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校園一景)原圖鏈接來自 美篇網 的圖片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前身英國文學系早在1924年孫中山先生創辦廣東大學時便已設立。經過8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外國語學院已成為一個以外國語言、文學、文化、翻譯為重點的教學和科研機構。學院現有英語、法語、德語、日語[1] 四個本科專業,英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法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五個碩士點,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兩個博士點,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外國語學院教師隊伍國際化,除了配備各專業語種的外籍教員,同時引進國外資深學者加盟教師團隊。

近年來,外國語學院強化學科建設,辦學層次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高層次的人才。多年來,外國語學院的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

師資力量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目前設有外語一系(英語專業)、外語二系(日語法語德語專業)、兩個系級單位;並有英美語言文學研究室、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中山大學功能語言學研究所、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詩研究所四個研究機構以及圖書分館、教學技術部;學院的管理部門有行政部、教學科研部、繼續教育中心、學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和廣州英語培訓中心。全院目前有教職工8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員[2] 27人、講師及其他中級職稱人員25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36人;在學本科生724人、碩士研究生264人、博士研究生 29人、研究生課程班學生97人。另外聘請客座教授 1人、兼職教授4人,外國專家13人。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擁有一支實力雄厚、學風嚴謹的師資隊伍,除了有資歷深、造詣高的老教授,還有一批在教學和科研等方面都已取得顯著成績的中青年學者,這些優秀學者是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未來和希望。

歷界英才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有着嚴謹求實的優良學術傳統,洪深、梁實秋、戴鎦齡、梁宗岱、王宗炎、謝文通、俞大絪、桂詩春、黃建華、王賓、區鉷、童孝華、常晨光(現任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等一大批著名學者在學院的發展史上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其中,洪深為電影戲曲家,梁實秋,戴鎦齡,俞大絪,王賓,區鉷為英語文學研究家,梁宗岱,童孝華為翻譯家,黃建華,桂詩春,王宗炎,常晨光為語言學家。

長期以來,學院不僅在教學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而且在科研方面碩果纍纍,在全國同行院系中享有很高的名望。多年來,學院堅持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不斷借鑑和吸收國內外先進的語言教學方法,狠抓基礎教育,扎紮實實地培養學生的語言基本功;特別是近幾年來,學院不斷拓寬培養口徑,為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熟練外語技能和相關能力的複合型人才付出了諸多努力,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建院以來學院各專業的學生每年參加全國有關統考均取得好成績;本科教學被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專家組評定為優秀教學單位。

發展前景

在努力作好本科生、研究生教學工作的同時,學院還挖掘潛力,努力發展成人教育。如今學院已形成了研究生、本科生及成人教育等多層次辦學的格局。2000年以來,學院共培養了博士畢業生20人;碩士畢業生166人;本科畢業生611人;英語專業專科畢業生40人。此外還培養了一批國家教育部和廣東省公派出國留學人員,並培養了一大批外國留學生、國內進修生(訪問學者)和夜大畢業生和各類外語培訓生。2000年以來,學院承擔了項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科研項目37項,教職工2000年至2003年發表學術論文424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 112篇;出版專著16部、譯著64部、工具書6部;編寫教材84部;編著著作6部。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一貫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已與國內外一些著名高等學府和學術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學院每年還派出多名教師到國外及港澳地區講學、進修、考察、參加學術會議。此外,還聘請外國專家來學院講學、任教。2001年12月,學院日語專業舉辦了「2001中日比較文學學術國際會議」。2002年4月,學院法語專業舉辦了雨果誕辰二百周年紀念大會。2002年暑假期間,學院英語專業主辦了「語篇與翻譯國際會議」。2002年12月,學院協辦了「中國第四屆詩歌翻譯研討會」。2003年12月,與哲學系合作,舉辦了「傳播學與語言文學研究」系列講座。學院在2001年至2003年分別舉辦了功能學周。

視頻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 相關視頻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人才引進宣傳片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 我和我的祖國 快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