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國務院三峽辦、重慶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中國科學院直屬科研機構,2011年3月開始籌建,2012年7月,正式獲得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覆。2014年10月,通過三方驗收。

重慶研究院以重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科技需求為牽引在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環境工程三個領域進行科技布局,以智能化、綠色化、產品化為方向,重點開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與前沿技術創新、技術集成創新、工程化研發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

截至2017年6月,重慶研究院下屬各級全資、控股、參股企業23家,下設3個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33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1人;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7年6月,重慶研究院共有在職職工33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2名、國家傑青1人、973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863專家1人,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2人、中科院「西部之光」入選者39人,重慶市百人計劃等各類優秀人才20餘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張景中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杜春雷、王國胤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劉鴻

973首席科學家:段宣明

研究部門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顯示,重慶研究院下設電子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技術、三峽生態環境3個研究所。擁有3個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務院三峽辦監測中心、1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3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1個重慶市協同創新中心,建有2個野外基站。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智能視頻分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3D打印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三峽庫區水質保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務院三峽辦監測中心:國務院三峽辦三峽工程[2]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在線監測中心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水庫水環境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大數據與智能計算重慶市重點實驗室、智能增材製造技術與系統重慶市重點實驗室、自動推理與認知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協同創新中心:重慶市人臉識別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野外基站:三峽次生濕地生態研究站、永川垃圾滲濾液達標排放技術示範基地

研究所

研究中心

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

智能安全技術研究中心

自動推理與認知研究中心

量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高性能計算應用研究中心

大數據挖掘及應用中心

北斗導航工程中心

三峽生態環境研究所

水質生物轉化研究中心

環境微生物與生態研究中心

水污染過程與治理研究中心

生態過程與重建研究中心

膜技術及應用工程中心

環境友好化學過程研究中心

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

大氣環境研究中心

智能製造技術研究所

太赫茲技術研究中心

機器人技術研究中心

表面功能材料及工程研發中心

機器人與3D打印技術創新中心

智能神經機械電子研究中心

智能工業設計中心

微納製造與系統集成研究中心

精準醫療單分子診斷技術研究中心

設備資源

儀器設備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擁有環境/生化分析測試服務設備67項、表面功能材料測試服務設備16項、智能裝備/信息服務設備14項、智能工業設計服務設備5項、微納製造與系統集成服務設備27項、高性能計算服務設備3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