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約而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不約而同
bù yuē ér tóng

近義詞殊途同歸異口同聲

反義詞眾說紛紜見仁見智

出 處 :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體 裁成語

釋 義 :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

不約而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是bù yuē ér tóng,指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1]

引證解釋

約:約定 不約:沒有約定。同:在一起。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意見一致。也作「不約而合」。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尺寸之勢,起閭巷,杖棘矜,應對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後以「不約而同」謂沒有經過商量或約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動完全一致。

近義詞:不謀而合殊途同歸異口同聲不約而合

反義詞:眾說紛紜言人人殊見仁見智[2]

示例

朱熹答汪長孺書》:「其徒有今日悟道而明日醉酒駡人者,嘗舉 賈生 論 胡亥 語戲之,今乃復見此,蓋不約而同也。」

李漁閒情偶寄·詞曲》:「吾知舉世之人,不約而同皆以『續貂蛇足』四字為新作之定評矣。」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九回:中軍元帥欒書,不約而同,亦至朝門,正遇胥童引兵到來。

警世通言·卷三十·金明池吳清逢愛愛》:「轉眼又是一年,三個子弟不約而同,再尋舊約。」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口裡雖如此說,心下因是兩夢不約而同,終久有些疑惑。」

原圖鏈接 不約而同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八回:隨後又見他二人不約而同,一齊來到首府,找了首府陪着他,一個看朋友,一個看親戚。首府一見他二人都是撫台的紅人,焉有不 領他進去之理。

茅盾子夜》二:「這一聲不約而同的叫喚,像禁咒似的立刻奏效。[3]

西門丁血雨紅燈》:「顏氏兄弟齊吃了一驚,不約而同地道:『真有這等事?』」

用法

緊縮式;作狀語;指行動、動作相同。(動作不同不可以用)[4]

詞語分解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同的解釋 同 ó 一樣,沒有差異;相同。同一(a.一致,統一;b.共同的一個或一種)。同儕(同輩)。同庚(同歲)。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單位工作的人;b.同行業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敵愾異曲同工

參考文獻

  1. 不約而同 .知網[引用日期2017-08-13]
  2. 不約而同的解釋_漢語詞典_詞典網 不約而同的解釋:[take the same action or view 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 不約,言事前未嘗約好。不約而同,指事先沒有商,在線詞典。
  3. 不約而同介紹_歷史知識_詞典網 不約而同歷史詞典解釋: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尺寸之勢,起閭巷,杖棘矜,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後以「不約而同」謂沒有經過商量或...
  4. 不約而同 .漢典[引用日期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