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鸡蛋(吴龙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鸡蛋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鸡蛋》中国当代作家吴龙飞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鸡蛋

中国人吃鸡蛋由来已久。远古人摄食鸟卵。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两千多年前的墓葬中也出土过鸡蛋。中国人是文化文明的民族,更是饮食文明民族。外国人摆饰不好的猪头、大肠、猪蹄、猪肚、鸡头、鸡爪、鸡架等到中国人手里,经亦食亦药的佐料一调,顿成难得的美味。每个家庭主妇都会做几个拿手好菜,东西南北中各有风味。吃鸡蛋的方法就更是花样百出,不同地区还有各自的特色

我们中原地区吃鸡蛋,煎、炸、烹、炒,可生可熟。白水煮鸡蛋、茶叶蛋、荷包蛋、虎皮蛋、煎鸡蛋、鸡蛋糕、鸡蛋膏、蛋卷、··蛋挞、蛋黄派、蛋花汤,鸡蛋拌面可以摊鸡蛋煎饼,鸡蛋和面可以擀鸡蛋面,鸡蛋卷膜。炒鸡蛋能炒出番茄鸡蛋、尖椒鸡蛋、木须肉。鸡蛋可以熟着吃,可以半生半熟吃,开水冲鸡蛋,加上麻油、盐,当地叫鸡蛋茶,可以去火消炎,也可以直接生吞鸡蛋,据说能去火。农村人说鸡蛋“缺八月不缺腊月”,一方面是传统养鸡,夏天炎热鸡嬎蛋[fàn dàn]少,鲜蛋也不好保存,国人便采用腌咸鸡蛋来防止鸡蛋腐败。南方人还用熟鸡蛋捣蒜泥作为一道简易菜品。

说起吃生鸡蛋,我老家还有一段趣闻。有一户农家养了两只母鸡,主人经常发现鸡蛋不翼而飞,家里又很少进生人,当时农村也没有什么野生动物,就是动物偷吃了鸡蛋,总得留点蛋壳什么的,闹了好长时间,疑神疑鬼,甚至骂街,终于有一天,主人发现偷吃鸡蛋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10岁的女儿,她每天趁大人不在家,将生鸡蛋生喝了。时间是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候农村穷,没吃没喝,搁现在,一番加工孩子还不好好吃呢。这件事发生在身边,印象极其深刻。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老家农村,人多地少,粮食不够吃,当地没有山,没有海,没有工业,农民没有钱,吃饭没有副食补充,粮食很金贵。每家每户喂几只鸡,因为粮食少,也舍不得喂鸡,几只鸡靠吃点草种、小虫、菜叶儿,也不怎么嬎蛋,嬎点鸡蛋也舍不得吃,总是攒着,留给客人或生病的人,或者是奶水不足的幼儿。那个时期鸡蛋在农村虽然不罕见,但却是宝贝,金贵得很。

我家老五1970年出生,听母亲说,老五出生后母亲没有奶水,我小弟是靠喂炖馒头片养大的,就是蒸点麦面馒头,去皮,切片,风干,每次吃时,炖软成糊喂给弟弟吃,那时候白糖红糖要靠供应,不够吃,就用糖精,吃鸡蛋的机会非常少。当时当地没有奶粉,有炼乳,但没有钱买,不过弟弟后来依然长得高高胖胖。不过,说实话,真的记不起小时候吃鸡蛋是个什么味道

后来上初中,高中,当时中国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民粮食产量出现增长,农民喂养的鸡鸭鹅也稍微多了一点,农村还出现了万元户,那时候的万元户凤毛麟角,就像今天的企业家。我们村也有万元户,每天美美地白馒头吃饱,还能任性地就个鸡蛋、鸭蛋什么的,但不是家家都能如此。当时我父亲已经病退,我们兄弟三个都上学,光有出,没有进项,基本上还是饥寒交迫,父亲身体不好,家里几只鸡偶尔嬎个鸡蛋,也都专留给父亲养身子。每到开饭,鸡蛋出锅,母亲说,谁谁,你吃一个吧,我们兄弟三人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不喜欢吃鸡蛋,不喜欢那味儿。”一连好多年,家人以为我们真的不喜欢鸡蛋那味儿。也许家里人都明白,只是大家谁都没有说破。我们也没有见母亲吃过鸡蛋。

我高中毕业那一年,就是1990年。我们村一百多口人,加上我有三个高中毕业生。当时我家最困难。那时候农村上高中的孩子本就稀少,我们村里很重视孩子上学,尤其是我父亲。我真是每顿七成饱稀汤寡水地熬了好多年。那几年真的没有把鸡蛋当营养食物正儿八经地吃过。我有一位堂叔,家里条件比我家好,闺女和我一届,高考结束,家长谈起孩子的生活,他说,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他闺女一年吃了300多个鸡蛋,不但雷倒了我,也雷得我家人一句话都没有。这件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刻骨铭心。

当然考上大学与吃鸡蛋没有成正比,当年我们当地十里八乡几十年来就我一个人上了大学。堂妹当年嫁人。

后来父亲还是走了,62岁,走时贫困、潦倒,骨瘦如柴,但父亲留给我们的爱却丰如泰山。

我上大学期间我小弟在老家试着电子控制电孵化小鸡,我当时从校友那里联系到安徽农学院养殖系一个热心的教授,获得了不少重要信息以及电子设备采集渠道,帮了小弟不少忙。有一年春天我回家探亲,正赶上五弟的炕房出小鸡,每天要出几千只,自然变蛋(受精鸡蛋孵化末期淘汰的含有幼鸡胚胎的蛋)不少。那时父亲已经去世,我上学非常困难,身子弱得很,母亲和姐姐经常担心风都能把我刮倒。弟妹用变蛋招待我,她一次煮了40个变蛋,煮熟后去壳再煎炒,被我一顿消灭光。想想那是真饿了。

95年我在南京进修学习,有一次一位丹阳的姑娘在工厂里生产时将右手五个手指全切断,急诊到我进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454医院急诊,做断指再植,手术从上午9点钟开始,中间不换医生,饿了渴了就在手术台上由巡回护士喂水和牛奶、面包。加上血管再植失败又再植,手术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结束。七八个医护人员洗洗弄弄,抽支烟已经到六点钟,当时是冬天,大家又累又饿又冷。找吃饭的地方都很难。当事厂家实在过意不去,非要请大家吃饭。他们提前找了一家自助餐饭店。标准每人20元。那时候一般人工资收入也就几百块钱。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自助餐,地县级城市还没有这个新生事物。当时知道的就是,尽你吃,随便挑着吃,只有一点,就是不能浪费。那年月,几十样子菜,荤是荤,素有素,排成几排,保着温,真是开眼界。我吃得很饱,光鸡蛋就吃了8个,一碟一碟的鸽子汤我就喝了4份。如今想起来都觉得好笑,现在的自助餐不知比那时要高档多少倍!

再后来我和三哥都进城工作、安家,结婚、买房、生儿育女。母亲老了,就在三哥、我、五弟、姐姐家居住,衣食无忧。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绝大部分人口真正地解决了温饱问题,城里人已经为三高发愁。

我的大宝1997年出生,那时候市场上已经有充足的奶粉,鸡蛋每天一枚绝对没问题,不管是煮白鸡蛋,还是炖鸡蛋膏都足吃。再后来母亲近90高龄和我一起住,吃鸡蛋或煮或炖都是每天的基本伙食。

2017年二宝出生,中华民族已经进入太平盛世,物资极大丰富,以前卖鸡蛋按个数买,论斤买,如今成板成板(一板30枚鸡蛋)地往家搬,还出现了“笨鸡蛋”。只要孩子喜欢,吃鸡蛋已经只有下限,没有上限,每天最少食用一枚鸡蛋,没有上限。我也没有了以前的“毛病”,已经不烦鸡蛋的那个味儿,想吃尽吃。

五十年沧桑巨变,一枚小小的鸡蛋从金贵到普普通通上餐桌弹指一挥间。生逢盛世,何其有幸!然漫漫历史长河又能有几多盛世?又有多少人能幸逢盛世?真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毛泽东那老一辈革命家赴汤蹈火,血荐轩辕,为我们开万世太平![1]

作者简介

吴龙飞,男,1969年出生,1993年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毕业,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