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土白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黑翅土白蚁 学名: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 类属:等翅目白蚁科
形态特征
属多型性昆虫,分有翅型的雌、雄生殖蚁(蚁后、蚁王)和无翅型的非生殖蚁(兵蚁、工蚁)等。 有翅蚁成虫 全长27-29mm,翅长24-25mm。头、胸、腹背面黑褐色,腹面棕黄色。全身密被细毛。头圆形,复眼和单眼略呈椭圆形。复眼黑褐色。单眼橙黄色,其与复眼的距离约等于单眼本身的长度。触角念珠状,共19节,第2节长于第3、4、5节中的任何节。前胸背板略狭于头,前宽后狭,前缘中央无明显的缺刻,后缘中部向前凹入。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淡色的“十”形纹,纹的两侧前方各有一椭圆形的淡色点,纹的后方中央有带分枝的淡色点。前翅鳞大于后翅鳞。 兵蚁 全长5.44-6.03mm。头暗黄色,被稀毛。胸腹部淡黄色至灰白色,有较密集的毛。头部背面卵形,上颚镰刀形,左上颚中点前方有一显著的齿。右上颚有一不明显的微齿。触角15-17节,第2节长度相当于3节与第4节之和。前胸背板前狭后宽,前部斜翘起。前后部在两侧交角之前有一斜向后方的裂沟,前后缘中央皆有凹刻。 工蚁 全长4.6-4.9mm。头黄色,胸腹灰白色。头后侧缘圆弧形。囟位于头顶中央,呈小圆形的凹陷。后唇基显著隆起,长相当于宽之半,中央有缝。触角17节,第2节长于第3节。 蚁王 为雄性有翅繁殖蚁发育而成,体较大,翅异脱落,体壁较硬,体略有收缩。 蚁后 为雌性有翅繁殖蚁发育而成,体长70-80mm,体宽13-15mm。无翅,色较深.体壁较硬,腹部特别大,白色腹部上呈现褐色斑块。 卵 乳白色。椭圆形。长径0.6mm,一边较平直。短径0.6mm。[1]
发生规律
黑翅土白蚁的有翅成蚁一般叫做繁殖蚁。每年3月开始出现在巢内,4-6月份在靠近蚁巢地面出现羽化孔,羽化孔突圆锥状,数量很多。在闷热天气或雨前傍晚7时左右,爬出羽化孔穴,群飞天空,停下后即脱翅求偶,成对钻入地下建筑新巢,成为新的蚁王、蚁后繁殖后代。繁殖蚁从幼蚁初具翅芽至羽化共七龄,同一巢内龄期极不整齐。兵蚁专门保卫蚁巢,工蚁担负筑巢、采食和抚育幼蚁等工作。蚁巢位于地下0.3-2.0m之处,新巢仅是一个小腔,3个月后出现菌圃―草裥菌体组织,状如面包。在新巢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发生结构上和位置上的变化,蚁巢腔室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个体数目达200万以上。黑翅土白蚁具有群栖性,无翅蚁有避光性,有翅蚁有趋光性。天敌有螳螂、山青蛙、蝙蝠以及各类蚂蚁、蜘蛛等。
分布与危害
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长江以南各省市地区,可为害松、杉、油茶、泡桐、板栗等林木以及樱花、梅花、桂花、海棠、蔷薇、蜡梅等多种花木。 此虫营土居生活,是一种土栖性害虫。主要以工蚁为害树皮及浅木质层,以及根部。造成被害树干外形成大块蚁路,长势衰退。当侵入木质部后,则树干枯萎;尤其对幼苗,极易造成死亡。采食为害时做泥被和泥线,严重时泥被环绕整个干体周围而形成泥套,其特征很明显。[2]
防治方法
(1)人工挖巢。 在追挖过程中,要掌握挖大不挖小,挖新不挖旧,对白蚁追进不追出,追多不追少的原则 ,一定要挖到主巢,消灭蚁王、蚁后和有翅繁殖蚁。才能达到追挖的目的。 (2)灯光诱杀。 每年4-6月间有翅繁殖蚁的分群期,利用有翅蚁的趋光性,在蚁害发生区域可采用黑光灯诱杀。 (3)保护与利用天敌。 (4)药剂防治。 ①压烟灭蚁。将压烟筒的出烟管插入主道,用泥封严道口,再把杀虫烟剂放入筒内点燃,扭紧上盖,烟便自然沿蚁道压入蚁巢,杀虫效果良好。 ②喷洒灭蚁灵。准确勘测蚁道、蚁巢,在蚁活动的4-10月间,喷施灭蚁灵,每巢用药3-30g,可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 ↑ 黑翅土白蚁的活动规律及白蚁防治方法知乎
- ↑ 黑翅土白蚁有毒吗搜狗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