倒很熱情,他說:"你來得正好,我們馬上就要出發了。"何遂說:"我的公文還沒到哩!"吳鴻昌急忙說:"不用啦,現在局勢很緊張,你跟我走吧。"1911年11月2日(農曆九月十二日)吳鴻昌率協司令部向石家莊進發。吳鴻昌是北洋系一手培養起來的軍官,他是忠於袁世凱堅決反革命的;但這個人優柔寡斷,膽子很小。他一路上對何遂大獻殷勤,說什麼同學兩年,今天在一起要同生死共患難。何遂說:"你放心,我聽你的吩咐,你要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吳鴻昌說:"國家到了這步田地,我們食君之祿,也應該真正拿出些辦法來才對。"何遂順着他的口氣說:"當然,當然,早些把革命黨打平就好啦。"

當晚,部隊抵達石家莊。駐石家莊車站司令瞿壽堤畢業於保定速成學堂,是革命同志,站司令部參謀劉文錦也是同盟會員。當天深夜,吳鴻昌召集瞿壽堤、正太鐵路總辦丁某和幾個法國工程人員一起商議如何接通與山西接界處的鐵路。忽然得到報告:山西內部兵力空虛。標統曹進主張急攻,何遂暗吃一驚。

三路直搗北京雄圖

回到石家莊,何遂一走進車站司令部,瞿壽堤就指着他罵道:"你是怎麼搞的,把隊伍弄得一塌糊塗!"何遂向他使了一個眼色,笑道:"這還不好麼,你傻極啦!"瞿壽堤哦了一聲,恍然大悟。說:"你搬到我這兒住下,有事好商量。"於是何遂搬到瞿壽堤隔壁的房裡住下,離站長室有五個房間。當天下午,吳祿貞抵達石家莊。立即與參謀官張世膺在站長室召見吳鴻昌和旗兵標統宮長貴談話。何遂找到吳的副官周維楨,周維楨字干臣,與吳祿貞既是湖北同鄉又是心腹好友,從"間島問題"對日交涉起就長期共事。周問何部隊情況,何遂說:"我做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至少兩三天打不起仗來。"周問詳情,何遂便將山西兵力空虛,他如何利用吳鴻昌首鼠兩端的心事,故意把隊伍分散駐紮的情況說了一遍。周維楨說:"你做得很好,要是打起來就糟了。你知道不知道,統制現在是危險得很。"何遂問緣故,周維楨告訴他,永平秋操中止後,清廷命令所有集中的軍隊

退回原駐防地,而駐軍灤州的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和第二混成協協統藍天蔚拒絕撤回奉天(今瀋陽),又拒絕南下武漢,並於10月29日(農曆九月八日)向朝廷提出了立即實行君主立憲的十二條改革條件,還扣壓了清廷從歐洲購買由西伯利亞經京奉鐵路運往漢口前線的大宗軍火。變生肘腋,清廷震驚。張紹曾和吳祿貞都是日本士官學校第一期的同學,藍天蔚是第二期的,他們素稱"士官三傑",交誼甚密。所以清廷派吳祿貞到灤州去"宣慰"、"勸導"。同時也想把吳調離軍隊。11月2日(農曆九月二日)吳祿貞由北京赴灤州,同行的有軍諮府第三廳廳長陳其采。吳祿貞以為陳其采是陳其美的胞兄,陳其美已經在上海宣布獨立,陳其采一定也是革命黨,而且陳又是他日本士官學校第一期的同學,所以在路上便推心置腹地把自己的意圖合盤告訴了陳其采,還攤開地圖指點着說:"這次去灤州,聯合了張、藍,加上我石家莊的隊伍,會師北京綽有餘力,光復之功,唾手可得。"火車到了灤州,張紹曾、藍天蔚親自來迎接,隨即召開了軍官會議,吳祿貞慷慨陳詞說:"蔭昌傾北京精銳之師南征武昌,諸位如果和我一起倒戈,進攻兵備空虛的北京,可以兵不血刃而定天下。然後綏靖士民,易置帝政,而傳檄東南,釋甲寢兵,天下事即可大定,何必去搞什麼君主立憲呢!"在場的將士齊聲歡呼,擁護吳的主張。吳祿貞、藍天蔚是早期的同盟會員,張紹曾是傾向革命的,所以一拍即合。會後議定:以第二十鎮為第一軍,從灤州西進;藍天蔚的第二混成協為第二軍,作為後援進行策應;吳祿貞率第六鎮為第三軍,由保定北上,形成兩路夾攻之勢,一舉占領北京。會後用飯,才發現陳其采早就溜了,而且,停在灤州車站上的所有車皮全部開跑了。原來陳其采是清廷特地派來監視吳祿貞的奸細,他得知吳的真實意圖後,下了火車,乘人不備,就溜回北京,告了密。清廷立即加強京畿防衛並調回了灤州全部車皮。吳祿貞知道出了問題,當晚又接到清廷急令他赴石家莊督師進剿山西革命黨的命令,才退到石家莊來。周維楨講完,連稱:"危險!危險!"此時,他和吳祿貞哪裡知道,第二十鎮第四十協統領潘矩楹聽了吳祿貞在灤州的講話後,立即密報已被任命為總理大臣,正在孝感督師的袁世凱。袁世凱一向認為,在北方軍人中只有吳祿貞可以和他較量,此時更是"有袁無吳,有吳無袁,"袁世凱肯坐以待斃?一個針對吳祿貞的密謀已經"箭上弦,刀出鞘"了。

周維楨告訴何遂,吳統制已派王孝縝為特使,秘密越過戰線,潛赴武漢去見黎元洪,報告他"中央革命"三路直搗北京的計劃。希望屆時武漢方面發動攻擊,牽制住袁世凱在鄂的部隊,不讓他有抽兵回師之力。周維楨又說,吳統制已修書一封,派他迅即潛往山西,和閻錫山聯繫,希望與閻組成"燕晉聯軍",共謀大計。何遂此時才看清了一個真實可行、極富戰略眼光的宏偉藍圖。他對吳祿貞的雄才大略生出由衷的敬佩,他心潮澎湃,等待着戰鬥的到來。

叛徒行刺英雄遇難

何遂慰勞晉軍回來,已是深夜十一點多鐘了。他見吳祿貞的房裡燈光明亮,便走進去,參謀官張世膺和副官周維楨在座。何遂向他們報告了慰勞晉軍的情況。吳祿貞神情異常興奮,高興地把何遂叫到面前,指着桌上的兩份電稿說:"敘甫,你看!"何遂拿過來一看,一份是灤州二十鎮張統制和第二混成協藍協統發來的,電文是:"本軍已整裝待發,請與山西軍前來會師。"另一份是吳統制發出的回電,電文是:"願率燕晉子弟一萬八千人以從。"何遂連說:"太好啦,太好啦。"吳祿貞親切地撫着何遂的肩膀說:"你太累了,快回去休息吧。"11月7日(農曆九月十六日)凌晨一點半,北方秋夜,寒意襲人,忙碌了一天的吳祿貞,仍身披軍大衣,獨自在站長室伏案批閱文件,他的前面放着張紹曾的復電。突然,馬步周闖進室內,高呼:"報告大人,聽說統制升任山西巡撫,特來向大帥賀喜。"說罷,打千下去,從靴子裡拔出手槍,向吳祿貞連連射擊。吳祿貞驟不及防,胸部中彈,仍強忍劇痛,撥劍奪門而走,不幸剛出門口,被埋伏的刺客重擊扑地,馬步周上前割下了栽培他的恩人的首級。參謀官張世膺,副官周維楨也同時遇害。

酣睡中的何遂,忽然被一陣槍聲驚醒。只聽見窗外有人喊道:"兵變,兵變!"緊接着又是一陣槍響,何遂心知有變,一摸身邊的手槍,沒有找到,情急中只抓到一隻短劍就衝出門去。這時正是暮秋的午夜,天高月朗,寒風颯颯,站台連一個衛兵都沒有。忽見幾個人影從吳祿貞的住室中奔出,迎着何遂跑來。何遂大叫:"站住,站住!"這些人並不理會,越跑越快,一溜煙就消失在夜幕中。何遂頓感不妙,正往前走,忽聽地上有人痛苦呻吟,仿佛是張世膺的聲音(張是奉天陸軍小學總辦,是應吳祿貞之邀前來的),何遂叫道:"華飛,你怎麼啦?"只聞呻吟,沒有回答,何遂借着朦朧的月色,低頭一看,張世膺的頭被一刀劈開,眼珠突出,腦漿流了一地,已經快斷氣了。何遂說:"華飛,我不能顧你了。我要看綬卿去。"說完向站長室飛跑,何遂穿過外面的一條道,剛到吳祿貞臥室的門口,被一個東西絆了一下,定神一看,正是吳祿貞!他穿着第一次與何遂見面時穿的那身軍裝,胸前閃爍着那顆八角雙龍寶星。何遂大驚,伏下身去大呼:"綬卿,綬卿!"再摸他的雙手,冷冰冰的全是血污,頭已經沒有了!何遂猛然跳起,向着倉庫跑去,他知道那裡有一連守軍,他哭喊着:"快來人呀,統制被人刺死啦,趕快跟我去報仇啊!"跑近倉庫,聽見前面幾個穿軍裝的人叫道:"這傢伙亂喊些什麼,殺了他!"接着乒、乒兩槍,子彈從何遂頭上飛過。何遂見勢不妙,急忙回頭,向郊外晉軍宿地奔地。那時何遂方寸已亂,一路不知跌倒多少次又爬起來猛跑,哪裡還感到疼痛。可是一口氣跑到晉軍駐地,一看,完了!營帳雖在,但已空無一兵。一種極端悲憤、極端絕望的心情使何遂失去理智,他猛然將手中的短劍割向自己的咽喉,頓覺一陣劇痛,鮮血順着脖頸流了下來,何遂的頭腦突然清醒。原來他所佩的短劍,沒有開口很鈍,用力雖猛,割得不深卻很疼。何遂心想,大業未成,大仇未報,這樣死了,豈非輕於鴻毛?他反倒冷靜下來,在空空的營帳四周找了許久,終於找到二個山西兵,他們告訴何遂,晉軍因為來的人少,又是初到,不知這邊虛實,聽見槍響,怕生變故,祖營長慌忙帶着隊伍撤回娘子關了。一個高個子士兵問何遂:"大人怎麼這個模樣?"何遂放聲哭道:"吳統制被人害死啦!"兩個士兵很激動,說:"我們替他報仇,這兒有匹馬,請大人騎上,我們去把隊伍追回來。"何遂騎上馬,兩個士兵跟在後面,飛奔向前。沒過多久,就追上了山西隊伍。何遂找到祖營長說:"吳統制被刺殺了,我們要馬上回去給他報仇。"何遂已經忘了他們是山西的隊伍,而且只有一營人,石家莊卻整整有一旅人。祖營長沒有推辭,立即答應跟何遂回去。山西隊伍又掉頭前進。何遂心急,策馬先行,天微明的時候,到了石家莊火車站邊上,回頭一看,只剩下和他一起追隊伍的兩個山西兵了。一瞬間,千百種滋味湧上他的心頭。從出發以來,多少希望,多少計劃,多少努力,眼看勝利在望,卻落得"為山九仞,功虧損一簣"。

三烈士長眠石家莊

過不多久,山西隊伍陸續開進車站,為首的是仇亮和景梅九。何遂問仇亮帶了多少人來,仇亮說:"很多很多,後面隊伍還在運哩!"實際上山西兵到得並不多。仇亮景梅九何遂倪德勛齊燮元等一商量,都認為石家莊無險可守,決定把隊伍都撤到山西去,首先要把一切可用物資運走。當時車站倉庫中儲存的物資極多,怎麼能在短時間中運走呢?何遂找來瞿壽堤和陳永慶。陳永慶說:"這好辦,,工人們都缺糧。倉庫里的米很多,只要規定每開一個車皮立即發兩包米,工人們就會來啦。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並且答應,凡是來做工的,每人都發一包米。於是人越來越多,車站的電燈也亮了,連市內的腳行也來了。所有倉庫的物資,一列車一列車地運往娘子關,兩天時間全部運完。再由娘子關轉運太原,太原車站物資堆積如山,單只現銀一項就有30多萬兩。

仇亮、景梅九讓何遂、倪德勛等當晚就帶着吳祿貞和張世膺的遺體隨他們回娘子關(當時尚未發現周維楨的遺體)。何遂非要自己抱着吳祿貞的遺體,別人也無法勸他。何遂崇拜英雄,他和吳祿貞相處時間不長,但一見如故,推心置腹,在危難中吳祿貞給了他極大的信賴,使何遂視吳為生平知己。想到吳那磅礴奇宕的氣概,磊落豪爽的為人,運籌帷幄的雄才,竟然死得這樣突然,這樣悲慘,何遂悲從衷來,抱屍痛哭,仇亮等勸他不住,也紛紛垂淚。

仇亮、景梅九何遂倪德勛等第二天到了太原,閻錫山親自迎接,說了許多寬慰和感謝的話,又把他們請到督署。私下對何遂說:"如今,'燕晉聯軍'仍然存在,我比你年長几歲,也不客氣,我就擔任聯軍大都督,你屈任聯軍副都督吧。"何遂只希望他趕緊到娘子關去看一看吳祿貞和張世膺的遺體,並厚葬他們。於是閻錫山等又回到娘子關。閻錫山讓一個高明的木工做了一個木人頭,安放在吳祿貞的頸腔上,帶領將士致祭後,把吳、張二個淺厝於娘子關。周維楨同時遇害,估計是追擊刺客時被槍殺,屍體倒在室外的草叢中,第二天才發現,只能草草埋葬在石家莊車站旁。1912年初,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伊始,孫中山即以臨時大總統名義發布命令說:"吳、周、張三氏,當義師甫起之日,即陰圖大舉,絕彼南下之援以張北伐之勢。事機甫熟,遽斃凶刃。迭被重傷,身首異處,死事至慘。"追認吳祿貞為陸軍大將軍。1912年3月,上海、山西都隆重地召開追悼吳祿貞的大會,吳祿貞的夫人景靜淑率子女吳忠華、吳忠黃出席了大會。1913年11月7日,也就是吳祿貞殉難二周年的忌日,山西政府和石家莊人民在石家莊火車站北邊為吳祿貞、張世膺、周維楨修建了陵墓,三位戰友的遺體始遷葬於此。

吳祿貞墓外形為紀念塔式,高約二丈,墓前有閻錫山撰寫的"故燕晉聯軍大將軍綬卿吳公之墓"的石刻,概述了吳祿貞的生平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河北省政府將此陵墓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惜該陵墓毀於"文革"。1982年3月,河北省政府、石家莊市政府將三烈士遷葬至長安公園。清明,作者專程前往憑弔,但見遊人和中小學生至墓前祭掃者不絕於途,瑩瑩白花,飄灑遍地。關於吳祿貞被刺,有的材料說,完全是周符麟個人報"私仇","既非袁之所為,亦非清政府所干";有的甚至用惡毒語言污衊烈士;有的材料明顯編造。本文忠實地依據何遂先生親述的記錄,並參考多數史料的記載和觀點寫成。至於殺手馬步周,何遂說:"1924年國民軍占領北京時,有一次我和段祺瑞的長子段宏業談到馬步周段宏業稱讚說:'馬蕙田是英雄,夠朋友,他的行動省了不少的事。'這話也透露了一點內情。"據史料記載,馬步周得了二萬兩白銀(一說五萬兩),吃喝嫖賭,生活糜爛。但從此無人敢用他,最終癱瘓潦倒而死。

後世紀念

孫中山悼文

荊山楚水 磅礴精英 代有偉人 振我漢聲

觥觥吳公 蓋世之傑 雄圖不展 捐軀殉國

昔在東海 談笑相逢 倡義江淮 建牙大通

契闊十年 關山萬里 提兵燕薊 壯心未已

灤州大計 石莊聯軍 將犁虜廷 建不世勛

猰貐磨牙 蜂蠆肆毒 人之雲亡 百身莫贖

追悼會

吳祿貞被刺的次年春天,黃興等人發起在上海張園為他開追悼會,時間定於1912年3月14日,即農曆正月二十六日--吳祿貞的誕辰日。此時,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日理萬機的孫中山先生,特寫了此悼詞,並派他的秘書長代表他出席了追悼會。同時,他還頒發了第一號撫恤令,吳祿貞按陸軍大將軍例撫恤遺族。

吳祿貞的追悼會,還同時在太原舉行,各省均有代表參加,與會軍民達上萬人之眾!主祭台上的會標為"燕晉聯軍大將軍吳公綬卿追悼會",兩側為黃興的大幅輓聯:"李北平之將略,韓侍中之邊功,大廈正資材,公緩須臾,萬里早空胡馬跡;羅斯伯其激昂,來君叔其慘烈,二難同赴義,我悲後死,九原莫負故人心!"吳夫人攜子、女,親臨大會,並作演講。

延邊百姓聞噩耗後,立即自發地在延吉北山學堂為之開追悼會,以感他"為邊務督辦遺愛在民"之恩--吳祿貞於1907--1910曾在延吉戍邊,任邊務督辦。人們披麻戴孝、痛哭流涕、絡繹不絕地湧向靈堂!人們舉着"白山峨峨,黑水洋洋,我公之德,山高水長;白山鬱郁,黑水汩汩,我公之悲,山摧海泣!"的輓聯;人們舉着"一疏救民心不保,三年出塞愛長留!"的輓聯;人們舉着:"延(吉)琿(春)賴公以存,凶聞相傳,半壁河山齊下淚;英烈為國而死,招魂痛哭,百靈風雨盡增愁!"其悲何其深,其情何其濃!延邊百姓對他無限懷念,因為"延(吉)琿(春)"的確是"賴"他"以存"。日帝在吞併朝鮮後,成為朝鮮的太上皇,又把魔爪伸向了我延邊,挑起所謂"間島問題"之爭,不承認圖們江為中韓界河,妄圖占據我延邊大片國土。是吳祿貞戍邊三載,竭力捍衛、據理力爭,這片疆域才得以保住!

1911年11月9日,武漢前線得知噩耗,革軍將士大震,撥劍斫地,在陣地上樹上"為吳祿貞報仇雪恨!"的旗幟,紛紛請求出師北伐。 被刺主使猜測

說法1:稱為周符麟個人報"私仇","既非袁之所為,亦非清政府所干"。

說法2:當年,《民立報》疑是陸軍大臣良弼的陰謀。

說法3:軍諮詢府貝勒載濤所主使。

說法4:據閻錫山回憶錄。朝廷以銀兩萬買通吳之之部下吳鴻昌所干下的勾當。

說法5:袁項城買通了周符麟,周又買通了馬蕙田。

吳祿貞塑像揭幕

為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紀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2005年7月19日上午,在吉林省延吉市原"戍邊樓"前,舉行了愛國將領吉林邊務督辦吳祿貞塑像揭幕儀式!

此次儀式,由延邊州文化局、州文聯、州地方志編撰委員會、州檔案館、州政協文史辦主辦。吉林省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張福有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副州長金基浩,為塑像揭幕!揭幕儀式結束後,與會人士還登上"戍邊樓",參觀了吳祿貞革命業績展覽。與會者稱:吳祿貞這位清末著名愛國將領,偉大的辛亥革命烈士,在他擔任吉林邊務督辦期間,率領延邊軍民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卓有成效的鬥爭,成功解決了"間島問題",捍衛了祖國的領土主權(注:日本當時已吞併了朝鮮,成了朝鮮的太上皇,又製造出了個"間島問題",妄圖否定圖們江為中朝界河,霸占我延邊)。他還親自帶隊勘測了千里圖們江邊防,繪製出有史以來第一張《延吉邊防專圖》,寫出了20多萬字的《延吉邊務報告》。此外,他還在詩集《戍延草》中,熱情讚美了延邊山河的壯麗和延邊人民的勤勞勇敢,為延邊人民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吳祿貞是我的外祖父,這個喜訊令我十分激動,我的心不由得由廈門飛到了延吉、飛抵了"戍邊樓"!早在2003年8月,我赴延吉參加"愛國將領吳祿貞將軍業績研討會"時,會議組織者延邊長白山文化研究會安龍禎會長,就和我談到過將來為我外祖父辦展覽的事,提到建紅色旅遊點的設想,塑像的事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提了出來!由我在廈門附近的惠安縣崇武鎮--號稱"中國石雕城"里的"精美藝術雕刻廠",為外祖父定製了這尊半身的玻璃鋼塑像。在製作過程中,我曾多次去廠里與他們研究如何塑造得更好、更完美;完工後,我又趕去與他合影,去為他送行!

現在,終於盼來了為塑像揭幕的日子!這意味着吳祿貞告別延吉95年後,又重返延吉了!他將永遠與延邊人民在一起,保衛和建設這片美麗的家園,延邊就是他的第二故鄉!!當年,他不僅曾竭力保衛延邊,而且還重視建設延邊,造福於民,所以當他離延時,百姓不僅贈他"萬民傘"、"萬民衣",而且相送十里,後來又為他樹"去思碑",以表達期盼他早日重返延邊的願望!

墓地遺址

吳祿貞墓位於長安公園內西北側的小土山上,占地約150平方米。吳祿貞(1880年-1911年),字綬卿,湖北雲夢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早年留學日本,先後參加興中會和華興會回國後,曾任新軍第六鎮統制。1911年武昌起義後,赴灤州約藍天蔚張紹曾等舉兵反清,又回到石家莊與山西革命軍聯絡,組織建立了燕晉聯軍,策劃北方新軍起義。1911年11月7日,被袁世凱收買的侍衛長殺害於石家莊。次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下令對吳祿貞以陸軍大將軍例賜恤,並將其遺體安葬在他殉難的石家莊火車站院內。1982年3月墓遷,建於長安公園內。墓地前部,是用磚石壘砌的長12米、寬6米的墓塔基石,台上矗立3座坐西向東的漢白玉墓塔。正中一座鐫刻"故燕晉聯軍大將軍綬卿吳公之墓"14個鎦金大字。整個墓區松柏青翠,莊重肅穆。

吳祿貞紀念園

1991年,"吳祿貞紀念園"在湖北省雲夢縣建成,園前的路命名為"吳祿貞路"。2005年,在吉林省延吉市原"戍邊樓"前,舉行了愛國將領吉林邊務督辦吳祿貞塑像揭幕儀式,2009年紀念愛國將領吳祿貞建造戍邊樓100周年系列活動在延吉舉行。2009年11月27日,華中師範大學舉行了愛國將領吳祿貞將軍去思碑奠基土回歸故里交接儀式。當日下午,雲夢縣政協在吳祿貞紀念園隆重舉行了迎接吳祿貞捍衛國土回歸故里安放儀式。這位曾為革命獻身的英豪終於魂歸故里

人物評價

他體格瘦小,談吐了得,為事專斷,不喜為人下,花錢如流水,納娼為妾遂破費良多。其事跡被後人編為戲曲。其與雲南的蔡鍔齊名,時稱北吳南蔡。吳祿貞是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愛國民主革命者,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多方面的才能在革命黨人中享有崇高威望。武昌起義後,湖北革命黨人開會商議,認定最適合的都督是吳祿貞。他敢於在清政府統治的中心地區發動起義,他對袁世凱的清醒認識也遠遠高出一般的革命黨人。許多史家認為,如果吳祿貞不死,他的計劃得以實現,中國歷史可以呈現另一種局面。可惜,吳祿貞缺少對敵人的警惕,甚至認為護衛自己是怯弱的表現,以致遭到了毒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但他的英名和業績,將永載史冊。

參考資料

  1. 辛亥先烈吳祿貞殉難百年:出師未捷身先死 , 中國新聞網.2011年11月08日[引用日期201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