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葉卡捷琳娜·羅曼諾夫娜·達什科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葉卡捷琳娜·羅曼諾夫娜·達什科娃
原文名 Дашкова, Екатерина Романовна
出生 1743.3.28-1810.1.16
國籍 俄國
職業 葉卡捷琳娜二世大帝

葉卡捷琳娜·羅曼諾夫娜·達什科娃(Дашкова, Екатерина Романовна,1743.3.28聖彼得堡-1810.1.16莫斯科),葉卡捷琳娜二世大帝的朋友和18世紀俄國文學藝術的庇護人,出生於著名的沃龍佐夫家族。

父親是伯爵,叔父是米哈伊爾是首相,弟弟西蒙是著名的親英國外交官,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通過閱讀獲得豐富知識,尤其精通數學,16歲與達什科夫親王結婚後,成為公爵夫人,遷居莫斯科

她在位期間治國有方、功績顯赫,使俄國成為了當時名副其實的歐洲強國。其才幹與名聲聞名海內外,是俄國人心目中僅次於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稱為「大帝」。[1]

歷史背景

彼得三世與1762年7月政變

1762年1月5日(舊曆1761年12月25日),伊麗莎白女皇去世,皇儲彼得繼位為彼得三世,夫妻兩人隨即由奧拉寧鮑姆搬往冬宮

彼得非常崇拜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當時俄普正在七年戰爭中為敵,彼得繼位後,不僅下令停止與普魯士為敵,還將包括柏林在內的大片所占領土歸還腓特烈二世。此外,彼得還介入荷爾斯泰因公國與丹麥的石勒蘇益格爭端。其偏袒德意志的政策與古怪脾氣引得貴族和軍隊非常不滿,他們很快在葉卡捷琳娜周圍團結,形成了一個政治團體。

1762年7月,在繼位六個月後,彼得與自己荷爾斯泰因的朝臣和親屬前往奧拉寧鮑姆度假,而把葉卡捷琳娜留在了聖彼得堡。7月8日晚(舊曆6月27日),葉卡捷琳娜得知彼得逮捕了她的一位同謀,先前的計劃必須馬上實施。葉卡捷琳娜離開宮殿,前往近衛軍團(英語:Izmaylovsky Regiment)處發表演講,號召士兵保護自己。葉卡捷琳娜隨後與近衛軍團前往賽摩諾維斯基兵營,在那裡接受僧侶的祝福,成為全俄羅斯君主。葉卡捷琳娜隨後逮捕了彼得,強迫他簽訂退位詔書。政變八天之後的7月17日,彼得三世在羅普恰(英語:Ropsha)死於阿列克謝·格里戈里耶維奇·奧爾洛夫(格里高利·奧爾洛夫之弟,隨後亦成為女皇宮廷寵臣)之手。歷史學家並未發現葉卡捷琳娜本人與謀殺的關聯。

彼得三世倒台後,俄羅斯當時還存在着其他潛在的皇位競爭者:自六個月大起就一直被拘禁在拉多加湖的什利謝利堡的伊凡六世(1740-1764);以及伊麗莎維塔·阿列克謝耶芙娜·塔拉卡諾瓦(英語:Princess Tarakanova (pretender))。伊凡六世最終死於1764年在一次未成功的營救政變。因為葉卡捷琳娜和伊麗莎白女皇一樣曾下令,如果有人嘗試營救伊凡六世,就將其處決。伊凡因為多年的監禁,已經失去了理智,即便身為傀儡,他也無法勝任。

事實上,葉卡捷琳娜是繼承了其丈夫的皇位,因為她身上並沒有任何羅曼諾夫王朝的血脈。她效仿了葉卡捷琳娜一世繼承丈夫彼得大帝皇位的先例。也有些歷史學家認為葉卡捷琳娜只是其子保羅的攝政,或稱其篡奪了兒子的皇位。以尼基塔·帕寧(英語:Nikita Ivanovich Panin)為首的貴族曾密謀政變,廢黜葉卡捷琳娜,擁立保羅,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但結果並未成功,葉卡捷琳娜一直執政直到1796年逝世。

執政

1762年6月28日,葉卡捷琳娜在情人格里高利·奧爾洛夫的幫助下召集支持她的軍隊在聖彼得堡宣稱自己為俄羅斯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並任命長子保羅為繼承人。9月22日,葉卡捷琳娜正式於莫斯科加冕。葉卡捷琳娜的加冕禮是羅曼諾夫王朝第一次使用俄羅斯帝國冠冕(英語:Imperial Crown of Russia)。這件由瑞士宮廷珠寶匠拉赫米·波傑(英語:Jérémie Pauzié)設計的珍寶受到拜占庭帝國皇冠的啟發,由金銀兩個半球組成,象徵東、西羅馬帝國。帝國冠冕中間分開東西半球的桂冠上是75顆鑽石和4936顆印度鑽石組成的月桂和橡樹葉。桂冠頂還有一個鑽石十字架和一顆重達398.62克拉的紅寶石。

儘管帝國冠冕耗費甚巨,但拉赫米·波傑僅用了兩個月就完成了這件傑作,最終成品也只重2.3千克。自葉卡捷琳娜二世起,直到最後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所有的俄羅斯皇帝都在冠冕禮上戴着帝國冠冕。帝國冠冕現藏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軍械庫。

外交

在葉卡捷琳娜統治期間,俄羅斯帝國向南、向西擴張,從奧斯曼帝國和波蘭-立陶宛聯邦手中將包括新俄羅斯、克里米亞、北高加索、右岸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和庫爾蘭在內的大片領土納入囊中。葉卡捷琳娜總計為俄羅斯增加了二十萬平方英里(5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女皇的外交大臣尼基塔·帕寧(英語:Nikita Ivanovich Panin)(1763至1781年間在職)在她執政初期施加了巨大的影響。這位精明的國務活動家不遺餘力地促成俄羅斯、普魯士、波蘭和瑞典之間的「北方協定」,以對抗波旁-哈布斯堡聯盟。當這個計劃行將失敗的時候,帕寧伯爵因此失勢,伊萬·奧斯特曼(英語:Ivan Osterman)取而代之。

葉卡捷琳娜1766年曾同意與英國締結正式的貿易協定,但後來因為沒能實現軍事聯盟而作廢。女皇很珍視與英國的友誼,但她也很警惕英國在七年戰爭中的勝利會打破歐洲平衡(英語:European balance of power)。

俄土戰爭

葉卡捷琳娜繼承彼得大帝的先業,征服了南方的黑海岸。在1768年至1774年的第五次俄土戰爭中痛擊奧斯曼帝國,使俄國成為東南歐的主宰。戰爭的勝利使得俄國吞併南烏克蘭,獲得了通往黑海的出海口。俄國在新占地建立了一系列新城,包括敖德薩、尼古拉耶夫、葉卡捷琳諾斯拉夫(意為「葉卡捷琳娜之榮光」,即今第聶伯羅)與赫爾松。1774年7月10日簽署的庫楚克開納吉和約使俄國獲得亞速、刻赤、葉尼卡爾要塞(英語:Yeni-Kale)、金伯恩半島(英語:Kinburn Peninsula),以及第聶伯河與布格河之間的黑海海岸。條約還使得俄國艦隊和商船隊可以在亞速海自由通航,允許俄羅斯保護土耳其國內的東正教信徒,並令奧斯曼帝國放棄克里米亞汗國的宗主權。

九年後的1783年,葉卡捷琳娜正式吞併了克里米亞。1787年,俄國在克里米亞舉行了勝利遊行,刺激了第六次俄土戰爭的爆發。土耳其慘敗,被迫簽訂雅西和約,承認俄國對克里米亞的主權,並割讓葉迪山地區。

俄國-波斯戰爭

1783年,俄國與格魯吉亞簽訂格魯吉夫斯克條約,宣言將保護格魯吉亞人免受波斯的侵襲。1795年,波斯新王阿迦·穆罕默德汗入侵格魯吉亞,驅除了高加索地區俄國新建的要塞。翌年,葉卡捷琳娜對波斯開戰。俄國政府的終極目標在於推翻反俄的阿迦·穆罕默德汗,推立他逃到俄國的弟弟莫爾塔扎·戈利汗(英語:Morteza Qoli Khan Qajar)上位。

原計劃是老將古德維奇(英語:Ivan Gudovich)帶領一支13000人的精兵上陣,但女皇聽信了情人朱保夫親王(英語:Platon Zubov)的建議,改派親王年輕的弟弟瓦勒里安·朱保夫(英語:Valerian Zubov)出任司令。俄軍於1796年4月於基茲利亞爾出發,很快於5月10日席捲了傑爾賓特要塞。到六月中旬,朱保夫的軍隊幾乎未遇反抗,差不多征服了整個阿塞拜疆邊境,巴庫、沙馬基、占賈三座名城盡收入囊中。到11月,俄軍已抵達阿拉斯河與庫拉河的交匯點,準備進攻波斯本土。

但就在這個月,女皇駕崩。繼任的保羅一世厭恨朱保夫,對軍隊也另有計劃,於是下令俄軍撤回國內。這條命令使得朱保夫家族和一些參與遠征的高官非常沮喪。他們之中的許多人都參與了五年後刺殺保羅的陰謀。

外交

與西歐的關係

葉卡捷琳娜渴望成為一名開明君主,希望俄國能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英國在19世紀所扮演的角色,即成為國際爭端和戰爭的調和者。她調停了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1778至1779年的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 。1780年,女皇建立了武裝中立聯盟(英語:First League of Armed Neutrality),旨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保護中立國船隻不受英國王家海軍的掠奪。

1788至1790年間,葉卡捷琳娜的堂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意圖趁俄土交戰之機直撲聖彼得堡。但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在1788年7月的戈格蘭海戰(英語:Battle of Hogland)中與瑞典王家海軍交戰不落下風,阻止了瑞典軍隊前進。1790年,瑞軍於斯文斯桑科海戰(英語:Battle of Svensksund)中取得大捷,兩國於8月14日簽訂瓦瑞拉條約(英語:Treaty of Värälä),各自退回交戰前的邊界,並重新確認了奧布和約。古斯塔夫三世1792年遭刺殺,兩國得以維繫二十年的和平。

瓜分波蘭

1764年,葉卡捷琳娜安排她的前情人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波尼亞托夫斯基登上了波蘭王位。儘管瓜分波蘭的提議出自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但在十八世紀九十年代實際主導瓜分的卻是葉卡捷琳娜女皇。1768年,女皇正式成為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保護者,激起了巴爾聯盟(1768-72)的抗俄鬥爭。起義遭**之後,波蘭-立陶宛聯邦內政崩壞。為了控制聯邦,女皇建立了一種特殊的共和體制(Rzeczpospolita),通過俄國駐波蘭的使節(英語:Ambassadors and envoys from Russia to Poland (1763–1794))確保常任樞密院(英語:Permanent Council)完全受俄羅斯帝國的控制。

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葉卡捷琳娜拋棄了許多自己先前熱衷的啟蒙思想。葉卡捷琳娜擔心五三憲法(1791)會使波蘭-立陶宛復興,也害怕聯邦內部的民主運動威脅歐洲的君主制,決定出兵干預。女皇為波蘭國內塔戈維查聯盟之類的反憲法組織提供支持,並直接派遣俄軍入侵波蘭。俄國在1792年俄波戰爭和1794年**柯斯丘什科起義的戰爭中接連戰勝,最終於1795年與普魯士和奧地利兩國徹底瓜分了波蘭僅剩的領土。

對日關係

在遠東,俄國人開始積極捕獵堪察加半島和庫頁島的毛皮,從而刺激俄國人與南方的日本進行貿易,以獲得補給。1783年,日本船長大黑屋光太夫在航行圖中遭遇風暴,着陸於當時屬俄國領土的阿留申群島。俄國當局施予救助,並決定以此為契機,任命大黑屋光太夫為兩國之間的貿易代表。1791年6月28日,葉卡捷琳娜在沙皇村接見了大黑屋光太夫,最終於翌年派出亞當·萊克斯曼(英語:Adam Laxman)率領的貿易使團前往日本。使團得到了江戶幕府的接見,但談判最終沒有成功。

文化藝術

葉卡捷琳娜一直都慷慨地贊助藝術、文化和教育。如今占據了整個冬宮的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就源於她的私藏。在內務總管伊萬·貝茲托伊(英語:Ivan Betskoy)的幫助下,女皇基於約翰·洛克的思想撰寫了一本兒童教育手冊,並於1764年建立斯莫爾尼宮教育貴族少女。

女皇親自創作戲劇、小說和回憶錄,並結交伏爾泰狄德羅讓·勒朗·達朗貝爾等法國百科全書派學者。這些啟蒙思想家隨後都在自己的作品中稱讚女皇。1765年,在女皇的建議下,自由經濟學會(英語:Free Economic Society)於聖彼得堡成立。當時最優秀的經濟學家如亞瑟·楊格雅克·內克爾等都是協會的外國會員。女皇還招募了一批科學家來聖彼得堡,比如柏林萊昂哈德·歐拉彼得·西蒙·帕拉斯;瑞典的安德斯·約翰·勒克色爾(英語:Anders Johan Lexell)。

葉卡捷琳娜資助伏爾泰長達十五年,一直到哲人於1778年去世。伏爾泰盛讚女皇的成就,將其稱為「北方之星」與「俄國的塞彌拉彌斯」。1768年,他還特意出版了一幕悲劇稱讚這位巴比倫的傳奇女王。伏爾泰曾建議女皇學習希臘語及賦詩望其出兵攻打奧圖曼土耳其,收復君士坦丁堡並進行統治。儘管兩人從未見面,但伏爾泰去世時,女皇還是十分悲慟。葉卡捷琳娜向伏爾泰的繼承人買下了他的藏書,珍藏於俄羅斯國家圖書館。

1762年繼位後數月,葉卡捷琳娜聽說法國政府出於宗教影響的考慮,威脅要禁止百科全書的出版。她當即向狄德羅提議,他可以來俄國在她的庇護下完成巨著。

女皇致力於將自己從法國哲學家那裡學到的啟蒙精神融入具體立法之中。四年之後的1766年,她於莫斯科召集由各國各階層(官員、貴族、資產階級、農民)共652人組成的大委員會,這幾乎已經組成了一個協商議會。大委員會需要考慮到俄羅斯帝國自身的需求制訂法律。女皇自己則撰寫了議會立法指令(英語:Nakaz),並坦言其中的思想幾乎全部來自西歐哲學家,尤其是孟德斯鳩與切薩雷·貝卡里亞。但由於新的立法中有許多民主原則威脅到了舊臣,女皇沒能將其付諸實施。大委員會也在200多次會議後解散,沒能將理論變為現實。

儘管如此,女皇還是開始將議會立法指令(英語:Nakaz)中的思想轉化為具體立法。1775年,女皇頒布俄羅斯帝國行省行政法令,旨在將全國劃分為行省和行政區,更好地管理人口更多的俄羅斯。到她執政末期,全國建立了50個行省和近500個行政區,指派了超過千名行政官員,公務時間是先前的六倍。1785年,葉卡捷琳娜頒布貴族憲章,授予貴族更多的土地權利。每個行政區的貴族可選取產生首席貴族,作為代表與沙皇討論相關議案(主要是經濟方面)。同年女皇亦頒布城鎮法令,將國民劃為六類,以此塑造中產階級,限制貴族權力。1781年頒布商業航行法案與鹽業貿易法案;1782年頒布警察條例;1786年頒布國立教育法令。女皇在1777年寫給伏爾泰的信中提到,她的立法嘗試正使俄國「一點點」進步。

在葉卡捷琳娜治下,歐洲經典得到引進學習,啟發了俄羅斯啟蒙時代(英語:Russian Enlightenment)。加甫里爾·傑爾查文、傑尼斯·伊萬諾維奇·馮維辛、伊波利特·波格丹諾維奇(英語:Ippolit Bogdanovich)為俄羅斯十九世紀偉大的作家奠定了基礎——尤其是亞歷山大·普希金。葉卡捷琳娜也慷慨地贊助着俄羅斯歌劇(英語:Russian opera)的發展。

然而,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的1790年,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拉季舍夫出版了《從彼得堡到莫斯科遊記(英語:Journey from St. Petersburg to Moscow)》,警告腐朽的農奴制將引發農民起義。葉卡捷琳娜將其流放到西伯利亞。

葉卡捷琳娜還將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前宮廷畫師伊麗莎白·維傑·勒布倫接到沙皇村,為其繪製晚年畫像。維傑·勒布倫夫人在回憶錄中生動地描述女皇:「這位聞名遐邇的貴婦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別無他顧,只能注視着她。起初我驚訝於她嬌小的身形,我本以為她會和自己的盛名一樣高大。她業已發福,但面容依舊美麗。白髮精巧地挽了起來。飽滿的天庭凸顯睿智。眼神柔和而富有感情。她還有個希臘式的鼻子。她精神高漲,儀態迷人。一見到我,就用略顯低沉的甜美嗓音招呼:『我很高興你能來,夫人。你的大名我早有耳聞。我非常喜歡藝術,尤其是繪畫。我不是什麼內行的鑑賞家,但我確實非常熱愛藝術。』」

維傑·勒布倫夫人也記述了節慶時的女皇:「雙扇門打開,女皇來了。我曾說過她身形嬌小。但出席公眾場合時,她高昂着頭,眼神鷹隼般銳利,殺伐決斷的面容充滿了皇室氣質,仿佛全世界的女皇。她的綬帶上掛着三顆勳章,禮服不甚奢靡也不減莊嚴。那是一件金繡棉布束腰外衣,用鑽石腰帶繫緊,袖子翻成亞洲式樣。她外面還套着一件紅色天鵝絨短袖斗篷。遮住白髮的短帽不是用綬帶裝飾,而是用最閃亮的鑽石。」

葉卡捷琳娜一直心心所念着西歐哲學與文化,也熱切盼望身邊能有共同見識的人。她相信歐式教育可以轉變俄國兒童的心智,擺脫落後的俄羅斯大環境影響,將他們培養成德智兩全、知識技術兼備、具有公民責任感的「新人」。

葉卡捷琳娜指令伊萬·貝茲托伊(英語:Ivan Betskoy)為教育事務顧問,收集俄國內外教育機構的訊息。女皇隨後召集T·N·特普洛夫、T·馮·克靈斯泰德、F·G·狄爾泰與歷史學家G·穆勒組建了教育委員會。她也向丹尼爾·杜梅里克(英語:Daniel Dumaresq)和約翰·布朗這樣的英國教育先鋒請教。1764年,女皇邀請杜梅里克來俄國加入教育委員會。委員會研究了伊萬·舒瓦羅夫(英語:Ivan Shuvalov)在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和彼得三世治下實施的教育改革,提議建立面向所有5至18歲的非農奴兒童的俄式東正教教育體系。然而,由於國家重心都放在立法委員會上,教育委員會並沒能把理念變成現實。1765年1月,杜梅里克寫信向約翰·布朗諮詢委員會面臨的難題,隨即收到一封有關俄國社會和教育改革的長信。布朗相信民主國家的教育應由國家在教育法的基礎上統一管理。他也強調「對女性進行恰當有效的教育」。

就在兩年前,葉卡捷琳娜指令伊萬·貝茲托伊起草兩性兒童教育大綱。這項工作旨在將兒童與落後的俄羅斯大環境相隔絕,從而塑造「新人」。建立莫斯科棄兒之家(莫斯科孤兒院(英語:Moscow Orphanage))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初嘗試。孤兒院接納孤兒和私生子,並提供符合國家意志的教育。儘管孤兒院不是正式的國立機構,但它確實是一次試驗新教育理念的好機會。然而孤兒院內兒童死亡率居高不下,很多孩子沒能活到體現教育成果的年紀,孤兒院項目最終沒能成功。

孤兒院項目之後不久,葉卡捷琳娜設立了斯莫爾尼宮教育貴族女孩,這在俄國尚屬首例。起初斯莫爾尼宮只招收貴族千金,後來也對小資產階級開放。斯莫爾尼宮的少女們兩耳不聞窗外事,在宮牆內專心學習純正的法語、音樂、舞蹈,以及對君主的忠誠。斯莫爾尼宮教育理念的核心在於嚴格的紀律。宮內禁止奔跑嬉戲,宮室特意修建得寒冷,因為當時的理念覺得過度溫暖和過度玩樂一樣對身體成長有害。

1768-1774年間,國立教育系統的設立並無進展。葉卡捷琳娜繼續深入研究各國教育理論與實踐,在國立教育系統尚未建立之時進行了許多教育改革。首先是1766年重組少年軍訓團。初入軍訓團的孩子們年級都很小,他們要一直在團內長到21歲。除了職業軍事課程,還要學習科學、哲學、倫理、歷史和國際法。少年軍訓團的教育對後來的海軍軍訓團和工程炮兵學院都有影響。**普加喬夫起義之後,葉卡捷琳娜召集了三個階層代表組成的社會事務委員會,將設立學校的職責下放到各省。

1782年,葉卡捷琳娜設立了另一個顧問委員會研究各國的教育系統。數學家弗朗茲·艾皮努斯(英語:Franz Aepinus)提出的教育系統尤為突出。他強烈建議採用奧地利的三級教育系統:鄉村的基層學校、城鎮的中級學校和省會的師範院校。在顧問委員會之外,葉卡捷琳娜還組建了以彼得·扎瓦多維斯基(英語:Pyotr Zavadovsky)為首的國立學校委員會,負責組建國內的學校網絡、培訓教師、提供教材。1786年8月5日,國立教育條例正式頒布,確立了兩級教育體制,在各省會設立了小學和中學。這些學校男女同校,不收學費,面向所有非農奴階層開放。每個年級的課程和教學方法都有細緻規定。教材由委員會專門翻譯,教師則會收到一份」教師指南「,其中包括教學法、所教課程、教師舉止和學校管理四部分。

項目實施兩年後,國立委員會派出官員巡視新設的學校,然而結果並不樂觀。儘管貴族們確實為新學校籌措了不少資金,他們還是寧願將自己的孩子送去更有名的私立學校;城鎮居民也不喜歡小學裡的新教學法。到葉卡捷琳娜執政末期,549所國立學校里共有62000名學生,這和俄國總人口相比只是非常微小的一部分。

宗教事務

葉卡捷琳娜表面上接納了俄國的一切,其中當然也包括東正教,但她本人其實對宗教並不熱衷。為了籌資支持戰爭,她將教會的土地全部國有化,將大部分神職人員逐出修道院,強迫剩餘的修士從事農業,並向洗禮和其他事務徵稅。教會相較之前重要性大為降低,只有很少的貴族投身神職。她不允許異教徒修建教堂,更在法國大革命後予以**。

葉卡捷琳娜將宣揚基督教作為反奧斯曼政策的一部分,大力保護、扶植土耳其治下的基督徒。葉卡捷琳娜對天主教並不友好(見1769年2月23日政令),因為波蘭**多是天主教徒,而她決意瓜分波蘭。然而,1773年**耶穌會(英語:Suppression of the Society of Jesus)期間,她治下的俄國卻為耶穌會提供了避難所。

伊斯蘭教

葉卡捷琳娜治下對伊斯蘭教徒採取了多種政策。1762至1773年間,穆斯林禁止擁有東正教農奴,此外還有經濟措施迫使穆斯林皈依東正教。葉卡捷琳娜承諾,只要穆斯林皈依東正教,就可以擁有更多不限信仰的農奴,罪犯也能得到大赦。儘管如此,1767年的立法委員會中還是有數位公開的穆斯林。委員會承諾保護穆斯林的宗教權利,但並沒有做到。許多東正教農民感到威脅,焚燒清真寺以發泄不滿。當抗議的聲潮行將失控的時候,葉卡捷琳娜選擇同化穆斯林而非將其清除。1773年的「諸信寬容」法令允許穆斯林建造清真寺,並保留傳統習俗,包括先前禁止的麥加朝覲。葉卡捷琳娜設立了奧倫堡穆斯林精神會(英語:Orenburg Muslim Spiritual Assembly)管理穆斯林地區,規範毛拉的言行。精神會由女皇和政府督辦出資,成為帝國規範宗教事務的機構。

為了進一步主動控制帝國邊境,1785年,葉卡捷琳娜同意出資建造新的清真寺和穆斯林定居點,以此促使帝國南境的遊牧民族定居下來。1786年,葉卡捷琳娜同意將伊斯蘭學校在政府管控下納入公立教育體系,使得許多先前不在俄國法律司法管轄下的人同化為帝國臣民。

猶太教

俄國通常將猶太人視作保留自己立法和官僚系統的獨立團體。儘管俄國政府知道猶太人存在,但葉卡捷琳娜及其顧問卻始終沒有明確地定義什麼是「猶太人」,這個詞在她治下有多種含義。1772年之前,猶太教徒在俄國並不多見。第一次瓜分波蘭期間,葉卡捷琳娜同意大規模猶太人團體在俄國的東正教社會下有條件地保留自己的獨立。猶太人相較東正教徒需要繳納多一倍的賦稅,但如果皈依東正教就能免去。改宗之後的猶太人可以進入商人階層,也可以成為自由農。

為了讓猶太教徒足以融入俄國的經濟,1782年的城鎮憲章中將他們的權利也納入保護之列,與東正教徒等同。許多猶太人利用這一機會,從事商業和銀行業。經濟上的紛爭使得東正教徒不滿,葉卡捷琳娜開始禁止猶太人從事某些特殊領域的工作。1790年,她禁止猶太人成為莫斯科的中產階級。

1785年,葉卡捷琳娜宣布猶太人都是外國人,權利與外國人等同。猶太人之前通過哈斯卡拉運動在俄國的獨立團體開始復甦。1794年,針對猶太人的雙倍賦稅重新開始徵收,女皇也正式宣布猶太人與俄國沒有關係。

俄羅斯正教會

俄羅斯正教會在葉卡捷琳娜治下的遭遇並不比其他異教好多少。女皇完成了彼得三世時期開始的教會土地國有化,修道院和主教轄區的預算也由帝國商務部(英語:Collegium of Commerce)控制,比原先預計收入要少得多的政府撥款取代了私有地產。全國954所修道院,女皇關閉了569所,只有161所能得到政府撥款。教會財產只返還了400,000盧布。其他宗教(例如伊斯蘭教)都受邀參加立法委員會,唯獨俄羅斯正教會沒有席位。正教會的政治力量在女皇治下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1762年,為了彌合正教會與舊禮儀派之間的裂隙,葉卡捷琳娜批准了一項法令,允許舊禮儀派不受干擾地公開實踐自己的信仰。她一面呼籲宗教寬容,一面又號召舊禮儀派回歸官方教會。在舊禮儀派拒絕之後,1764年她放逐了兩萬人去西伯利亞。葉卡捷琳娜稍後修正了自己的想法。1785年城市法令頒布之後,舊禮儀派被允許在特定的城市中安居。葉卡捷琳娜還承諾所有來俄羅斯定居的人都享有宗教自由。葉卡捷琳娜治下的宗教教育也受到了嚴格的限制。起初她打算審查牧師教育,改革宗教學校,但沒能付諸實施。1786年,葉卡捷琳娜將所有的宗教和牧師教育與世俗教育相分離。葉卡捷琳娜將教會與公共事務相分離,與日俱進地推動着俄國的世俗化。葉卡捷琳娜將俄國的牧師從凌駕於政府之上的超權轉變成了不得不依賴政府資助的孤立團體。

個人生活

葉卡捷琳娜在其執政期間有許多情夫,並常常出於自己的利益將其拔擢至高位,賞賜大量的禮物、農奴和宅地。宮廷支出占國家財政比例從1767年的10.4%上升到1781年的11.4%,1795年更達13.5%。葉卡捷琳娜意圖收買官僚階層的忠誠,規定從1764年4月19日起,保持官階達七年或以上的官員即刻升遷。1767年9月13日,她下達法令規定官階不變達七年以上的公務員不論職位品行都將自動升遷。

格里戈里·亞歷山德羅維奇·波將金和女皇的親密關係於1776年終止,但他隨即為女皇遴選外貌出眾,又能迎合其喜好的新歡(例如亞歷山大·德米特耶夫-馬莫諾夫(英語:Alexander Dmitriev-Mamonov)與尼古拉斯·亞歷山大·蘇克)。對於鍾愛她的人,女皇十分慷慨,甚至在親密關係結束後也是一樣。其中一位彼得·扎瓦多維斯基(英語:Pyotr Zavadovsky),在1777年失寵後還得到了50000盧布現金、5000盧布年金以及烏克蘭4000名佃農的賞賜。女皇的最後一任情人朱保夫親王(英語:Platon Zubov)比她年輕40歲,這種懸殊引發了許多風流的傳聞。

參考資料

  1. 俄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10個女人2019-02-27 來源: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