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草甸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草甸土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草甸土(meadow soil)是在冷濕條件下,直接受地下水浸潤並在草甸植被下發育的土壤

形成

草甸土的成土過程具有腐殖質累積的草甸化過程和氧化還原交替特徵。草甸土區水分供應充足,植被生長繁茂,根系又深又密,每年為土壤提供了大量的有機殘體,在土壤凍結後,分解緩慢且不徹底,因而在土壤中逐漸積累了很高含量的腐殖質。同時由於地下水位的周期性升降,土壤氧化還原交替進行,形成了銹色斑紋層。

植被類型

草甸土的植被因地區而異。在濕潤地區,以小葉樟、苔草和沼柳等草甸植物和小灌木為主。在半濕潤和半乾旱地區有羊草、狼尾草、蒿草、針茅和藏柳等草本植物和灌木。在乾旱荒漠區有冰草、芨芨草和羅布麻等。在青藏高原有藏蒿草、蒿草、針茅、羊草和藏柳等草本植物和灌木。在局部低洼地有野稗草、蘆葦和三棱草等沼生植物。在鹽演化區有鹽蒿、豬毛菜、鹼蒿、鹼蓬、駱駝刺和檉柳等耐鹽植物。除荒漠區和鹽演化區外,一般覆蓋度可達70%~90%。草甸植被根深葉茂,每年形成大量的有機質殘體,形成有機質含量高的腐殖質層。

分布

草甸土在我國北方廣泛分布,所處地勢平坦,水源豐富,土質肥沃,人口集中,是發展農牧業,生產糧棉油及畜產品的重要基地。全國草甸土的面積約2507.05萬hm2,在我國分布較廣,主要分布於中國東北地區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以及內蒙古及西北地區的河谷平原或湖盆地區。其中黑龍江省的草甸土面積最大,約占全國草甸土面積的1/3。

利用改良

耕種草甸土的自然植被已被破壞,腐殖質層上部和草根層已變為疏鬆的耕層,由於通氣性增加,土壤有機質分解速率加快,使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顯著降低,但養分的有效性明顯提高。草甸土開墾後往往都是最肥沃的耕地土壤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優質牧場。

草甸土屬較肥沃土壤,其所處地形平坦,地下水位較高,土壤水分充足,成土母質含有相當豐富的礦質養分,土體較深厚,適宜多種作物和牧草生長,並能獲得較高產量,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農牧業土壤資源。鹽化草甸土鹽分含量高低不一,是限制生物產量的主要因素。在乾旱區,結合旱灌淋鹽;在半濕潤區,修建條、台田,配合其它農業技術措施綜合治理,或改種水稻,或作放牧用地。鹼化草甸土多數鹼化層均含有蘇打,鹼性強,土壤物理性質差,改良難度大,宜於牧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