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區域合作與全球治理研究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區域合作與全球治理研究室成立於2008年,自成立之初就確立了既關注理論探討又加強聯繫實際的學科建設思路。所確立的研究領域包括區域經濟一體化及合作理論、實踐及熱點問題,主要側重於亞洲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合作,其中包括APEC、東盟、東亞、南亞、東北亞區域合作。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國際金融[1]國際貿易、國際生產與投資、國際經濟一體化、國際政治經濟學等。2009年,區域合作被納入中國社科院重點學科建設,獲得了為期五年的學科建設經費支持。2012年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院落實人文社會科學創新工程,依託區域合作研究室設立了區域合作創新項目,對中國的區域合作戰略進行重點研究。

成立五年來,區域合作研究室以重點學科建設為依託,以創新工程項目為推動力,結合研究室人員結構,就東亞合作、東盟問題、中國東盟關係、TPP問題、東北亞合作以及大國的東亞合作戰略、中國的區域合作戰略選擇等主題展開了全面深入研究,產生了多部專着、譯着以及學術論文,同時從自身學術研究出發,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撰寫了多篇內部報告。現有研究人員5人,其中,研究員2人,副研究員1人,助理研究員2人。

此外,區域合作學科建設注重加強學術交流,既鼓勵學者走出去,參加國內外的學術會議、交流項目,也接待來自國外和國內的訪問學者。

相關資訊

中國亞洲太平洋學會國際經貿分會成立儀式暨「後疫情時代的亞太地區國際經貿發展」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3年3月25日,中國亞洲太平洋學會國際經貿分會成立儀式暨「後疫情時代的亞太地區國際經貿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寬溝會議中心成功舉行,會議由國際經貿分會秘書處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承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山東理工大學、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新疆財經大學、河北大學[2]、溫州大學、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的13位專家學者發表主旨演講,來自全國各地的50餘名專家學者、學會會員參加會議。

會議由國際經貿分會秘書長李計廣教授主持,他對百忙之中前來參加會議的領導、老師和學會會員朋友表示感謝。中國亞太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李向陽院長代表中國亞太學會對國際經貿分會的成立表示祝賀,並希望國際經貿分會在桑百川會長的帶領下辦出特色。他希望國際經貿分會在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為學界同仁打造一個學術交流的平台。同時,他強調在研究國際經貿問題時,不能陷於經濟決定論,而應考慮非經濟因素的影響。

國際經貿分會會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桑百川院長談到了加入中國亞太學會以及組建國際經貿分會的心路歷程。他認為,在後疫情時代,國際經貿活動面臨着更多非經濟因素的擾動,在此背景下國際經貿分會的成立恰逢其時。他希望分會的管理服務團隊為各位會員提供優良的服務,把國際經貿分會打造成為學術交流和探討的公共服務平台,在推動亞太乃至世界的經貿合作與發展過程中貢獻智慧。

李向陽會長與桑百川會長共同為國際經貿分會揭牌,李向陽會長向國際經貿分會管理服務團隊頒發了聘書,中國亞太學會國際經貿分會宣布正式成立。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劉青教授以「共享發展:『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的人工智能技術進步」為題發表演講。在規範、紮實的實證分析基礎上,他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對於沿線國家的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存在顯着的促進作用,倡議的技術促進作用主要表現為集約邊際效應,實施後顯着提高了沿線國家機器人進口。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蔡宏波教授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發展:是富人俱樂部還是共同進步?」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過去10年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強度明顯增加,出現了明顯的「核心-邊緣」特徵,雖然以中國為代表的核心國家群引領和主導了邊緣國家的發展,但也顯現出「共富」的趨勢,中國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實現區域貿易互通互聯、加強國家之間貿易合作及其共同進步中發揮着主導作用。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陳偉光教授發表「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現代化:一個治理視角的思考」主題演講。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四個不等式」,與西方現代化和美國化有所不同。他認為,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要協調國家治理與大國關係治理、國內社會網絡治理與全球社會網絡治理互動、國內製度與國際制度的互動、國家利益與全球公共利益的互動等。

山東理工大學校長特別助理、經濟與管理學部部長李平教授以「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中制度型開放的國際外溢效應」為題發表演講。他首先介紹了制度型開放的概念,指出制度型開放是在世界經濟周期下行與結構性問題凸顯、全球利益分配不均、國際經濟組織運行效率低下等背景下提出的。李平教授闡述了制度型開放促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的內在機理和路徑。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張中元研究員以「中美經貿摩擦背景下的對越產業轉移評估」為題發表演講。他介紹了產業轉移的測量方法,指出中越兩國中間品需求變化是影響各自中間品離岸外包的重要因素,中美貿易戰進一步促使中國企業向越南轉移,越南製造業在一定程度上「蠶食」中國的海外市場。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遠鵬研究員以「新發展理念下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當前「一帶一路」倡議遇到直接競爭,且存在債務問題、戰略透支問題等亟需調整的問題。未來要在新發展階段堅定不移地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新疆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院長馬遠教授以「『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的中亞發展戰略」為題發表演講。他闡述了關注中亞的原因,介紹了中亞五國的基本概況,並指出中國與中亞未來在中吉烏鐵路、能源合作、農業合作等領域的合作方向。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魏浩教授以「不確定性與中國企業進口增長」為題發表演講。他提到,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中國的進口企業會調整進口市場組合,進口市場組合的調整會給企業帶來多元化和結構化效應,不確定性上升對中國企業進口增長具有顯着的促進效應,並建議國家重視企業調整進口市場組合的戰略作用,營造穩定的外部環境,區分對待不同產品和企業進口市場變化行為,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河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成新軒教授以「中國自由貿易區的空間效應與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基於空間計量模型的分析」為題發表演講。通過嚴密的理論推演和實證檢驗,成院長系統闡述了自貿區網絡中產業國際競爭力與空間效應之間的邏輯關係,指出以中國為輪軸國的自貿區網絡呈現出顯着的空間效應,對中國製造型相對產值提升產生了促進作用。

溫州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劍教授以「經濟雙循環發展格局與亞太經貿關係走向」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中國在應對疫情衝擊和中美貿易戰中表現出韌性,並有望在雙循環新格局下實現可持續發展,後疫情時代亞太經濟的走向將以製造業為核心,注重產品、技術和管理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副主任蔡彤娟研究員以「基於GTAP模型的中日韓海洋產業貿易潛力」為題發表演講。她認為,中日韓三國海洋經濟合作對世界貿易格局和海洋產業布局產生重大影響,自貿區的成立對三國貿易流量、貿易條件和資源配置效率都具有改善效應,建議中日韓三國攜手推動中日韓FTA早日達成,並從海洋技術產業等務實合作入手,加強溝通,為海洋產業合作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