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青年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青年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簡稱青年黨或中青黨,由曾琦、李璜、胡國偉等意識形態偏向國家主義的留學生,1923年在法國巴黎郊外玫瑰城共和廳創立[1]。青年黨曾是中國現代史上僅次於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的第三大政黨,參與政府制憲工作,民國38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在戒嚴時期,青年黨於國民大會與立法院中有席次。加入青年黨等合法政黨,成為黨外人士進入政壇的方式之一。在1987年黨禁解除之後,部分黨員分裂另組政黨,而具有影響力的台籍人士,如游錫堃、陳菊等,則轉入民主進步黨。1990年代初期,中華民國國會全面改選後,青年黨喪失國會席次,從此失去在台灣政壇的影響力。

中央黨部曾經設在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83號3樓之2,現已遷至新北市汐止區保長路。

意識形態

青年黨人主張國家如同人,人具有人格,那麼國家就具有如同人格般的國性。「國性」對外的表現是一種經由生活、組織、制度、文化等等共同形塑出來的國家靈魂與國民生活模式,而內涵則是這個國家共同的歷史回憶,合之則形塑出一個國家的靈魂,與國民的共有特性。而內在這一共有的「特性」,並非如同專制政體般,要求全國人民從精神到外在均整齊劃一,他們認為,反而是在這一共有的特性下,使人民能夠在其他方面自我成長,從而促使國家能夠因此強大[2]

同時,「國性」不僅是國家對外呈現的人格,更可謂國家主義核心「國家」之靈魂。體現國性者,乃是政治共同體國家」的成員「國民」,而不是各個「民族」。世界上各國的國性誕生於各國的特殊環境與融合,而後在各國往來頻繁後顯現出來,隨着了解各國彼此之間的不同變得更加明顯,並在受到壓迫時茁壯成長,更可透過教育深化國性,使全國國民具有同一感,這就是國家主義的核心:「國性」。同時,國性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變動的,有着不同的發展階段,根據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表現,人們可以依照表現進行判斷。而國性在面對到壓迫時,將驅使國民超越一切利益,團結起來對抗外敵,這也就是國家主義者所說的:「國家主義乃是被壓迫的國性的政治上的訴求。」

歷任主席

  1. 曾琦(1924年—1932年,成立至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
  2. 於復先(1932年—1935年,第七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
  3. 左舜生(1935年—1938年,第八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
  4. 曾琦(1938年—1951年,第九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第十屆主席)
  5. 李璜(1951年—1969年,代理主席)
  6. 李璜、左舜生、胡國偉余家菊陳啟天(1969年—1979年,第十二屆主席團主席)
  7. 李璜、陳啟天(1979年—1983年,第十三屆主席)
  8. 李璜(1983年—1991年,第十四、十五屆主席)
  9. 劉子鵬(1991年—1993年,第一副主席代理主席)
  10. 趙純孝(1993年—1998年,第二副主席代理主席)
  11. 許鵬飛(1998年—2002年,暫代主席)
  12. 簡吉元(2002年—2007年,第十六、十七屆主席)
  13. 李昌信 ( 2007年—2009年,第一副主席代理主席 )
  14. 吳文舟(2009年—2015年,第十八、十九屆主席)
  15. 林意珊(2015年—,第二十屆主席)

視頻

中國青年黨 相關視頻

致敬奮鬥中的中國青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