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秀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秀骥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陈秀骥

别名;稚驹

国籍; 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52年8月

陈秀骥,字稚驹,号壶客、老骥、五之斋主。1952年8月生, 江苏如皋人。八十年代初,曾得著名书法家费新我韩天衡先生指授,艺道日进。[1]

如皋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人物简介

多年来力攻行草,旁及篆隶,崇尚传统,重视个性,日渐形成了大气磅礴,风流儒雅的书风。其行草,潇洒之中见沉稳,畅达之中具雄强;其篆隶,凝练飘逸、典雅醇和。书法五体皆备,颇具大家风范。曾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现代书法》、《书法》等报刊发表,并有作品刻碑、出版、在国外展出。近年,应邀举办了七次个展。1997年以来,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大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江苏省书法精品晋京展等。出版有《五之斋书法作品集》、《五之斋吟草》、《陈秀骥书陶渊明诗文》等多部专著。《人民日报》(海外版)、《书法导报》等全国多家媒体分别专题报道了其书艺业绩。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国画院特聘书法家,如皋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高级美术师。2013.1南京银行发布大屏宣传。

社会评说

他1952年出生在江北小村一个叫车马湖的地方,据传说,那里曾经因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携美女西施弃车马而登舟赴齐国而得名;他在苏北小城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这个小城叫如皋,这里曾经出现过词人王观、戏剧家李渔、才子冒辟疆、一代名媛董小宛……他从七,八岁起,拿着一支毛笔从江北小村来到苏北小城,又从苏北小城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陈秀骥生在农村。七、八岁时父亲教他把笔写字。动乱时代,他含着泪看着"造反派"查抄"四旧"书籍,他悄悄"偷"回两本书:一本隶书《曹全碑》,一本线装绘图《唐诗三百首》。在那个文化贫瘠的时代,这两本书的作用太大了。陈秀骥捧着这两本泛黄的旧书,忘却了挑粪推车的劳累和父亲被戴高帽游斗的悲愤,一头扎进了汉碑唐诗之中。中学毕业,他务农八年。日出而作,日落而"墨"。读书写字是他遣发时日的唯一嗜好。"略翻书数则,便无愧三餐",一幅隶书联句道出了他多年的奋斗历程。1975年,他怀着大学的美梦,作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告别父母,来到千年古城的百年老校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他对知识的认识太局限,故而"胸中有字,手中无字"。他又重新从颜楷入手,上溯"二王",旁及篆隶,简牍。如此循序渐进,默探冥求,渐渐步入了书法艺术的殿堂。1982年,他专程赴姑苏问艺于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先生对其字细观慢评,并当场为他写下了"心织"二字。他如醍醐灌顶,顿悟"心织笔耕"才能走进属于自己的那片化境。一次上海韩天衡先生看了陈秀骥的作品,赞其落笔大胆,洒脱豪放,并赠书一幅"万古在怀日有得,一生知足天马游",嘱他多近颜书,以求浑穆沉雄之风。1994年在南京观看书展,蜚声海内外的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尉天池先生看了他的作品,嘱其"气候已成,务在博览"。陈秀骥心领神会,临池之余,他啃四书五经,诵唐诗宋词;读《文心雕龙》,《诗品》,《诗话》;公余之暇,他上黄山,"天都峰觅神仙踪",等岱岳,"笑拍丹崖咏新作",游北国"朝临长白山,午游松花江",上岭南"南国谒五羊"。"千卷益志,万里增知"。胸襟为之开阔,识见由此宏深,艺术境界得到了新的拓展。"一开始,在书法之路上我也曾陷入困境,走入迷茫。七、八十年代,我自以为写得不错了,在上海《书法》杂志投稿,连续十年,年年退稿,心灰意冷。发誓再不给《书法》投稿了"。"1992年春天,参加青岛中国书协首界培训班,在刘艺孙伯翔王冬龄曹宝麟等老师的指导下,几乎是从头开始,终于找准了方向,拨正了路子,为以后书风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天道酬勤"。陈秀骥的艺术人生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1992年底,他四十岁生日,在如皋举办了首次个人书法作品展;其后他又先后在南通,连云港,扬州等地举办过七次个展。2002年,他的作品入选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大展。2003年,与陈秀骥素昧平生的上海《书法》杂志胡传海总编向他约稿,终于为他打开了十年未进的大门。他的自作诗行草册入选第二届全国行草大展;他出版了第一本自作诗集《五之斋吟草》,出版了《五之斋书法集》,行书册《陈秀骥书陶渊明诗文》。他被聘为江苏省国画院特邀书法家。2004年,他荣获南通市文学艺术政府奖;七月被评为南通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2004年作品入选"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2004年4月,《书法导报》精英出场专版介绍他的书法业绩。2004年11月,行草条幅《文心雕龙句》入选当代江苏书法精品晋京展,2005年初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白首始作金陵客,江边一笑无人识"。2005年,他从江北小城举家迁居六朝古都南京。在位于南京凤台南路的"五之斋书法工作室",我们又一次见到了陈秀骥先生,年近花甲的他成了一名日渐成熟的艺术家。2007年九泽龙书画研究协会在北京成立。唐国强任主席,陈秀骥与赵嘉符张坤山胡抗美张清智路世明毛选选陈泽坤任副主席。2009年,《陈秀骥楷书〈弟子规〉》、《陈秀骥隶书郑板桥自叙》,《陈秀骥隶书郑板画竹记》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陈秀骥的书法,以行草,隶书见长。间尔有篆籀之作,亦古朴秀润,若信手拈来。有人曾称赞他的字不温不火,有儒雅休闲的书卷气。已故南通大学教授,著名艺术评论家周溶泉先生评其字:"墨气四射,笔态生姿"。"他的行草,气势奔放,恣肆狂纵,富有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顾启教授评价:"秀骥真,草,隶,篆四体皆备,尤以行草见长,观者驻足,行家称善。用古代书论"横风疾雨"言其清劲俊拔,飘瓢不凡来评价,不为言过。"是的,在五之斋书法工作室,从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看到二王的妍美,颜鲁公的沉雄,怀素的跌宕,张旭的狂放,杨凝式的静穆,米沛的豪放,黄庭坚的开放。阅历有了,学养有了,心境有了,其作品怎能不令人感佩,敬服。"独坐堂阶天高月满,忽被书册古到今来"。书家以文史营养,此乃行家共识。陈秀骥读书甚多。自云"独坐堂阶天高月满,忽被书册古到今来"。他的作品涉猎《周易》,《诗经》,《孟子》,《庄子》,陶潜,刘勰,李白,杜甫,苏轼,王冕,关汉卿,朱柏庐,沈周,石涛,袁枚,郑燮直至鲁迅于右任的诗文,可谓博览级观。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新闻学院古典文学教授林岫说过:书法家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书法作品除却笔墨技巧,说到底,是书法家理想追求,学识修养和气质情感的载体。如果一个书法家笔下尽是前贤诗词,录完唐宋录明清,看不到当今书法家对时代鲜活的感悟和心声,如何高扬当代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当今,书家抄录古人成句的很多,能写自家诗文的甚少。陈秀骥不仅善书,还擅长作诗。"五之斋头诗,长啸干青云,高蹈风尘外,佳句挹清芬。既有五柳意,复作谪仙吟,东坡豪情在,随园行灵真。"这是顾启教对陈秀骥诗作的评价。他的作品多为其自作诗,或写其人生,或伏其悲欢,或述其所悟,皆为性之所至,情之所遣,涵养之所发,信念之所结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