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勞厄 | |
---|---|
出生 | 1879年 |
逝世 | 1960年 |
國籍 | 德國 |
職業 | 諾貝爾物理學獎 |
勞厄
- 因發現x射線在晶體中的衍射,馮.勞厄(Max Theodor Felix Von Laue, 1879年~1960年)獲得了191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人物經歷[1]
- 勞厄,M.von Max von Laue (1879~1960) ,德國物理學家。
- 19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 1879生於科布倫茨附近的普法芬多費。
- 1898年至1903年,先後在斯特拉斯堡大學,格丁根大學,慕尼黑大學學習。
- 1903年獲得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05年至1909年,在柏林物理理論研究所擔任普朗克的助手。
- 1909年在慕尼黑大學,蘇黎世大學法蘭克福大學和柏林大學任教授。
- 1919年任柏林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
- 1951年任普朗克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
- 1949年被評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曾獲得曼徹斯特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名譽學位,還是柏林,紐約,維也納等科學院的院士。
- 1960年4月23日在柏林逝世。
- 勞厄是一位正直和有骨氣的科學家,在整個第三帝國時期,他始終反對民族主義和德國的法西斯暴政,曾給予愛因斯坦巨大的精神援助。
主要貢獻
- 中學畢業後,勞厄先後就讀於斯特拉斯堡、格丁根、慕尼黑和柏林幾所大學,聽過D.希耳伯特、M.普朗克等大師的課。1904年他在普朗克指導下以《平行平面板上的干涉現象的理論》為題完成了博士論文,隨後留校做普朗克的助教。1909年勞厄到慕尼黑大學任教。那時A.索末菲的講課和討論班吸引了許多年青的物理學家來到慕尼黑,討論的主題都與當時物理學在理論和實驗方面的新的概念和發現有關。關於X 射線的本性的各種看法也是主題之一。勞厄認為X射線是電磁波,他在同一位博士研究生P.P.厄瓦耳交談時,產生了用X 射線照射晶體用以研究固體結構的想法。在勞厄的鼓勵下,索末菲的助教W.弗里德里奇和倫琴的博士研究生P.克尼平在 1912年4月開始了這項試驗。他們把一個垂直於晶軸切割的平行晶片放在 X射線源和照相底片之間。果然在照相底片上顯示出有規則的斑點群。勞厄的設想被證實了,一舉解決了X 射線的本性問題,而且初步揭露了晶體的微觀結構(見彩圖W.弗里德里奇和P.克尼平按照 M.von勞厄(1879~1960)的設想研究晶體中X射線衍射所用的儀器)。
主要著作[2]
- 勞厄在1943年寫成的一部具有特色的《物理學史》,於1947年出版(中譯本,1978)。
- 1951年勞厄被選為馬克斯·普朗克協會的哈伯研究所所長,以72歲的高齡重返他曾居住多年的柏林。此後,他致力於相對論電動力學、超導理論等方面的工作,並重行修訂了《相對性原理》一書。
- 勞厄逝世後,1961年出版了他的《著作和報告全集》,計3卷。
人物評價
- 勞厄為人正直,本無意於政治活動,但當科學研究自由受到威脅時,他總是義正辭嚴地起來捍衛它。早在1920年,當P.勒納等人在柏林召開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公開集會第二天,勞厄就和W.能斯脫、H.魯本斯聯名在柏林日報上發表公開信予以反擊。在納粹統治時期,1933年在維爾茨堡舉行的全德物理學家年會上,勞厄以物理學會會長的身份致開幕詞。他在講話的末尾引用伽利略堅持N.哥白尼的日心說而遭到教會迫害這一歷史事件,間接地捍衛了當時正受到主張所謂"德意志物理學"的納粹黨徒攻擊的愛因斯坦和其他猶太科學家;最後的結束語是"然而,在任何壓迫面前,科學的捍衛者都具有完全勝利的信念,這信念就是(伽利略的)這一句話:'無論如何,它在運動!'"。同年他不顧J.斯塔克的威脅,拒絕參加斯塔克召集的擁護納粹的集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從未參與有關軍事的科學活動。1943年終於為納粹當局強令從柏林大學提前退休。
- 1945年德國投降後,勞厄和O.哈恩、W.K.海森伯等人被美國軍方送往英國。1946年1月勞厄返回德國後,定居于格丁根。他為重建德國物理學會和將威廉皇帝協會改建為馬克斯·普朗克協會作出了重大努力。當1946年英國皇家學會主持召開國際結晶學會議時,他是應邀參加會議的唯一一位德國學者。他還和普朗克一起參加了英國舉行的I.牛頓紀念大會。在這兩個會議上,勞厄和普朗克在納粹統治時期為維護學術尊嚴和科學自由的行為備受讚揚,與會者稱他們是真正的人和真正的科學家。1957年法國授予勞厄榮譽軍團勳章以表彰他捍衛人的尊嚴和自由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