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岩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岩宮位於中國大陸湖北省武當山南岩坡,全稱大聖南岩宮,又稱紫霄岩,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岩宮始建於唐,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毀,元中統年間重建,延祐元年(1314年)賜名「天乙真慶萬壽宮」。明朝永樂十一年(1413年)大規模擴建,並敕封「大聖南岩宮」。北坡上有南天門、北天門、小宮門、御碑樓、龍虎殿、玉皇殿、配殿等建築,南側懸崖上有皇經堂、兩儀殿、萬聖樓、天乙真慶宮石殿、古祺亭等建築。宮內現存六十餘通元明清以及民國碑刻和數十處摩崖石刻。主體建築天乙真慶宮石殿為石砌仿木結構,面闊進深各三間,高6.8米,單檐歇山頂。兩儀殿外有龍頭狀石雕伸出懸崖外,龍頭上置香爐,俗稱「龍頭香」[1]

發展歷史

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賜名為「大天一萬壽真慶宮」。南岩宮是明代敕建的九宮之一,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建玄帝大殿、山門、廊廡、祖師石殿、父母殿、左右亭館、宮前建左右聖旨碑亭,五師殿、真宮祠、圓光殿、神廚、神庫、方丈、齋堂、廚堂、雲堂、缽堂、圜堂、客堂、寮室等,共計155間,賜額為「大聖南岩宮」[2]。後經擴建,到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本宮殿宇房屋已擴大到640間。現存廟房21棟,建築面積3539平方米,古建築及遺址占地面積約61187平方米,1989年,湖北省政府撥款維修了部分殿堂、亭台及古神道。2003年,湖北省政府決定對南岩大殿玄帝殿部分進行重建修繕,在2004年經國家文物局審批完成招標,2006年修繕完畢。同時對兩座碑亭的頂部以及焚帛爐等景點一併進行了修繕。

進行修繕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明代時,武當山被皇帝敕封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嶽」諸山之上。武當山古建築群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明代是其發展的鼎盛時期。武當山古建築群主要包括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遇真宮四座宮殿,玉虛宮、五龍宮兩座宮殿遺址,以及各類庵堂祠廟等共200餘處。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占地總面積達100餘萬平方米,規模極其龐大。

南岩宮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擴建。南岩宮位於獨陽岩下,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以峰巒秀美而著名。現存建築2l棟,建築面積3505平方米,占地9萬平方米。保留有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皇經堂、八封亭、龍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門等建築物

南岩宮的總體布局是九宮中最靈活的,既嚴謹,又極富變化。人們帶着一種「只見天門在碧霄」的幻覺,仰登天門。入南天門後,忽隨山勢轉折急下至小天門,兩座大碑亭雖聳立眼前,卻完全突破了對稱格局。再轉崇福岩,才到宮門——龍虎殿前。進門以後,眼界略顯開闊,飾欄崇台,層層疊砌。登上崇台,穿過大殿遺址,方才見到南岩石殿及相關建築。

遊覽路線

從紫霄宮行駛2.5公里至終點站烏鴉嶺,經南天門,即達南岩勝境。南岩峰嶺奇峭,林木蒼翠,上接碧霄,下臨絕澗,是武當山36岩中最美的一處。唐宋以來就有道人在此修煉。元代在此建有道觀,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在此營建殿宇640餘間,清末被毀。現僅存元代建的石殿、明代建的南天門、碑亭、兩儀殿等建築及元君殿、南熏殿、圓光殿等遺蹟。從南天門入小天門,穿過碑亭,便是俗稱腳蹬老虎岩的崇福岩。遠眺是圓光殿、南熏亭、近觀有18道棋坪及太上觀、五師殿、方丈室、齋堂等遺蹟。龍虎殿是南岩著名的一景。出龍虎殿即是大院落,院中有一口六角飾石欄的水井。井水清香洌甜,猶如甘露,故名甘露井,是武當最好的泉水之一。從院落登上層層丹墀飾欄崇岩,是元君殿即大聖南岩宮遺址。

視頻

南岩宮 相關視頻

武當山南岩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