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鎮歧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鎮歧亭

中文名;古鎮歧亭

地理位置;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鎮

面積;59.3平方千米

歧亭鎮, 湖北省麻城市下屬的一個鎮,鎮政府駐歧亭,人口34594人,面積59.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歧亭、熊店、薛窯山、榮家洲、張家洲、新河坎、羅家畈、大勝山、劉家廟、姚李寨、吳益山、郭家大垸、杏花、五棵樹、葉家大垸、香山、王俸咀、楊家畈、袁家垸、馬頭山、官塘畈、戴家垸、丫頭山。

序言介紹

一條被踩踏得光溜溜的明清時期的石板官道,兩側林立着古意盎然的木板門商鋪,一棟棟飛檐翹角的青磚屋掩映在鬱鬱蒼蒼的古樹當中……這就是坐落在大別山南麓的湖北省麻城市的古鎮歧亭 。古鎮明代築城,街道呈十字形,城兩邊有護城河,東南西北都有城門,並建有鐘鼓樓。當地老年人說,古鎮的大部分建築當年毀於日本人之手。只有眼前城外的兩條護城河依然自西向東流,似乎在訴說着歷史的滄桑。

歧亭古鎮居民多有信仰,或佛教或道教。古代歧亭有四十八寺之說,現存道觀一個,寺廟三個。位於府門街街口殘存的老官府衙門的照壁前,有一口古井,古鎮居民為它掛上了紅布條,每天都有人來燒香拜敬。至今,每天還有在井旁汲水捶衣和洗菜的居民

古鎮人文底蘊深刻。盛唐以後,歧亭進入了她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先後有杜牧、陳季常、蘇軾、謝無逸等社會名流和張憨子、開山道人、桃黃道人等來歧亭逗留或隱居,是歷代文人墨客和僧道名流嚮往的精神家園。公元1080年正月,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在赴任的路上,意外遇見隱居在歧亭杏花村的老朋友陳季常。

這次偶遇,被後人稱為"季常白馬青蓋迎東坡",並留下了"河東獅吼"的典故。數百年來,歧亭人為了紀念蘇東坡,凡與之有關的人和事都留下了美好的傳說。凡是蘇東坡情有獨鐘的地方,更是以東坡命名,於是便有了至今仍在的東坡街、東坡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一代廉吏于成龍因公遷黃州府同知,鎮守歧亭,更是成為反腐倡廉的經典。1947年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在歧亭西北面的九螺山,與國民黨軍隊浴血奮戰了三天三夜。

如今的古鎮,不僅集市的中心客棧酒樓林立,在通往杏花村的大道兩邊,也有很多的客棧酒肆及釀酒作坊,"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店裡有美酒,村裡有美人"。每到傍晚時分,人們便不約而同地來到東坡廣場,或載歌載舞,或漫步廣場的小橋流水,遠遠注視東坡雕像,這山水、這意境妙不可言,其樂融融

鄉鎮概述

歧亭鎮 為麻城市轄鎮。1958年屬宋埠鎮公社,1987年設鎮。位於市境西南部邊緣,距市府40公里。面積87平方公里,人口3.3萬。京九、京廣鐵路連接線和106國道在境內交錯。轄熊店、薛窖山、榮家洲、張家洲、新河坎、羅家畈、大勝山、劉家廟、姚李寨、吳意山、郭家大垸、杏花村、五棵樹、葉家大垸、香山、王俸咀、楊畈、袁家垸、馬頭山、官塘畈、戴家垸、丫頭山22個村委會和歧亭鎮居委會。鄉鎮企業以貿易、農產品加工、飲食服務業為主。農業以水稻、小麥、棉花、油菜、芝麻種植為主。鎮辦骨髓炎醫院聞名全國。

摺疊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有耕地100餘萬畝,林地近300萬畝,水域45萬畝。地表水、地下水儲量20多億立方米,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玄武岩、大理石、螢、硅、玉等礦儲量很大,還有金、、銅、鈦鐵、鏡鐵、磁鐵、赤鐵、褐鐵等礦。野生動物有一百多種,珍稀動物有北豹、梅、野豬、水獺、草狐、娃娃魚、斷板龜、銀環蛇等。植物千餘種,大宗特產有桑蠶、板栗、菊花、柿子、銀杏等。還有大量珍貴中藥材如蔓荊子、天麻、杜仲等等。

特色建築

歧亭鎮明代築城,街道呈十字行,城兩邊有護城河,東南西北門都有城門,並建有鐘鼓樓,但這些都是從老年人口中得知的。古城大部分建築都毀於日本人之手。城外的兩條護城河依然自西向東流去,似乎在訴說歷史的滄桑。城區現還有保存完好的兩條古石板官道,官道兩旁矗立着用石頭和老青磚壘起的古老風格的房子,有的是木牆和木門,有的是石牆。有的商鋪還保留木板屋高櫃檯的格局是古代商鋪的活古董。歧亭古鎮居民多有信仰,或佛教或道教。古代歧亭有四十八寺之說,現城區內有道觀一個,寺廟三個。位於府門街街口處有一口古井,古鎮居民為她掛上了紅布條,每天都有人來燒香拜敬。古井的旁邊是殘存的老官府衙門的照壁。歧亭鎮人還保留着趕早集的習俗,如果遇上傳統節氣趕集場面熱鬧非凡。古鎮居民生活悠閒自在,正所謂知足常樂。

歧亭鎮以她美麗的自然風光、古樸的風貌、淳樸的民風迎來了全國各地藝術院校的師生來此地採風、寫生。

歷史沿革

坐落在大別山腳下的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鎮,是一個有着15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據《麻城縣誌》記載,歧亭鎮齊梁間為赤亭縣,屬十八蠻縣之一。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朝廷在此設置亭州,武德八年併入麻城。明嘉靖年間,這裡爆發過農民起義,通判羅登瑞鎮壓農民起義後駐紮建城。清初,這裡曾設置當時黃州府統轄八縣的軍事衙門。黃州府在歧亭設同知,民間稱"二府衙門", 清康熙八年(1669)于成龍官黃州府同知,分鎮歧亭。清代的歧亭鎮還是鄂東北鋪遞(郵傳)的中心驛站之一。

在近代史上,歧亭鎮有着光榮的革命歷史,1927年爆發的黃麻起義,歧亭鎮是策源地之一。1947年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在歧亭鎮打了三天三夜。歧亭鎮也是著名的移民之鄉,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歧亭鎮是當時的移民集散地之一。2005年四川電視台專程來歧亭古鎮拍攝《尋根問祖》的專題記錄片,《四川日報》也有相關報道。歧亭古鎮坐落在一個山坡上,背山而臨水。以城為界,城前東南方良田萬頃,城後西北方群峰聳翠。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城前的舉水河川流而過匯入長江,城後的九螺山風景區群山連綿不斷,直貫大別山山脈。歧亭是古時重要水陸交通要衝,歷為人文薈萃之地。著名的古杏花村是長安至黃州的必經之地。唐代的杜牧,宋代的蘇東坡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城外有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部分已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歧亭鎮現為麻城西南重鎮,地處106國道旁,為麻城之西南門戶。

鄉鎮發展

歧亭鎮一馬平川,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壩區屬老沖積黃泥土壤,嘉陵江沖積而成的萬畝砂石資源得天獨厚,私營業主預製廠的產品開發為鄰近鄉鎮建材提供了有利條件。歧亭鎮歷年水運發達,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達,直達蓬安和南充。歧亭鎮建設日新月異,郵電、供電、自來水等公共設施齊全,程控電話、有線電視遍布全鎮。以錦橙街、文化街、政府街為主的場鎮和農村新村建設步伐加快。文教、衛生、科技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協調發展。[1]

歧亭鎮圍繞"強鄉富民,共建小康"的宏偉目標,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確立以錦橙100號為主的水果產業,以生豬為主的畜牧產業,經濟作物為主的花生、生薑產業,以養魚為主的漁業產業,以外出務工的勞務輸出產業,六業並舉調結構,建基地,興產業,促增收的發展思路。狠抓水利、公路、小城鎮三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強化黨員幹部和示範大戶二支隊伍建設。

歧亭鎮氣候、土壤適宜發展柑桔、生薑、花生及生豬飼養。以錦橙100號為主的水果業已成為全鄉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產業,歧亭鎮大面積栽植,盛產的錦橙100號果大、核少、色艷、汁多、味濃、化渣、高產、早熟等特點,經濟收入穩定,極具市場競爭力,遠銷新疆、福建、甘肅、重慶等省、市。歧亭鎮連續6年被市、縣列為農業產業化建設水果基地鎮。

文化教育

弘揚修身文化,促進人自身的和諧。個體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每個人都是一個複雜的矛盾統一體,要使個體保持內心的和諧,其根本的途徑在於修身養性。歧亭鎮有着深厚的修身文化底蘊,一代廉吏于成龍在此留下無數佳話,蘇東坡當年過從甚密的陳季常等3賢士為後世所景仰,萬松、輔仁、明德等12大書院古香猶存。為此,我們規劃重建于成龍紀念館、三賢祠、書院,編印歧亭鎮名士風采叢書。在市民中開展評選"道德之星"活動,促進榮辱觀的樹立,利用電視、廣告等媒體,常年宣傳簡單易記的修身格言,營造全社會的修身養性氛圍,促進了市民修養的提高。弘揚關愛文化,促進人與人的和諧。社會可以有不均,但不能沒有愛。在貧富差距客觀存在的情況下,關愛意義重大。只要我們最大限度地弘揚關愛文化,社會不和諧因素將會減少到最低限度。要建設關愛型政府。關注民生,關照弱勢群體。我們大力促進就業再就業,不斷擴大養老、醫療、失業等社保覆蓋面,完善城鄉低保,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進整村扶貧等,更大程度地讓困難群眾、弱勢群體享受到"關愛政務"。

要建設關愛型社會。大力倡導關愛風尚,構建和諧人際關係。歧亭鎮受難者的救助、白血病患者的成功救治、"關愛女孩"行動等等,都由政府倡導,社會積極響應,形成了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社會氛圍,增進了社會和諧。弘揚生態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態文明理念殊途同歸。面對日趨尖銳的人與自然矛盾,我們的文化思維必須從過去的"征服自然"轉變到"尊崇自然"上來,努力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歧亭鎮作為後發地區,儘管環境質量優於不少經濟發達地區,但越是這樣,越是要在生態環境上站得更高,越是要在和諧發展上看得更遠。歧亭鎮圍繞生態歧亭鎮建設,在農村實施青山綠水工程,推進了水土流失治理、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在城市實施"顯山露水"工程,不占山、不填水、不毀林,使市政環境更加符合自然的狀態,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

文化是一種底蘊、一種力量。文化愈深厚,動力愈充足,發展愈持久。要善於驅動文化引擎,形成不竭動力,促進持續發展。

從紅色文化中激發精神動力。歧亭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老區精神是建設新歧亭鎮的寶貴資源。從革命戰爭年代馳騁疆場的王樹聲陳再道許世友等41位共和國將軍,到今天叱咤市場的丁周炎、王廣平、寧大勇等一批民營企業家,時代表現形式不同,但其內在人文精神一脈相承。求新求變、不屈不撓、不勝不休的老區精神已經成為今天歧亭鎮人民創新創業、率先崛起的強大精神動力。從移民文化中激發精神動力。歧亭鎮是明清兩代"湖廣填四川"的移民聖地。那時,10萬歧亭鎮鄉親前赴後繼,不畏艱險、跋山涉水西遷巴蜀建功立業。今天,張揚這種蓽路襤褸,敢闖天下的移民精神,有26萬歧亭鎮人外出務工經商,有千餘名"歧亭鎮海員"漂洋過海,每年境外掙回收入20多億元。歧亭鎮又因勢利導發展"回歸經濟",一批歧亭鎮籍成功人士回鄉創業。這些流進流出的人士成為了推動歧亭鎮發展的重要力量。從開放文化中激發精神動力。這幾年,歧亭鎮的發展機遇好,優勢突出,"一廠三高三鐵"(大別山火電廠;大廣、滬蓉、麻竹高速公路;京九、漢麻、滬漢蓉鐵路)相繼落戶歧亭鎮。歧亭鎮由過去相對封閉的邊緣地區一躍成為新興的交通樞紐城市和開放前沿陣地。物的優勢要靠精神優勢來發揮,一分精神優勢只能激活一分物的優勢,十分精神優勢才能激活十分物的優勢。這幾年,我們振奮精神,搶抓機遇,突出招商,大搞開放。德國馬勒、中電國際、華新水泥等一批批企業相繼進入歧亭鎮,每年引進產業投資近10億元,歧亭鎮的國家重點項目建設投入將達到200億元,為歧亭鎮的持續發展積蓄了後勁。

相關視頻

飛越麻城歧亭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