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图链接来自 旅泊网 的图片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东北角的抚远市同江市境内,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的三角地带,总面积198 089 hm2。三江保护区1994年成立,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保护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57条,大小湖泡200余个。有兽类6目13科43种,鸟类18目47科261种,爬行类3目4科8种,两栖类2目4科7种,昆虫500余种,鱼类9目17科77种。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2]汇流的三角地带。

水文

保护区内河流属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大水系,黑龙江流经保护区30km,乌苏里江流经保护区 115km。大小河流57条,湖泡210余个,水域面积大。一级支流有3条,即鸭绿河、浓江河、别拉洪河。河流上游多为湿地,无明显河槽。流经保护区的中小河流均具有平原沼泽河流特点,河底纵比降低,多在1/10 000左右,河槽弯曲系数大,枯水期河槽狭窄,河漫滩宽广,河流泄量小,排水不畅,容易泛滥。每年汛期,主要河流受黑龙江、乌苏里江顶托,回水距一般25~30km,最长可达70km。黑龙江段历史最高水位89.60m,最低水位79.49m,平均水位86.60m;乌苏里江段历史最高水位为101.40m,最低水位94.60m,平均水位95.41m;鸭绿河水深2~6m,受洪水回水顶托达17~30km,浓江河水深3~9m,洪水回水顶托为17~30km;别拉洪河上游无明显河槽,中游由许多不连续积水洼地组成, 回水顶托为20~30km。由于洪水顶托,提高了这些河流的承泻水位,使两岸排水更为困难,促进了沼泽化的形成。

保护区地下水蕴藏丰富,各含水层组之间无隔水层,为一连续含水体,透水性好。保护区是三江平原东北角巨大的天然蓄水库,它能保持大于其土壤本身重量3~9倍或更高的蓄水量,其沼泽和沼泽化持水量为400%~600%,出水系数为0.5左右,沼泽自然调节系数为0.678,洪水被储存在土壤内,或以表面水的形式保存于湖泊和沼泽中, 减少了洪水量。保护区天然水属于重碳酸—钠型水,河流高漫滩的地下水属重碳酸—钙钠型水,沼泽属碳酸氯—钠型水。水的矿化度为36~202mg/L,硬度在0.67~4.67 之间,pH5.3~6.8。地下水水质良好,无色、透明,矿化度、硬度、主要离子 (铁、碘) 含量都较低。

气候

三江保护区离鄂霍次克海域较近,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冬季在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之下,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因此,温度年较差比同纬度内地小。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四季变化显著,冰冻期长,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2.2℃,无霜期为115 ~ 130天,冰冻期 210 天左右,积雪期为120 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603.8mm。平均蒸发量为1257.1mm,是年平均降水量的2倍多。

地质

保护区属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三江保护区地质构造上属中生代同江内陆断陷的次级单位——抚远凹陷的中部,大片低洼处积水,形成沼泽沉积物表层。特点是平原和泛滥地面积比重大,土壤肥沃、湿地植被茂盛。

土壤

土壤类型有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等4类。

视频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视频

黑龙江三江自然湿地保护区
黑龙江抚远:三江湿地东方白鹳种群数量达历史之最

参考文献

  1. 中国49块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搜狐,2018-02-02
  2. 乌苏里江的前世今生,搜狐,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