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

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中國代號:DF-3,北約代號:CSS-2),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世紀60年代研製的第一代地對地中程彈道導彈[1]。1966年12月試射,1971年5月服役,已經開始退役,正逐步被東風-21/21A型所取代,截止2009年最多還有40枚部署現役 。

東風-3導彈全長24米,彈徑2.25米,起飛重量64噸,採用一級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機動發射,最大射程2800公里,(後續改進型號:東風-3A為4000公里)。可攜帶1枚威力為2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3枚威力為5-10萬噸TNT當量分導核彈頭(東風-3A),命中精度1500-3000米。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心,東風-3的打擊範圍包括日本關島東南亞印度中亞伊朗的全境,波斯灣馬六甲海峽全境,以及俄羅斯的大部、伊拉克的部分地區。

目錄

導彈簡介

東風系列導彈(又稱M族導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系列彈道導彈的統稱。這一系列的導彈編號為「DF-X」形式,如東風-1號又寫作DF-1,外銷名稱編號則為「M-X」,故又被稱為M族導彈。覆蓋近程、中程、遠程和洲際目標。

由於冷戰期間,美蘇簽署《中導條約》銷毀雙方的中程彈道導彈,因此東風系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覆蓋各種類型彈道導彈的陸基彈道導彈系列[2]

東風-3是中國第一種中程彈道導彈,也是中國完全自行設計的第一種戰略導彈。採用機動發射、單級、液體燃料。東風-3最大射程2700千米,4000公里(東風-3A)。可攜帶1枚威力為2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3枚威力為5-10萬噸TNT當量分導核彈頭(東風-3A),命中精度1500-3000米。 東風-3北約代號CSS-2。

發展沿革

1965年開始研製,是一種中程彈道導彈

1966年12月進行首次飛行試驗。捷聯式雙補償制導系統數倍之多。

1981年開始進行提高射程的改型工作,改型後的導彈於1985年12月和1986年1月成功進行飛行試驗。

1986年7月,中國開始了對東風-3型多彈頭系統的研究。改進後的型號據信可以攜帶多彈頭,當量約5-10萬噸,分別攻擊不同的目標。

在80年代估計生産了90-120枚東風-3型導彈,正逐步被東風-21A型所取代,目前(截止2009年)最多還有40枚部署現役 。東風-1/東風-2/東風-3都屬於中國第一代彈道導彈。

視頻

81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 相關視頻

實拍中國東風3彈道導彈首次亮相沙特閱兵
沙特部署中國東風-3導彈瞄準以色列與伊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