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豆根的功效與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豆根的功效與作用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濕。主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痄腮;瀉痢;黃疸;風濕痹痛;痔瘡腫痛;蛇蟲咬傷。

北豆根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莖,北豆根屬於清熱藥。蝙蝠葛多年生纏繞藤本,生于山坡林緣、灌叢中、 田邊、路旁及石礫灘地,或攀援於岩石上,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及陝西、寧夏、甘肅等地。

別名:蝙蝠葛根蝙蝠藤根、狗葡萄根、磨石頭根、黃條香根、黃根、野豆根、山豆秧根、山地瓜秧根、山花子根、光光葉根。

本品為少常用中藥。北豆根一名始見於中國藥典1977年版,有「北方用的北豆根」之意,而與南方所產的山豆根現名廣豆根的相區別。近年鞍山製藥廠從中提取生物鹼製成片劑及針劑應用。

北豆根有降血壓作用,可用於高血壓病;又具有抗癌活性,臨床用於肝癌有一定療效。

藥 名

北豆根

來 源

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乾燥根莖。

別 名

狗葡萄根、磨石豆根(《吉林中藥手冊》)、山花子根、光光葉根(《山東中藥》)

植物資源分布

產河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四川等地。

植物形態 纏繞落葉木質藤本。小枝有細縱條紋。葉互生,圓腎形或卵圓形,先端尖,基部淺心形或近於截形,邊緣近全緣或3—7淺裂,掌狀脈5—7;葉柄盾狀着生。花小,單性異株,花序短圓錐狀;雄花萼片6,花瓣6—9,黃綠色,較萼片小;雄蕊10—20,花葯球形;雌花心皮3。果實核果狀,熟時黑紫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地灌叢中或攀援於岩石上。主產東北、華北及陝西。

【採制】:春、秋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乾燥。

【性狀】:根莖圓柱形,彎曲,有分枝,長可達50cm,直徑0.3—0.8cm。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彎曲的細根及縱皺紋,外皮易剝落。質韌,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纖維性,木部淡黃色,呈放射狀排列,中心有髓。氣微,味苦。

【化學成分】:含蝙蝠葛鹼(dauricine)、蝙蝠葛任鹼(menisperine)、蝙蝠葛諾林鹼(daurinoline)等。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4—5月或8—10月間採挖,除去殘莖。鬚根及泥土,曬乾。

【考 證】:出自《中國藥植志》。

【中藥北豆根的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莖,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功效與作用

(一)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主治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痄腮,瀉痢,黃疸,風濕痹痛,痔瘡腫痛,食管癌,胃癌,蛇蟲咬傷。

第1步南藥《藥材學》:"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治喉癰、喉風,外敷蛇咬、蜘蛛傷及痔瘡腫瘍。"

第2步《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咽喉腫痛,肺炎,支氣管炎咳嗽,腸炎痢疾,絛蟲。"

第3步《內蒙古中草藥》:"抗癌。主治食管癌、胃癌等。"

第4步《長白山植物藥志》:"清熱解毒,利咽消腫,通便殺蟲。主治扁桃體炎,喉炎,腮腺炎,黃疸,腎盂腎炎。外用治蛇蟲咬傷,宮頸炎,口腔炎,痔疾腫痛。"

臨床應用:

熱毒咽喉腫痛者,可與射干玄參金銀花甘草等配伍,以清熱利咽止痛。

本品如治濕熱瀉痢,可配黃連、黃芩。

治濕熱黃疸,可配茵陳蒿梔子大黃[1]

藥理作用

【化學成份】北豆根含生物鹼山豆根鹼、漢防己鹼、蝙蝠葛鹼、木蘭花鹼。葉含青藤鹼、尖防已鹼、雙青藤鹼、光千金藤鹼、去羥尖防己鹼。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①抗心律失常作用:北豆根中含有山豆根鹼,具有廣譜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其是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山豆根鹼可提高電刺激引起的心室纖顫閾值,且有一定劑量依賴性。

②對心臟電生理的影響:山豆根鹼有抑制心肌收縮性、自律性和興奮性的作用,也能延長功能性不應期。並有「鈣拮抗劑樣」抗Ca2+作用和「奎尼丁樣」抑制Na+內流作用。

③對心臟收縮和冠脈循環的影響:山豆根鹼明顯降低兔離體左心房的收縮性,顯著減弱大鼠離體心肌收縮力。腹腔注射山豆根鹼能使小鼠心肌營養血流量顯著增加,同時又能對抗腹腔注射CaCl2引起的增加血流量作用。

④心肌保護作用:山豆根鹼可穩定細胞的膜性結構,維持細胞的代謝功能,具有一定的心肌保護作用。

⑤降壓作用:山豆根鹼靜脈給藥呈降壓作用,其降壓作用呈劑量依賴性。山豆根鹼可使兔及正常與腎性高血壓大鼠胸主動脈條張力下降,對高鉀、鈉引起的兔和大鼠胸主動脈收縮有舒張作用,使Na、KCl和CaCl2的劑量效應曲線右移,最大效應降低。

對凝血系統的影響

山豆根鹼對ADP、Adr和AA及膠原誘導的體外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濃度依賴性抑制作用。山豆根鹼有明顯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靜脈注射山豆根鹼對大鼠血小板血栓和電刺激誘發的動脈血栓形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靜脈血栓形成無影響。

抗炎鎮痛作用

北豆根粗總鹼,多酚羥基鹼和非酚性總鹼對小鼠巴豆油性耳廓水腫及小鼠角叉菜膠性足跖腫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山豆根鹼對多種致炎劑引起的水腫、組胺及PGE2所致的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加、白細胞遊走及巴豆油性肉芽腫的炎性滲出和增生均有抑制作用,對醋酸所致扭體反應有抑制作用,其抗炎效應與腎上腺功能有關。

抑菌作用

北豆根脂溶性總鹼、多酚羥基鹼和山豆根鹼對呼吸道致病菌確有抑菌作用,尤其呈對肺炎雙球菌效果更為明顯。

肌松作用

蝙蝠葛根莖中提得的總生物鹼的季銨鹽及總鹼中分離得到的蝙蝠葛蘇林鹼和山豆根鹼均有肌松作用,作用為非去極化型的肌松劑。

對神經動作電位及突觸體鈣內流的影響

山豆根鹼能依濃度降低蟾蜍坐骨神經動作電位的突觸體「快相」45Ca2+內流,但不影響基礎45Ca2+內流,故山豆根鹼對神經元電壓依賴性Ca2+通道有阻滯作用。蝙蝠葛蘇林鹼是一種P-型Ca2+通道阻滯劑,能通過血腦屏障而易化大腦Ca2+通道,P型Ca2+通道是其作用靶位。

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蝙蝠葛鹼衍生物D3具有呼吸興奮作用,能部分對抗嗎啡和甲苯噻嗪所致的呼吸抑制。蝙蝠葛總鹼有一定的祛痰鎮咳作用。

其他作用

幾種山豆根鹼衍生物對鈣調素激活的人紅細胞Ca2+、Mg2+-ATPase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現為競爭性抑制。北豆根總鹼腹腔注射有清熱、消炎、鎮痛、平喘、利尿、降壓等作用。北豆根總鹼腹腔注射能顯著拮抗環磷酰胺對小鼠胸腺DNA含量的抑制作用。

毒性

蝙蝠葛鹼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69±4mg/kg,灌胃給藥的LD50為1170±130mg/kg。蝙蝠葛酚性鹼對受孕大鼠分別胃內40、80、200mg/kg染毒,顯示80-200mg/kg可引起仔鼠生長發育和某些行為功能的改變。

北豆根的性味歸經

【性味】 苦,寒;有小毒。

【歸經】 歸肺、胃、大腸經。

北豆根附方

治咽喉腫痛:

①北豆根、射干各3g。共研細末,吹入咽喉。(《吉林中草藥》)

②北豆根9g,桔梗3g,酸漿8個。水煎,日服2次。(同上)

治慢性扁桃體炎:北豆根9g,金蓮花3g,生甘草6g。水煎服。(《河北中草藥》)

治肺熱咳嗽:北豆根、前胡牛蒡子枇杷葉各9g。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治痢疾,腸炎:北豆根9g,徐長卿9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治濕熱黃疸:北豆根9g,茵陳15g,生大黃6g,梔子9g。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治牙痛:北豆根9g,玄參地骨皮各6g,甘草3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治腰疼:北豆根30g,白酒50ml。浸7日,每日2次,每次飲1杯。(《吉林中草藥》)

治絛蟲病,蟯蟲病,胃痛腹脹:北豆根根狀莖6-9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治療慢性鼻竇炎:採用方:北豆根15 g,射干30 g,辛夷薄荷各10 g,柴胡6 g,甘草5 g,細辛3 g,膿涕多者加敗醬草20 g,頭痛劇烈加白芷10 g,葛根20 g。每日1劑,5劑為1療程。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從北豆根中提取出北豆根總鹼製成片劑,每片含總鹼15 mg,每次服4片,每日3次。

治療扁桃體炎:以北豆根、鬼針草各等份,磨粉過篩,製成浸膏片,每片0.5 g,每次2—4片,每日3次。

治療外痔:北豆根50 g,洗淨後濕潤30 min,待表面膨脹,加水50 ml,煮沸30 min,濾過,取濾液將紗布濕潤,加敷(60 ℃)在患處30 min,次日將剩餘藥液加熱,用作熱敷,3—4次即可緩解。

輔助麻醉:北豆根總鹼與東莨菪鹼、氯丙嗪聯用,在脾、胃、子宮切除,脾臟靜脈吻合術及卵巢囊腫摘除等手術中,具有較好的肌松效果。多在用藥後3—5 min顯效,可維持40 min。

北豆根有什麼副作用

毒性:蝙蝠葛鹼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69±4mg/kg,灌胃給藥的LD50為1170±130mg/kg。蝙蝠葛酚性鹼對受孕大鼠分別胃內40、80、200mg/kg染毒,顯示80-200mg/kg可引起仔鼠生長發育和某些行為功能的改變。

北豆根的用法用量

煎服:外用適量。

口服:一次60mg,一日3次。抗腫瘤可用到9—15克

北豆根的禁忌注意:

忌辛辣、刺激、油膩飲食。

孕婦禁用。

有肝病患者慎服。劑量不宜過大。

脾虛便溏者禁服。

參考文獻

  1. 蘋果綠. 北豆根的功效與作用. 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