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博爾濟吉特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博爾濟吉特氏像。

博爾濟吉特氏,又譯為孛兒只斤氏

孛兒只斤氏博爾濟錦氏。稱「特」者,為其複數形式,表示人數多的意思[1]孛端察兒的後裔為孛兒只斤氏,後也速該恢復使用此氏族名[2]

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索永布圖騰。

元代

博爾濟吉特氏:山東泰安大汶口出土的蒙國豕韋聖物包羲太昊蒙山日月圖騰。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規定,只有本家的嫡系後裔,才有繼承蒙古大汗及留在蒙古本部的資格;後世便稱作「黃金血胤」或「黃金氏族」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一脈,源於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布圖哈薩爾[3]

博爾濟吉特氏:哈日珠拉(1608—1641),又作博爾濟吉特·哈日珠拉,漢譯為海蘭珠成吉思汗之弟哈薩爾後裔,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長女。

清代

在清朝時期,因後宮中有許多后妃皆出此姓氏,使得博爾濟吉特氏成為一個很顯赫的姓氏。來自科爾沁部的人數最多,尤其是在清朝初年的崇德五宮[4][5]

下表謹列出所有姓博爾濟吉特氏的后妃:

現代

外蒙古,1920年代蒙古人民革命黨為改進稅收(當時姓可以被用來判斷一個人往日地位的高低),遂下令取消姓氏,導致同名字的人太多。儘管1997年蒙古國政府通過法律要求國民重冠姓氏,但是此法規的影響並不大。至2004年蒙古國政府強制國民身份證上冠姓,但又衍生許多國民以博爾濟吉特為姓氏的問題。至2004年10月,約有90%的公民為自己冠姓,但是姓大多數只在正式場合使用,一些人還是不記得自己的姓[6]。 自古以來,蒙古族命名傳統並無類似漢人的「姓」(或Family name)的概念,姓名結構是「父名」+「子名」(親子聯名制)。

蒙古籍日本相撲69代橫綱白鵬,其蒙古名為「芒可巴特·達瓦扎爾格勒」(其前名「芒可巴特」為父名,後名「達瓦扎爾格勒」為自己的名,仍無所謂的姓或家族名Family Name),蒙古籍日本相撲人物道勒格爾蘇倫·達格瓦道爾吉達瓦尼馬·拜馬道爾吉馬納恩加加拉文·阿納德(日本第68、70、71代橫綱)也是一樣。

名人

鐵木真

出生: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四月十六日。

武器:蘇魯錠(槍)。

身高:約1.89米。

屬相:馬。

卒年:宋理宗寶慶二年 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年) 七月十二日。

享年:65。

廟號:太祖。

諡號:聖武皇帝,加諡:法天啟運聖武皇帝(至大二年加諡)。

陵寢:起輦谷。

父親:孛兒只斤·也速該

母親:弘吉剌氏·訶額侖(月倫太后)。

兒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

女兒:阿剌海別吉。

驕傲:開創蒙古帝國滅敵國四十,史稱世界征服者。

遺憾:父親被塔塔爾人殺害、妻子被蔑兒乞人搶走、十三翼之戰失敗、攻西夏未果逝世。

在位:1206~1227年為蒙古大汗,在位21年。

林丹汗

林丹汗(1592年-1634年),孛兒只斤氏,名林丹巴圖爾,汗號為呼圖克圖汗,是蒙古帝國第35任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一般認為是蒙古末代大汗(也有人認為額哲是末代大汗)。布延徹辰汗去世後,13歲的長孫的林丹繼承汗位,統轄察哈爾部。即位後初信黃教,後改宗紅教,並興建了都城察漢浩特(今內蒙古赤峰阿魯科爾沁旗)。

林丹汗試圖恢復蒙古的統一,重建成吉思汗的霸業,同時又面臨着新興的女真族的威脅。因此,他對外採取聯明抗金的方針,對內則謀求控制蒙古其他部落,而且他以「攘外必先安內」為原則,優先進行對蒙古的統一,避免與後金正面交鋒。1627年,林丹汗西遷,平定右翼諸部。1632年,後金汗皇太極討伐林丹汗。

娜木鐘

林丹汗八大福晉之一第一大妃(?-1674),號多羅大福晉,稱囊囊大福晉,史稱囊囊太后,是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晉,八大福晉之首。統管阿紇土門萬戶斡耳朵。阿霸垓博爾濟吉特氏,名娜木鐘,又一名為德勒格德勒,蒙古阿霸垓部後封郡王額齊克諾顏之女。1635年(後金天聰八年),她生下林丹汗的次子,也是遺腹子阿布鼐(亦作阿布奈)。1636年(後金天聰九年)三月,歸順滿清,改嫁愛新覺羅·皇太極。

崇德元年七月被封為西麟趾宮貴妃,位居崇德五大福晉的第三位。順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順治九年十月尊皇考懿靖大貴妃。

康熙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薨;葬昭陵貴妃園寢。她又為皇太極生下皇十一子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皇十一女固倫端順長公主,嫁蒙古阿霸垓部博爾濟吉特氏噶爾瑪索諾木。又撫養一蒙古女,名淑濟(疑為林丹汗之女),於崇德八年(1643年)七月嫁濟旺之子德參濟王子噶爾瑪德參(噶爾瑪)

巴特瑪·璪

林丹汗八大福晉之一第四大妃,芭德瑪瑙伯奇福晉(?-1669)。統管竇土門萬戶斡耳朵,故又稱竇土門福晉。阿霸垓博爾濟吉特氏,名巴特瑪·璪(亦作 芭德瑪瑙),蒙古阿霸垓部塔布囊博第塞楚祜爾之女。

1635年(後金天聰八年)八月,她在其部落的一名叫多尼庫魯克的護送下,到皇太極的軍營行幄,表示歸順,並選擇了木湖爾伊濟牙爾地方暫時駐牧。她是第一位向滿清歸順的林丹汗遺孀,改嫁給皇太極。崇德元年七月被封為東衍慶宮淑妃,位居崇德五大福晉的第四位。順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順治九年十月尊皇考康惠淑妃。

康熙六年薨;葬昭陵貴妃園寢。她撫養一蒙古女(疑為蒙古林丹汗之女,不確),於崇德五年(1640年)正月嫁多爾袞。

布木布泰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又作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即歷史上著名的孝莊文皇后,俗稱孝莊太后成吉思汗之弟哈薩爾後裔,蒙古科爾沁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生母,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後,受封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帝即位後,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最終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烏爾袞

(1670~1721年),蒙古族,內蒙古巴林右翼旗人。著名清朝將領。巴林右翼旗第二世札薩克多羅郡王鄂其爾的次子。弟兄三人,兄那木德格,弟桑利達。烏爾袞勇敢剛強,善騎射,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二十歲,就率巴林右翼旗兵丁參加了清朝歷史上有名的烏蘭布通之戰。在打敗噶爾丹烏蘭布通之戰中,烏爾袞及其從戰巴林兵丁英勇戰鬥,表現出色。烏爾袞榮立戰功,部下晉爵。

康熙對烏爾袞十分賞識,遂於翌年農曆6月(公元1691年)將十九歲的次女和碩榮憲公主賜嫁。烏爾袞迎娶公主後,被封為和碩額駙。

巴咱爾濟哩弟

(1859~1916年),蒙古族,內蒙古科爾沁旗人。著名清朝官吏。系阿魯科爾沁旗第十二代札薩克。幼年喪父,三歲時襲阿魯科爾沁旗札薩克職,因年幼,由其母執掌旗政。清同治六年(1867年)正式執政後,盡職盡責,效忠清廷,多次受到清廷獎賞。

拉喜彭斯克

(1755~?),蒙古族,內蒙古巴林右翼旗人。著名清朝史學家。他自幼聰敏、好學,智力過人,學業精深,通曉蒙、滿、漢、藏文字。

哈日珠拉

(1608—1641),又作博爾濟吉特·哈日珠拉,漢譯為海蘭珠成吉思汗之弟哈薩爾後裔,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長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摯愛,孝端文皇后的侄女。

崇德元年,皇太極妃封海蘭珠為「宸妃」。以《詩經》中像征愛情的詩句:「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將宸妃居住的寢宮命名為「關睢宮」。崇德二年,生下皇八子,皇太極甚喜,決定立這個嬰兒為皇位繼承人,頒發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

後子幼殤,乃鬱鬱而終,享年33歲。皇太極為宸妃舉行了隆重的喪禮,賜諡號為敏惠恭和元妃,這是清代妃子諡號中字數最多的。宸妃死後不到兩年,皇太極也命歸九泉了。所有史料均無記載此人26歲之前的任何資料。

參考文獻

  1. 《天咫偶聞》影印本. 
  2. 《蒙古秘史》,余大鈞譯,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30頁、41頁
  3. 趙.阿拉坦格日樂. 蒙古族姓氏錄 .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8: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
  4. 趙.阿拉坦格日樂. 蒙古族姓氏錄 .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8: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
  5. 《舊滿洲檔》
  6. 博爾濟吉特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