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大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大簋
圖片來自雪花新聞

九大簋[1] ,是廣東人傳統禮俗,目前這種盛宴款待筵席是廣東地區之廣州市香港澳門一帶仍保有此古風,是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東人經常以「請你食九大簋」來表示感謝,聽就聽得多,真正的「九大簋」又有多少人吃過?要食原來不難,這道隱世美食就正隱藏於元朗屏山文物徑。

屏山傳統盆菜」的招牌隱於塘坊村的巷弄之間,絕不顯眼,但慕名而來的人卻絡繹不絕,屏山秘製的傳統「九大簋」遠近馳名,不可錯過。

名稱由來

所謂九大簋,意味著筵席極為豐富,須用九個大簋裝放菜餚食物,即古代放置食物的器皿,其形狀或方或圓,材質則有木製、竹製、陶製和銅製之分;它本來是古代貴族的食器或祭器,後來逐漸流傳到民間,古時祭祀,便常言「二簋」,「四簋」及「八簋」,全是用雙數,而今,粵地之穗、港、澳一帶,仍有此古風。

盛宴之所以叫「九大簋」,其原因是,因為代表多數,加個大字,便含有極為豐盛及隆重之意;且「九大」即風、雲、雷、雨、海、火、水、地、天,是「造物之初」的「相爭」之物,乃萬物之最,有其獨特意涵。

據近年來廣東省佛山市三水縣金木鎮一座東漢前朝古墓的出土文物來看,其「簋」是可裝五至六斤米飯的大容器,如果按今天人們的食量,裝滿九大簋,可供百人享用。

九大簋的種類

民國前後,最常見的「九大簋」有如下四種:

  • 喜酌:為迎親正日舉辦之筵席,每桌菜餚為九式(碗),號稱「喜酌九大簋」。
  • 暖堂酌:是新婚夫婦交杯之宴,人稱「高頭五樹四如意」,通稱「暖堂九大簋」。
  • 開燈酒:又名「開燈宴」,是生子後第二年掛燈之喜宴,每席菜餚九碗,也稱「開燈九大簋」。
  • 壽酌:乃慶賀壽誕之宴。「九」與「久」同音,取其「長長久久」之吉兆,每席菜餚亦有九品,謂之「壽酌九大簋」。

九大簋的改良與演進

這種傳統禮俗,廣東人一直保留下來,只是因時代變遷而有所改易。

像1986年10月1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廣東省政府在白天鵝賓館舉行盛宴款待。此筵席為「四菜一湯一點心」,連同飯、甜品、水果共計九個款式。

  • 四道大菜依序為「雙龍戲珠」,「乳燕入竹林」,「錦繡石斑魚」,及「金皮乳豬」,
  • 接著上湯菜「鳳凰八寶鼎」,然後是點心「月映仙兔」,
  • 飯用的是「清香荷葉飯」,
  • 飯後甜品為「林萬壽果」,
  • 最後上的水果是「一帆風順」(用新鮮的哈密瓜雕成船體和風帆,內盛水果粒,寓如意吉祥之意)。

您如果遇上粵港澳的朋友以「九大簋」招待您,那就表示主人待客之意甚誠,而您本身也是夠份量的人物!

舊時喜慶節日 九菜待客

「九大簋」是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他所指的不是九大行星,而是「風、雲、雷、雨、海、火、水、地、天」。

傳統認為,此九種元素包含了萬物,即極為豐盛之意。不同的地方九大簋的九道菜也有所不同,但大致是

「九大簋」,是元朗屏山獨有的傳統菜。他解釋,屏山是新界五大氏族鄧氏家族的其中一個聚居處,百年前已是熱鬧的市集,由於當時附近居民都較為富有,遇上新年、婚嫁等喜慶日子時,圍頭居民就會以九個簋盛九種菜餚來招待客人,「有時甚至連拜山都會在山頭,直接起個爐灶煮㗎,非常地道!」

酒糟雞、神仙鴨、陳皮鴨湯、花菇、魚肉丸、炸鮮蠔、酸甜豬手、加上小盆菜等,樣樣惹味,就連飯都是用蔥蒜炒香特製。每樣菜式都很喜歡,但陳皮鴨湯是必食菜式,以原隻鮮老鴨和陳皮老火燉成,不加味精,有香濃陳皮味及鴨香,湯甜而不油膩,毫無鴨膻味,會炮製這種圍頭菜的人愈來愈少,應好好傳承及發揚。

參考文獻

  • 傳統美食九大簋,大公網,201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