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天星碼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環天星碼頭(英語:Star Ferry Pier, Central),是指由天星小輪經營,位於香港中環的渡輪碼頭。碼頭提供來往尖沙咀天星碼頭的渡輪服務,是中環碼頭的一部分。中環天星碼頭是約定俗成的叫法,現時提供該服務的碼頭為中環7號碼頭(由天星小輪尖沙咀航線使用)。而中環8號碼頭則一度供紅磡至中環航線與天星維港游航線使用,目前已經停用,大部分位置已改建為香港海事博物館,而西面泊位將於2020年6月28日,隨着富裕小輪接辦紅磡至中環航線而重新啟用。而原本提供該服務的碼頭則為已拆卸的愛丁堡廣場碼頭[1]。
起源
第一代碼頭(1898年-1912年)
1898年,天星小輪正式成立,第一代碼頭於干諾道中與雪廠街交界。是木結構加禾稈草搭建而成的碼頭,設計相當簡陋。
第二代碼頭(1912年-1958年)
第一代碼頭於1912年原地重建,成為第二代碼頭,位置依舊於干諾道中與雪廠街交界。第二代碼頭採用了維多利亞式建築,上蓋以鋼鐵建成,用混凝土樁柱。
第三代碼頭(1958年-2006年)
隨着1950年代的中環填海工程,碼頭於1958年再搬至愛丁堡廣場。
第三代中環天星碼頭,正式名稱為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設計以簡樸實用為主。碼頭上設有一個由比利時王子送贈給怡和洋行,再由怡和洋行轉贈給天星的大鐘。它是香港最後一個機械鐘樓。大鐘每15分鐘報時一次,是香港所余無幾的舊式鐘樓之一。碼頭及鐘樓已沿用49年,為中環的著名地標之一。
受到2003年開始的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影響,碼頭於2006年11月12日作第三度搬遷至現址,並成為中環碼頭的組成部分,被編到位於民光街與民耀街交界的7號及8號碼頭。據土木工程拓展署發表的消息,愛丁堡廣場碼頭、鐘樓、皇后碼頭及大會堂碼頭的位置將會夷平作道路和商廈用途,並於11月新碼頭啟用後拆除。
第四代碼頭(2006年-)
第四代天星碼頭建築模仿第二代碼頭,使用維多利亞式建築[2]。
建築分為中央大樓及碼頭兩個部分:中央大樓頂部擺放有全新從荷蘭購入的電子仿古鐘樓,上層則設有展出天星小輪有關物品的展覽廳,並設有多間商鋪,地面樓層則是公眾休憩用地;八號碼頭頂層曾經是公眾觀景樓層,其後封閉進行香港海事博物館新館址的改建工程,並於2013年2月26日開放;七號碼頭頂層則設特色餐廳。其頂部安裝了玻璃天窗,使陽光直接進入室內。
新碼頭在建築設計上的評價好壞參半。
視頻
中環天星碼頭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愛丁堡廣場碼頭 ,道客巴巴,2012-12-1
- ↑ 乾貨!維多利亞式建築彩色建築圖紙!(值得收藏) ,個人圖書館,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