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美短面熊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美短面熊屬
圖片來自ppfocus

南美短面熊屬(Arctotherium),又稱細齒巨熊屬,是已滅絕的南美洲熊科短臉熊

牠們的祖先在更新世晚期時,透過巴拿馬地峽北美洲遷徙至南美洲(稱為「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目前已知最早的南美短面熊來自Ensenadan地層(約為1千2百萬年前的更新世早至中期)。牠們現存親緣關係最近的近親為眼鏡熊[1]

描述

南美短面熊由Hermann Burmeister於1879年命名。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出土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南美短面熊A. angustidens肱骨化石推算,南美短面熊的體重約在 983至2042kg 之間,然而這樣的推算被認為不太可能,因此最後保守的估計體重為 1588至1749kg。南美短面熊為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熊,以及體型最大的陸域肉食性哺乳動物。

體型巨大的原因在於,南美短面熊必須和許多後來同樣自北美洲遷徙過來的食肉目競爭,包括美洲豹美洲擬獅以及斯劍虎,南美短面熊可以利用體型上的優勢掠奪牠們的獵物[2]。這些自北美洲遷徙過來的食肉目成員很快地就取代了原本南美洲掠食者的生態位,包括後獸下綱袋犬目以及駭鳥。然而根據窄齒南美短面熊(滅絕於中更新世)與溫氏南美短面熊(滅絕於早全新世)樣本的觀察,隨著時間演變,南美短面熊的體型有縮小的趨勢,食性也由肉食性逐漸轉變為雜食性

詞源學

南美短面熊屬的屬名來自希臘語,arktos 意為「熊」,-therium 意為野獸,即「熊一樣的野獸」,通常為了區別北美洲的短面熊屬而將其翻譯為南美短面熊屬。南美短面熊屬屬型種布宜諾斯艾利斯南美短面熊Arctotherium bonariense)種名指其出土地:布宜諾斯艾利斯。 南美短面熊屬下有一種體型極大的窄齒南美短面熊A. angustidens),其種名意為「狹窄的牙」,有時也被直接簡稱為細齒巨熊

參考文獻

  1. Kieren J. Mitchell; Sarah C. Bray; Pere Bover; Leopoldo Soibelzon; Blaine W. Schubert; Francisco Prevosti; Alfredo Prieto; Fabiana Martin; Jeremy J. Austin & Alan Cooper. Ancient mitochondrial DNA reveals convergent evolution of giant short-faced bears (Tremarctinae) in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Biology Letters. 2016, 12 (4): 20160062. PMC 4881349. PMID 27095265. doi:10.1098/rsbl.2016.0062. 
  2. Hodge, A.-M. Updated Range of Immensity for Arctotherium: New Record for Largest Known Bear. blogs.nature.com. 自然出版集團. 2011-03-31 [2011-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