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陈秀喜(1921年-1991年),台湾女诗人。经历过从日文书写转换到中文书写的时期,曾任“笠”诗社社长,于1973年写的〈台湾〉一诗,曾被梁景峰改编歌词,更名为〈美丽岛〉,并由李双泽作曲,民歌手胡德夫等人演唱。她有“台湾第一位女诗人”以及“台湾女性主义诗人的先驱”之誉。
经历
1921年出生于新竹,生父陈买年轻时服务于新竹糖厂,她是家中第八个小孩,被母亲送给同乡且住在附近的人陈金作为为养女,养父经营印刷厂,家中宽裕,曾请一位家庭教师教她读汉文[1],毕业于新竹女子公学校后,并未继续升学,但16岁时以日文撰写诗歌俳句,20岁在日语讲习所担任讲师[2]。
1942年她与员林人张以谟先生结婚,不久先生辞去彰化银行新竹分行的工作,改去上海的三井洋行服务,两人一同搬往上海,之后又在杭州住了一年[1],但是由于婚姻生活并不如意,转而寄情在诗文的创作,这时期所创作的〈棘锁〉、〈灶〉、〈玫瑰〉等诗,都与其现实生活经验有关[3]。1946年两人抱著两个月大的大儿子回台,之后在养育两男两女,管理家事之外,自修中文[1]。
1967年在吴瀛涛的介绍,加入笠诗刊社,数年后当上社长;在1970年于东京出版日文古典诗集(又名短歌集)书名为《斗室》,在1971年出版第一部中文诗集,1975年又在东京出版日文译诗集《陈秀喜诗集》;并在1976年诗人节,获颁“优良诗刊奖”[1]。
1977年,乡土文学论战发生,她在1973年创作的诗作〈台湾〉被淡江大学教师梁景峰改写为校园民歌〈美丽岛〉,由李双泽作曲,民歌手杨祖珺、胡德夫等人传唱[4]。1978年以〈我的笔〉获得美国诗作竞赛第二名[2],同年陈秀喜因婚姻变故自杀、声带受损[5],后来终于决定离婚,从台北天母搬往关仔岭明清别墅,取名“笠园”[4]。1979年因为美丽岛事件的牵连,〈美丽岛〉一度遭到禁唱,陈秀喜也蒙受池鱼之殃,上了黑名单[3]。
1985年,她再度结婚迁居嘉义市,但同年底因婚姻不谐离婚,离婚官司诉讼多时,陈秀喜身心俱疲[6]。
1991年,陈秀喜逝世,终年70岁。在她死后的1992年,家属设立“陈秀喜诗奖”,于每年母亲节颁奖,得奖者包括了杜潘芳格、利玉芳、江文瑜、张芳慈、江自得、詹澈等后辈诗人[4]。
著作
她的诗作与内涵有四个主题:母爱与亲情的慈蔼光辉、青春恋情追求的表白、挣脱父权的先进女权主义护卫者、乡土情与国族爱[4]。
- 1971诗集覆叶。台北:笠诗刊社。
- 1974树的哀乐。台北:笠诗刊社。
- 1975陈秀喜诗集,大野芳译。东京都:陈秀喜来日记念诗集刊行会。
- 1981灶:陈秀喜诗集。高雄:春晖出版社。
- 1989玉兰花:陈秀喜诗文集。高雄:春晖出版社。
- 1997
改编
她的作品常被改编成歌曲,除了1978年〈台湾〉被改编成〈美丽岛〉外,在1964年有〈雨中思情〉、〈潇洒的你〉;1977年金韵奖的〈青鸟〉、〈山与云〉[1]。
语录
- “我的日语讲得好是一种悲哀,我的故乡被殖民过的伤痕还存在……”[7]
影片
相关研究
- 陈玉玲,1997,台湾女性的内在花园:陈秀喜新诗研究。竹堑文献:6-25。
- 戴宝珠,2002,一株树的文化寓言:陈秀喜战后新诗的反殖民内涵与呈现。静宜人文学报:65-90。
- 李魁贤,1998,陈秀喜年表初编 (续)。笠:124-43。
- 李元贞,1997,从“文化母亲”的观点论:陈秀喜与杜潘芳格两位前辈女诗人的精神映照。竹堑文献:26-30。
- 林梵,2000,大家的陈姑妈:陈秀喜的人与诗。联合文学 16:55-56。
- 阮美慧,1996,笠诗社跨越语言一代诗人研究。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
- 阮美慧,2002,台湾精神的回归:六、七○年代台湾现代诗风的转折。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博士班博士论文。
- 王惠萱,2002,台湾现代女诗人作品主题研究。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
- 郑慧如,2002,陈秀喜诗中的伦理与自我。竹堑文献:16-37。
- 张惠婷,2017,斗室里的星空──陈秀喜短歌研究。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硕士论文。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陈秀喜自传. 国立东华大学 数位文化中心. 1984-09-16.
- ↑ 2.0 2.1 庄永明,林秋满. 台湾心女人. 远流 . 2000: 127.
- ↑ 3.0 3.1 跨国界的女诗人─陈秀喜(1921-1991).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 ↑ 4.0 4.1 4.2 4.3 莫渝. 人物/台湾第一位女诗人陈秀喜. 民报. 2015-09-02.
- ↑ 洪淑苓. 思想的裙角: 台湾现代女诗人的自我铭刻与时空书写.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4-05-20: 211.
- ↑ 李魁贤. 陈秀喜年表初编.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997: 210.
- ↑ 人物志. www.hcccb.gov.tw. [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