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先秦陵園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先秦陵園博物館為國家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先秦陵園博物館位於鳳翔縣南指揮鎮南指揮村。該館的前身是成立於2000年8月的我國首家農民創建的大型遺址性博物館——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2007年9月經寶雞市政府同意改制為國有博物館,並對外開放,隸屬於寶雞市文物事業管理局。

先秦陵園博物館所在地雍城秦公陵園是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雍城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史記•秦本記》記載: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294年間,雍城一直是秦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秦國在這裡不僅完善了奴隸制度,並通過一系列社會改革逐步進入了封建社會,經過19位秦公的苦心經營,為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雄厚了基礎。

基本情況

該遺址博物館面積98畝。其中有三大遺址:①秦公一號大墓遺址,面積5334平方米,墓主秦景公,系秦穆公四世孫,是秦始皇第十四代先祖。該墓是中國迄今發掘的最大墓葬,它的發掘占據了我國考古史上「五個之最」[2];②車馬坑遺址面積2088平方米,內有秦公率領群臣駕御車馬田獵的強大車馬陣容,車60乘,160匹,馭手、將士百十餘人,及各種兵器禮器等;③祭祀坑遺址,面積60平方米,內有珍貴的祭器、祭牲和五組車馬。本館展示了大秦帝國從奴隸社會過渡為封建社會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豐富多彩的社會面貌,是中華民族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歷史價值

雍城秦公陵園位於秦都雍城以南的三畤原(春秋早期稱北原)上,是秦公帝王諸陵園中,維持時間最長,陵墓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處,面積達36平方公里,其中埋葬着從憲公到出子共22位(其中包括未享國的秦公)秦始皇先祖。經考古勘探,在陵園區內發現了14座分陵園,48座大、中型墓葬和車馬坑。秦公一號大墓僅是雍城陵園區中48座墓葬中,首先被發現,唯一被發掘的一座大墓,被命名為秦公一號大墓。

視頻

先秦陵園博物館 相關視頻

探秘秦公一號大墓:「黃腸題湊」的神秘面紗
秦公一號大墓出頭黃腸題湊,恢弘壯麗的雍城得以重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