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興寧市黨史教育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興寧市黨史教育館揭牌儀式於2021年6月28日在廣東興寧市水口鎮光夏村舉行。建立興寧市黨史教育館是興寧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革命傳統的重要論述,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具體舉措,有助於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和中國共產黨廣東歷史、梅州歷史、興寧歷史的認識,將有力推動興寧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偉大曆程

興寧市黨史教育館展陳內容分兩部分:一是「永遠的旗幟——中國共產黨[1]一大到十九大專題展」,展陳中共一大到十九大主要內容,回顧100年來中國共產黨艱辛求索、百折不撓的偉大曆程;二是「紅色的記憶——中央蘇區興寧革命史專題展(1924.1-1949.9)」,展陳內容分為「星火初燃點亮革命之路」「浴血奮戰築牢南方屏障」「抗戰烽火中的成長壯大」「驅散黑暗迎接解放曙光」「不能忘卻的紀念」和附篇「蘇區新貌」六個部分。

展覽以時間為軸,通過大量圖文史料,從不同角度全面真實再現大革命以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興寧第一個地方小組成立以來,中共興寧地方組織的成長和發展壯大的艱難歷程、重要人物的活動足跡、地方武裝的初次創建、人民政權的建立等影響興寧地方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

相關資訊

廣東興寧用好本土紅色資源豐富黨史學習教育新載體

革命烈士故居里每一張圖片背後都有着動人故事,讓每位參觀者深受感動;黨史教育[2]館裡每一件展品都承載着厚重歷史,激勵後人奮力前行……今年以來,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掀起了一股紅色旅遊熱潮,紅色景點迎來了一批批參觀學習的市民和遊客。

作為廣東省重點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縣,興寧是一片浸潤着崇高革命精神的紅色熱土,目前有重要紅色革命遺址55處。該市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重點打造出羅屏漢故居、劉光夏故居、興寧市黨史教育館等一批紅色旅遊景點,深挖「活教材」,打造「新課堂」,助力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盤活紅色資源 紅色旅遊「火」起來

「潘洞起程去會昌,郞點蠟燭妹燒香,兩人跪下發過誓,革命永不變心腸。」革命烈士羅屏漢當年調往會昌時吟唱的這首山歌,表達了他和妻子堅貞的愛情和對黨的無限忠誠。

沿S226線北行前往興寧市大坪鎮屏漢村,行至村口,可看到一棵大榕樹根深葉茂,相傳是羅屏漢10歲時所栽種。沿村道行走不遠,便來到修繕一新的羅屏漢故居。建築外牆以土黃色為主色調,內部則以木料裝飾。「這棟建築已有150年歷史,是一座占地約500平方米,共二層的磚木四角式瓦房,因曾經遭遇過一場火災,只剩下四周牆體。我們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它進行修繕。」大坪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進入故居,迎面可見羅屏漢、張瑾瑜烈士夫妻的銅像,環顧四周,牆上的布展圖文並茂地展現了這對革命伉儷,從投身革命到領導農運、創建蘇區,再到履職會昌、守衛粵贛,最後壯烈犧牲的故事。每一段事跡的展示都脈絡清晰,參觀者隨着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仿佛置身於興寧蘇區當年的革命運動。

如今,羅屏漢故居被評為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梅州市黨史學習教育實踐基地、「梅州紅十景」之一、興寧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興寧市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基地等。隨着大坪鎮旅遊產業帶的逐漸形成,越來越多遊客前往參觀,接受革命教育,感受革命情懷。

打造學習陣地 黨史教育更「走心」

走進水口鎮光夏村,紅色文化廣場的宣誓平台上,一幅大型浮雕畫前,矗立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國捐軀的五位縣委書記以及首任五興龍蘇維埃政府主席的雕像。廣場旁邊是已經完成修繕的劉光夏革命烈士紀念館,不遠處便是興寧市黨史教育館。

今年6月底,興寧市黨史教育館正式揭牌開館,成為廣大黨員和群眾學習黨史知識、傳承紅色基因的又一個重要陣地。它的建築風格整體呈方形構造,以磚紅色牆面為主基調,結合白色腰線和灰色地磚,極其富有歷史氣息。進入館內,第一個專題展覽「永遠的旗幟」以一個雕塑群開篇,雕塑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進行創作,帶領參觀者身臨其境地回顧那段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專題展以中國共產黨「一大」到「十九大」為時間線,從浙江嘉興南湖的「紅船」到如今繪就的小康藍圖,100年來中國共產黨艱辛求索、百折不撓的偉大曆程展現在眼前。第二個專題展覽為「紅色的記憶」,即中央蘇區興寧革命史。展覽全面而真實地再現從大革命時期至今,中共興寧地方黨組織成長和發展壯大的艱辛歷程,所展出的大量圖片和實物來之不易,使這個黨史教育課堂「走新」更「走心」。

「開館至今的兩個月里,黨史教育館每天都有各單位組織的團隊前來參觀學習,節假日期間也有不少群眾前來,成為貼近一線、貼近黨員幹部群眾的黨史學習教育『新陣地』。」水口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參考文獻

  1.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 ,搜狐,2022-08-30
  2. 黨史教育的重要性 ,搜狐,20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