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博士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博士茶
圖片來自EsT

博士茶南非語:Rooibos,發音:[ˈroːi̯bɔs],意為「紅色灌木」;英語化發音:[ˈɹɔɪ.bɒs]學名Aspalathus linearis),又名路易波士茶南非國寶茶,博士茶是來自南非的純天然草本茶,由南非塞德伯格山脈的一種名為ROOIBOS(譯名博士茶)的針葉灌木的葉子精製而成,是一種生長在南非開普頓北部弗因博斯豆科灌木植物,有「南非的紅寶石」的美譽。它不含咖啡因南非醫學研究委員會South African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發表的研究認為它有抑制基因突變Antimutagen、預防癌症的功效[1] ,因此被當作一種健康補充劑來出售[2]

它是目前最時尚的草本植物飲品,行銷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德國荷蘭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具有極高的聲譽。

簡介

博士茶不含咖啡因草酸,含豐富的抗氧化劑——黃酮類化合物資源,因此對健康有極多的益處。 其中為人稱道的有有助於睡眠、緩解疲勞、保持精力充沛;有效清理自由基、減輕其負面效應、抵禦各類癌症;調整血壓、降低血糖膽固醇、維護心腦血管健康、補充人體所需礦物質微量元素、防止骨質疏鬆、加強人體代謝功能。 博士茶因其強大的功能性及產地的唯一性又被稱為「南非國寶茶」,在南非當地與黃金、鑽石稱為3大國寶。博士茶分6個等級:細葉、優等、超優等、極品、經典極品、特技極品;由於是噴霧乾燥製作,又分為3等,有95%熱熔,5%冷溶,只有2%的能夠冰溶,級別不同,價格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市面上價格不一樣的原因。 上等的博士茶,必須摻枝發酵,再多次去枝。

功效

飲用療效:
1、博士茶不含咖啡因,有鎮靜中樞神經系統的效果,非常適合給有過敏、頭痛、失眠、神經緊張、輕微憂鬱症等症狀的人群飲用。
2、博士茶可減輕如噁心、嘔吐、胃灼熱、胃潰瘍及便秘等胃及消化方面的毛病。
3、博士茶有抗抽筋的功效,因此可減輕嬰兒胃抽筋與胃絞痛等毛病。
4、博士茶有緩和皮膚過敏的效果,如果直接敷在受感染的皮膚上,皮膚癢、濕疹、尿布疹、挫瘡等皮膚過敏症狀都可減輕。
5、博士茶有抗氧化成分,並能減緩氧化作用,有助於延緩衰老,增強系統免疫能力。
6、博士茶可幫助人體吸收礦物質,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補充人體微量元素。
保健功能:
1,博士茶不含咖啡因和草酸,有利於改善睡眠,使亞健康症狀者不再容易感覺疲倦。
2,博士茶富含豐富的銅、鐵、鋅、氟 、鉀、錳和鎂等礦物質;長期飲用有助於改善人體健康。
3,博士茶特有的Oligo寡醣(Oligosaccharides)群:在日本最近的研究發現博士茶的Oligo寡醣群具有調節生理機能,增強活力的功效。
4,博士茶含有果酸(AHA)具有美容養顏的效果,對於改善人的皮膚有很好的作用。

產地—開普敦

南非開普敦是歐裔白人在南非建立的第一座城市,這座南非白人心中的母城三百餘年來數度易主,歷經荷、英、德、法等歐洲諸國的統治,地處非洲卻充滿多元歐洲殖民地文化色彩的開普敦,因此成為南非的文化古都。
開普半島最南端的好望角自然保護區,面積七千八百八十公頃,四十公里長的海岸線中,看似貧脊的荒原孕育着超過一千五百種以上的耐風寒原生植物種群。整個自然保護區看起來艷麗繽紛。
開普敦200公里以北的塞德博格地區,有眾多的高山硬葉灌木和多汁的高原植物,超過1800多種不同的植物物種,包括特有珍稀普羅蒂亞和克蘭威廉雪松樹。在春季,冬雨過後,植物學家、攝影師、旅遊者一起聚集在這裡,共同見證這個世界上偉大的植物群落。短短的幾周時間,整個地區就被數百萬株野生花卉的燦爛顏色所覆蓋。燦爛的景色,獨特的景觀,真實的原始非洲,這就是塞德博格地區— 博士茶的故鄉。

博士茶的歷史

300多年以前,塞德博格山區當地居民是第一個發現一種叫Aspalathus linearis 的植物,用它細針狀的葉子,經過錘子搗碎、發酵,然後在太陽下涼曬,製成了一種清爽的飲品。 1904年,一個俄羅斯移民本傑明金斯伯格,認識到這種獨特的「高山茶」的潛力,通過大規模的收購交易,開始了博士茶的世界貿易。 1954年南非農業部長指定建立了一個博士茶(ROOIBOS )管理部門,負責管理市場,規範品質。從那以後,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享受到博士茶(ROOIBOS )的好處。 1960年代後期,一個叫恩妮.瑟倫的母親,在孩子遭受腹絞痛的痛苦的時候,發現喝了加入博士茶的牛奶對孩子有很好的安撫效果。自從人們開始了解了博士茶(ROOIBOS )的諸多效果,從博士茶衍生出來的產品也就應運而生。 1772年,歐洲的植物學家卡爾桑伯格訪問了開普省,隨後回歐洲介紹了有關博士茶的歷史,發展和運用。 20世紀初,博士茶已經受到很多人學者的關注,並開始研究了它的藥用價值和農業潛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