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烏干達關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駐烏干達大使鄭竹強共同為項目揭牌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中國-烏干達關係,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烏干達(包括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烏干達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清朝已有中國古籍提及烏干達,並描述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風俗;現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烏干達在1962年10月18日正式建交[1],兩國有經貿和文化上的往來,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有向烏干達提供援助。

歷史

古代

清朝書籍《三洲遊記》是由丁廉在1878年撰寫的,此書記述作者在非洲東部內陸地區的見聞,其中包括今天烏干達境內的風土人情。《三洲遊記》把烏干達稱為「烏康達」,又指當地土壤肥沃富饒,很適合耕作,田野種植了很多香蕉;書中描述了當地人的膚色和服裝,並記載當地人供奉一名能保護人們家宅平安的神祇。

現代

烏干達曾經是英國的保護國,在1962年10月9日宣布獨立;烏干達獨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時任總理周恩來和外交部部長陳毅分别致電烏干達總理米爾頓·奧博特,祝賀和承認烏干達獨立為國;當時,獨立後的烏干達政府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派員參加獨立慶典,但因受英國干涉而同時邀請已退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派代表出席。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派遣駐坦噶尼喀大使到烏干達,向烏干達領導人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對「兩個中國」主張的緣由,希望對方能予以理解;但是,烏干達方面仍沒改變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便決定不派代表參與獨立慶典,並派遣特使到當地解釋,又表示對烏干達政府所遭遇的處境感到「諒解和同情」。奧博特承諾在獨立慶典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邦交,不會與中華民國建交,又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坦噶尼喀大使來到烏干達,商議兩國關係事宜;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干達在1962年10月18日(獨立慶典九天後)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1971年,伊迪·阿明通過政變奪取權力,成功就任烏干達總統。1971年烏干達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席位。一份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獻質疑帝國主義勢力是要「槍打出頭鳥」,專門針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友好、堅決反帝國主義的國家,認為烏干達本來的奧博特政府就是因此被推翻;這份文獻又批評伊迪·阿明的做法是「顛覆」,形容他建立的烏干達新政府是「反動政權」。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坦桑尼亞之間的外交關係很友好,但坦桑尼亞支持前任總統奧博特的游擊隊,引起阿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懷疑;他公開指游擊隊內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專家,又聲稱一名被擊斃的游擊隊成員是中國軍人。此外,阿明推行新經濟政策,驅趕烏干達的外國商人,其中包括了許多華僑。

根據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國際風雲中的中國外交官》一書,伊迪·阿明曾在1973年10月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的大使召來,聲稱中蘇兩國駐烏干達外交機構的電話都遭到美國竊聽,他還親自來到美國駐烏干達大使館,在中國和蘇聯大使面前播放竊聽器的錄音,美國駐烏干達大使館在數天後關閉;分析認為,伊迪·阿明其實早就知道美國的竊聽行為,但他之所以在這個時間揭發此事,是為了表達烏干達在贖罪日戰爭中對阿拉伯國家的支持。

1976年,以色列發動恩德培行動,軍事介入烏干達的恩德培國際機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譴責以色列的行動,形容此舉是猶太復國主義公然侵略外國,將會暴露以色列與非洲人民為敵的意圖。

伊迪·阿明的政權在1979年4月遭到推翻,而米爾頓·奧博特也在1980年烏干達大選後再次成為總統;但是,奧博特政權在1985年7月被蒂托·奧凱洛政變推翻,而奧凱洛政權其後亦在1986年被全國抵抗運動領導的「全國抵抗軍」推翻。全國抵抗運動執政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烏干達之間的雙邊關係步入新階段。

2015年9月,烏干達總統約韋里·穆塞韋尼形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非洲支持興建基礎設施和進行投資,是在幫助非洲;他又建議日本「向中國學習」[2],擴大對非洲的貿易和投資。

視頻

中國-烏干達關係相關視頻

烏干達-中國經濟技術開發區
中國製造業出海十大攻略之烏干達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