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脊椎动物鸟纲鸭科,雁亚科鸟类的通称。为大型游禽,但善于飞行。大小、外形一般与家鹅相似或较小。嘴宽而厚,嘴甲也较宽阔。啮喙具有较钝的栉状突起。多数种类的体羽以浅灰褐色为主,并布有斑纹。以植物的嫩叶、细根、种子为食,有的也喙食农田谷物。为我国常见的候鸟,如鸿雁、豆雁、白额雁等。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的西伯利亚一带,秋分后又飞往南方。雁在北方筑巢繁殖,巢极为简单,在水边用芦苇和水草架成,呈盆状,内铺1层羽毛。雌雁1次产卵7~8个,约经4~5周后,雏雁破壳而出,可在水中游泳觅食,夏天即能飞行。雁群南飞时,以老雁做头雁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队形,利用上升气流在空中滑翔,以节省体力。变换队形,替换头雁,有利长途飞行。旅途休息时,以鱼、虾、水草等为食,由老雁放哨,以防敌人袭击。约经1~2月,方抵南方热带地区。

中文学名 雁拉丁

学名 Anser cygnoides

别 称 大雁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亚 科 雁亚科

[1]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生活习性 3 常见物种 4 基本特征 5 用途 6 相关古诗词 7 文化习俗

形态特征

鸟纲,鸭科,雁亚科种类。是大型游禽,大小似家鹅,雌雄羽毛相似,在我国雁类常见种为豆雁(Anser fabalis)又名大雁。这种雁上体褐色、下体白色。嘴黑,尖端有一黄斑,羽翼大多色浅,脚上有蹼。

雁是候鸟,繁殖地在欧洲和西位利亚一带,天气转冷,雁集群南飞越冬。远至东南亚、南洋群岛。迁徙时雁群排为一行,或呈人字形。迁徙途中,以鸣叫互相联络,夜宿时,有专雁进行警戒,一旦发觉敌情,则发出惊叫声,使雁群急速飞向空中。南飞途中,停落的雁群常在陆地觅食,对刚破土的麦苗造成一定的破坏。到达越冬地后,便开始交配,第2年北飞回到繁殖地,在5~6月产卵。雁用芦苇和杂草在水边、沙滩等地筑巢,雌雁一般产卵4~6枚,雌雁孵卵,雄雁守护警戒。孵化期一般4~5周。初孵小雁,羽毛丰满,能走会叫,亲鸟无喂食习性,3天后雏雁就能随双亲戏水觅食,到7月下旬,小雁长出翅膀,并与成鸟生活在一起。

除豆雁外,雁类中常见的还有鸿雁(A.cygnoids)、灰雁(A.anser)、斑头雁(A.indi-cus)、和白额雁(A.albifrons)等。家鹅就是由古代的鸿雁和灰雁驯化而成的。 雁属的鸟在雁形目中体形大,体重重,飞行时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但不及天鹅属的脖子修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脚为粉红色或橘色,喙为粉红色、橘色或黑色;成鸟重量分布约在1.2公斤至4.1公斤。

大雁是雁属鸟类的通称,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嘴的基部较高,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嘴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嘴甲强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颈部较粗短,翅膀长而尖,尾羽一般为16~18枚。体羽大多为褐色、灰色或白色。全世界共有9种,中国有7种,除了白额雁外,常见的还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民间通称为“大雁”。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类群之一,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有时边飞边鸣,不停地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中国古代有很多诗句赞美它们,例如,“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陆游的“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韦承庆的“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南中咏雁》);“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吕氏春秋》)等。

生活习性

以野草与种子为主食,在觅食过程有时会摄取到小虾,田螺或者鞘翅目昆虫。喜在淡水的沿水岸水生植物或水岸植物稠密区觅食,淡水域为其活动范围其活动范围,也会生活在人类的水田与鱼塘间。 雁属的10个种都分布在北半球,它们都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它们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 雁属鸟类多为一夫一妻制,甚至是终身一侣,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

常见物种

雁属列表

中文学名 鸿雁 界 动物界

拉丁学名 Anser cygnoides 门 脊索动物门

别称 原鹅、随鹅、奇鹅、黑嘴雁、沙雁、草雁 纲 鸟纲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目 雁形目

英文名称 Swan Goose 科 鸭科

体长 90厘米左右 属 雁属

体重 2.8-5千克 种 鸿雁




中文名称 粉脚雁 界 动物界

拉丁学名 Anser brachyrhynchus 门 脊索动物门

别称 粉足雁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命名时间 Baillon, 1834 纲 鸟纲

外文名称 Pink-footed Goose 亚纲 今鸟亚纲

身长 60-75厘米 目 雁形目

体重 2.2-2.7千克 科 鸭科

翼展 145-160厘米 属 雁





中文学名 豆雁 界 动物界

拉丁学名 Anser fabalis 门 脊索动物门

命名者及年代 Latham, 1787 纲 鸟纲

英文名称 Bean goose 目 雁形目

别称 大雁、麦鹅 科 鸭科

体长 69-80厘米 属 雁属

体重 3千克 种 豆雁

亚种 5亚种




中文学名 白额雁 界 动物界

拉丁学名 Anser albifrons 门 脊索动物门

命名者及年代 Scopoli, 1769 纲 鸟纲

英文名称 Greater White-fronted Goose 目 雁形目

英文名称 White-fronted Goose 科 鸭科

体长 64-80厘米 属 雁属

体重 2-3.5千克 种 白额雁

别称 大雁、花斑雁、明斑雁 亚种 5亚种



中文学名 小白额雁 界 动物界

拉丁学名 Anser erythropus 门 脊索动物门

别称 弱雁 纲 鸟纲

体长 53-66厘米 目 雁形目

翼展 120-135 厘米 科 鸭科

体重 1400-2300克 属 雁属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种 小白额雁

英文名称 Lesser White-fronted Goose 亚种 无亚种





中文学名 灰雁 界 动物界

拉丁学名 Anser anser 门 脊索动物门

别称 大雁、沙鹅、灰腰雁、红嘴雁,沙雁,黄嘴灰鹅 纲 鸟纲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目 雁形目

英文名称 Greylag Goose 科 鸭科

体长 70-90厘米 属 雁属

翼展 147-182厘米 种 灰雁

体重 2.5-4千克 亚种 2亚种



中文学名 斑头雁 界 动物界

拉丁学名 Anser indicus 门 脊索动物门

别称 白头雁、黑纹头雁 纲 鸟纲

命名者及年代 Latham, 1790 目 雁形目

英文名称 Bar-headed Goose 科 鸭科

体长 62-85厘米 属 雁属

体重 2-3千克 种 斑头雁




中文学名 雪雁 体重 雄雁2700g,雌雁2500g

拉丁学名 Snow Goose 门 脊索动物门

别称 雪鹅、白雁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二名法 Chen caerulescens 纲 鸟纲

分布区域 繁殖于北美洲的北极地区,南至墨西哥过冬 亚纲 今鸟亚纲

命名时间 Linnaeus, 1758 目 雁形目

身长 66-84 cm 科 鸭科

翼展 135-170cm 属 雁属

界 动物界 种 雪雁




中文名称 细嘴雁 界 动物界

外文名称 Ross’s Goose 门 脊索动物门

别称 罗斯鹅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二名法 Chen rossii 纲 鸟纲

拉丁学名 Anser rossii 亚纲 今鸟亚纲

命名时间 Cassin, 1861 目 雁形目

身长 57-64cm 科 鸭科

翼展 114cm 属 雁属

体重 860-2040g




中文学名 帝雁 门 脊索动物门

别称 蓝雁、蓝雪雁、皇雁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命名时间 Sevastianov, 1802 纲 鸟纲

二名法 Anser canagicus 亚纲 今鸟亚纲

分布区域 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海岸苔原,过冬南移到美国西部和堪察加半岛 目 雁形目

身长 46cm 科 鸭科

翼展 110cm 属 雁属

界 动物界 种 帝雁

分类

鸿雁Anser cygnoides

粉脚雁Anser brachyrhynchus

豆雁Anser fabalis

白额雁Anser albifrons

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

灰雁Anser anser

斑头雁Anser indicus

雪雁Anser caerulescens

细嘴雁Anser rossii

帝雁Ansercanagica

[2]

基本特征

雁goose复数作geese。 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雁亚科(Anserinae)雁属(Anser)和黑雁属(Branta)大型北半球水禽,分别称为灰雁及黑雁,合称真雁。大小和体型处于大型鸭类与天鹅之间。其水栖习性不及鸭和天鹅。两性羽色相似,雄鸟(称gander)较雌鸟大。颈短于体长。喙向前渐尖,基部有瘤状突,嘴板适于咬食草类。腿与鸭和天鹅相比更靠近身体的前部,因而步态更稳。飞行或遇险时,两性均能发出响亮而急促的鸣声。生气时振动颈羽;雄雁击溃敌人后,发出一种胜利的欢呼,与其配对的雌鸟和幼鸟亦鸣叫以响应之。 雁终生配对。在地面上筑简单的巢。每窝产3~12枚表面粗糙的白色卵。孵化期24~33天。雌鸟抱卵,雄鸟警戒。长着绒羽的幼雏孵出后几乎立即能自己觅食,但在第一个夏天尚需双亲照料。野生状态下可活10~15年,笼养者可活30多年。迁徙性极强,飞到远离繁殖地的南方的固定地点越冬。迁徙中的雁被人视作季节变化的先兆。飞行力强,能高飞,迁徙时排成V形队伍。许多形雁的水禽亦俗称为雁,如鹊雁、草雁、栖鸭和憨鲣鸟等。

用途

据了解,雁肉属于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千金食治》、《本草纲目》等十多部药典中均对雁肉有详细记载: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肾、肝,祛风寒,壮筋骨,益阳气。当然,根据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真正的野生大雁是禁止捕食的。据了解,国内真正能飞又能吃的大雁只有向海大雁。大雁的羽绒保暖性好,又非常轻软,可作枕、垫、服装、被褥等填充材料,比较硬的羽毛可用来加工成扇子及工艺品等。 [4]

相关古诗词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诗经·鸿雁》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三国】曹操《蒿里行》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唐】李白《菩萨蛮》 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唐】王昌龄《寄穆侍御出幽州》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唐】刘禹锡《秋风引》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唐】李颀《送魏万之京》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使至塞上》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唐】白居易《题岳阳楼》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唐】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唐】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唐】李商隐《霜月》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宋】李清照《声声慢》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元】元好问《摸鱼儿》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毛泽东《五古·挽易昌陶》 《解连环·孤雁》 作者:张炎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元好问《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文化习俗

雁与衡阳

人文源流相传北方的大雁因惧怕塞外的凛冽的寒风,便成群结队往南迁徙,它们飞越千山万水,来此气候温和,风景秀丽之地,安营扎寨、停歇栖息,这就是雁城衡阳。据说大雁经常聚集在回雁峰下的湘江滩岸上,即潇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今回雁峰公园石刻载,某年冬天有群大雁栖息于衡阳某山,因一雄雁被猎人射死,一雌雁也撞死山头,故不肯飞走,整日在城市上空哀鸣,发出很凄切悲凉之声。人们不知怎么回事。过了冬,人们怎么驱赶都不飞走。当时的县令就贴出一张悬赏榜来解决。后来,回雁峰某长者听出了大雁的哀鸣声很悲伤,就到大雁经常栖息的地方走访猎户看有谁有没有射死大雁,并找到那猎人揭了榜。于是,县令惩罚了那个猎人,并颁布法令:不准射杀大雁,且在山上雕筑大雁像立碑挽诗及在雁峰寺焚香三日超渡,那群大雁才飞走。此后每年大雁南飞,飞经雁峰山仿佛都听到那双死去大雁哀鸣招唤声,都不再南飞,便栖息在雁峰上渡冬。不少文人墨客都在寺内题写不少挽雁诗。故范仲淹词云:“衡阳雁去无留意”。至今衡阳民间有不准射杀大雁的习俗。 [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