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原圖鏈接來自 ticachina 的圖片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是中國主要的空間技術及產品研製基地,中國空間事業最具實力的骨幹力量之一,成立於1968年[1],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該研究院主要從事空間技術開發、航天器研製、空間領域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航天技術應用等業務,鑄就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嫦娥一號衛星中國航天發展的三大里程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歷史沿革

前身

1958年8月21日,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成立。

1965年6月29日,空間電子信息技術研究院成立。

1966年,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建立。

1967年初,聶榮臻副總理在向中央呈送報告,提出了組建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建議,並於8月成立了空間技術研究院籌備處。

1967年11月,國防科委批准了由錢學森、常勇領導下的空間技術研究院籌備處提出的研究院編制方案,確定了研究院的任務以及各組成單位的方向、任務、分工等。

成立

1968年2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衛星設計院、自動化研究所、力學研究所分部、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電工研究所、西南電子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蘭州物理研究所、北京科學儀器廠、上海科學儀器廠、山西太谷科學儀器廠、第七機械工業部第八設計院(原上海機電研究院、現五院508所)、軍事醫學科學院第三研究所等單位從事空間飛行器研究的力量為基礎進行組建,正式成立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錢學森任第一任院長。

1968年底,研究院下屬總體設計部、空間控制技術研究所、空間電子技術研究所、空間物理及探測技術研究所、電火箭研究所、宇宙醫學與工程研究所、真空技術研究所、北京科學儀器廠、上海科學儀器廠等12個單位,共計員工8570人。

1970年4月24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並發射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開創了中國探索外層空間的新紀元

1973年7月24日,研究院正式劃歸第七機械工業部

1975年11月26日,研究院研製的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繼美、蘇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2年3月8日,第七機械工業部改稱為航天工業部,研究院歸屬航天工業部

1984年4月8日,研究院研製的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發射成功[2],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

1988年4月9日,國務院撤銷航空工業部和航天工業部,組建航空航天工業部,研究院歸屬航空航天工業部。9月7日,研究院研製的中國第一顆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一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研製和發射極軌氣象衛星的國家。

1999年5月10日,研究院研製的中國第一顆現代小衛星——實踐五號發射成功,中國第一個小衛星公用平台---CAST968正式形成。

1999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式成立,研究院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1999年10月14日,研究院與巴西空間院聯合研製的第一顆傳輸型遙感衛星資源一號發射成功,被譽為高科技領域「南南合作」的典範。

2000年10月31日,研究院研製的中國第一顆導航衛星北斗一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導航定位衛星的國家。

2003年10月,研究院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2007年10月,研製並發射的中國首顆月球探測器,成功進入環月軌道,實現了空間技術的新跨越。

2008年7月18日,通信衛星事業部在北京正式成立。

2008年9月,研製發射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實現了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實現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8年10月14日,動力行政保障部正式掛牌成立。

2009年8月22日,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成立。

2016年2月,508所國家級「空間光學儀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被正式授牌。

2016年9月15日晚22點04分,研製的天宮二號成功發射。

2016年10月17日7點30分,研製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長征二號F Y11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順利將中國兩名男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送入太空。這是中國實施的第六次載人飛行任務。12月,開始接受外國留學生,成為航天系統內唯一一家獲得國際學歷教育資質的單位。

視頻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相關視頻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宣傳片
走進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 「航天專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