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的成立,是我國防沙治沙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是中國林科院乃至我國呈現給世界荒漠化紀念日的最好禮物,必將有力推動我國防沙治沙事業的發展,為世界防沙治沙等荒漠化事業做出新的貢獻。於各類沙區的地質。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荒漠化發生機制與過程、荒漠化地區植被恢復與重建機理、荒漠化防治技術與模式等與荒漠化有關的基礎、應用基礎和應用技術研究。
發展歷史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究室老一輩專家就參加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治沙隊,對我國北方七大沙漠、四大沙地及西北乾旱荒漠進行了綜合考察,搜集了大量搜集大量關於各類沙區的地址、地貌、土壤[1]、植被、氣象 。關 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正式成立。
相關資訊
沙漠是資源,大漠也美麗——專訪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長盧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荒漠化防治領域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學推進荒漠化防治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依法防治、科學防治、綜合防治的方針,持續實施京津冀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取得了顯着成效。在「十四五」時期,如何強化科技引領、科學推進荒漠化防治高質量發展?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今日中國》專訪了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盧琦。
《今日中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京津冀沙塵暴逐年減少,但仍然有,沙塵暴可以被根治嗎?
盧琦:這需要我們更加科學地認識沙塵暴。
首先,沙塵本是天然存在、沙塵暴自古有之。土地沙化和沙塵暴通常沒有太大的因果關係。沙塵暴主要還是一個自然現象和自然過程。沙塵暴在漫長的地質時期一直存在,決定因素是天氣系統過程,這是人類無法控制的。同時,我國北方區域以及鄰國大面積的沙漠、戈壁、荒漠化土地是重要沙塵源。這些沙塵暴的來源不是說消滅就能消滅的。其次,沙塵暴對自然百利而無一害,對人類則百利而唯一害。沙塵暴確實給人類的生活和財產帶來危害,同時需要看到,沙塵暴也具有環境正面效應,如「陽傘效應」「冰核效應」「中和酸雨效應」「鐵肥效應」等。此外,沙塵暴可防可減,生態工程「勞苦功高」。我們要接受沙塵暴的客觀存在。天然沙漠、沙化和荒漠化土地提供了豐富的沙源,既然人類不可能消滅沙漠,也就無法消滅沙塵暴[2]。沙塵暴不能消滅,但沙塵源區和傳播路徑上的土地沙化可防可治,這方面我國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荒漠化防治仍然是減少沙塵暴發生頻率和危害程度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土壤?它怎麼來的 ,搜狐,2023-03-15
- ↑ 沙塵暴有多恐怖?它有多大的危害?人類怎樣做才能緩解沙塵暴?,搜狐,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