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韓天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韓天衡
出生 1940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號豆廬、近墨者、味閒
職業 藝術 畫家 書法家
知名作品 《靜月竹鳥》
《韓天衡印選》
《韓天衡書畫印選》
《韓天衡畫集》

韓天衡 [2]

韓天衡生於1940年的上海,擅書法、國畫、篆刻、美術理論及書畫印鑑賞。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長、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韓天衡藝術教育基地校長、上海中國畫院顧問(原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首席顧問、上海吳昌碩藝術研究會會長、吳昌碩紀念館館長、中國石雕博物館館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溫州大學教授、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特聘教授、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特聘教授。

人物簡介

韓天衡,祖籍江蘇蘇州。號豆廬、近墨者、味閒,堂號百樂齋。自幼好金石書畫。師從方介堪、方去疾、馬公愚、陸維釗、謝稚柳、陸儼少諸家。擅行草、篆書及篆刻,國畫以花鳥為主。曾為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創作院院長、中國書協篆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吳倉碩研究會會長、上海中國畫院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為國務院頒發「有突出貢獻專家」。

水墨畫《靜月竹鳥》獲日本第十八屆全國精選現代水墨畫美術展優秀獎。其國畫、書法、篆刻作品先後多次參加過全國性與國際性展覽並獲獎。他曾被英國傳記中心列入《世界名人錄》,被美國傳記協會列入《世界五百精英名人錄》,並出版了《天衡印譚》、《天衡藝談》、《韓天衡篆刻精選》、《韓天衡畫集》、《韓天衡書畫印選》等書畫印作品集及藝術論著20餘冊。在新加坡、日本、香港、台灣、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個人書畫印展多次。

工作履歷

  • 1946年,受父鈞銘公訓導,學習書法篆刻。
  • 1960年從方介堪先生研習書法篆刻。
  • 1963年師謝稚柳、陸維釗、方去疾先生。作品參加西泠印社六十周年展。
  • 1981年任全國首屆書法篆刻展評委,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及國際展覽。同年正式調入上海中國畫字為創作員。
  • 1984年任副院長。
  • 1985年,國畫<吟鳥圖>獲日本國第十八屆全國精選水墨畫美術展優秀獎。
  • 1986年赴新加坡舉辦「韓天衡書畫印作品展覽」。
  • 1989年被選為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 1990年應邀於天津藝術博物館舉辦「韓天衡書畫印作品展覽」。
  • 1991年,書畫印三件作品獲中國美協、中國書協、西泠印社聯辦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展覽」大獎。被聘為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書畫印等作品四件被大英博物館收藏。赴香港舉辦「韓天衡畫展」。
  • 1992年應邀赴日本靜岡舉辦「韓天衡書畫印展覽」,並被授予靜岡市榮譽市民。
  • 1993年被選為西泠印社副社長。
  • 1994年出版《韓天衡畫集》。
  • 1995年所著<中國印學年表>一書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屆辭書評比獎。
  • 1997年止於是年,先後共撰寫出版《中國篆刻藝術》、《天衡印譚》、《天衡藝譚》等著作十餘本;出版《韓天衡印選》、《韓天衡書畫印選》、《韓天衡畫集》等畫冊十餘本。
  • 1998年獲(95-95年)第四屆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
  • 2010年被專業媒體評為「2009年度中國書法十大人物」 [3],並由《書譜》社三十五周年海內外五百七十一家專業機構署名問卷公布為「最受尊敬的篆刻家」及「三十五年來最傑出的篆刻家」(書法為啟功先生)。
  • 2012年首屆《書法》雜誌論壇被評選為當代三十家優秀範本書法家之一。[4]
  • 2014年榮獲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藝術獎」榜首。曾獲日本國文部大臣獎。
  • 2016年被命名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上書法」代表性傳承人。 [5] 曾先後在中國香港、台灣、澳門等地區及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德國等國家多次舉辦個人書畫印系列展覽。作品被大英博物館等國內外博物館、藝術館收藏。
  • 2018年11月13日,西泠印社第十四次社員大會產生了新一屆理事和社團領導班子:韓天衡當選為副社長。
  • 2018年11月,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聘請韓天衡為首席顧問。

作品出版

出版有《中國篆刻藝術》(有日譯本)、《中國印學年表》、《歷代印學論文選》、《印學三題》、《篆法辨訣》、《朝天衡印選》、《韓天衡書畫篆刻》、《秦漢鳥蟲篆印選》、《天衡印譚》、<天衡藝譚>等,著有《書法藝術》、《篆刻藝術》、<畫苑掇英>(合作)電影劇本三部。

藝術評價

書法

他首創的「草篆」在典式篆書中大量使用了草書的表現手法,從而賦予篆書以嶄新的生命力,使篆書更富於運動感和節律美。

一位書學教育家,曾牽動千萬隻習字之手,升華千萬人的書法審美情趣,千萬隻習字之手和千萬人的審美情趣依然不離筆墨紙硯,並和韓天衡的書道墨論匯聚成壯麗的水墨軌跡、文化風景,這並不容易,可是韓天衡做到了。每次目睹書藝大展和上百學子舒心揮毫的書壇盛事,都有這樣的感悟。一位文化人,以飽滿的文化熱情打動了一座城市、一個書壇、尋常百姓、千家萬戶,尋常百姓家以各種文化方式把這種文化行為化為城市的文化記憶、生活的文化積澱和書壇的延續歷史,這並不容易,然而韓天衡做到了。每次在城市的文化律動、生活的文化風采和百姓的文化追求中發現了韓天衡的書論墨香及其文化滋潤,都有這樣的領悟。

韓天衡先生生於1940年,出生於文人輩出的江蘇蘇州,耳濡目染於大家墨韻,潛移默化於書道帖學。韓天衡作為書法主體,他的書藝實踐及其書道探索,已進行了成功的文化積累,給我們一系列深沉跌宕的文化啟迪。

書品與人品並重,為其一。胡問遂重書品,更重人品。他一生勤勉,從小在方磚上揮毫練字,把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放成徑尺大字而日臨百字;以「書不驚人死不休」而暗中自勵;用四年時間臨了顏真卿<自書告身>一千餘遍;「為了諳熟技法,天天揮毫達十個小時,一天需用毛邊紙一刀」。

他真誠相待,在書房中常年掛上「嚴以律己,誠以待人」的自勉聯;學生有求必有助,輔導之中見真誠;他把「率真」兩字印上了《胡問遂書法集》的封面,以示書藝以「率真」為文化定向,他引領了「率真入書化質實」的藝術實踐;當申城大型文化設施落成,他總是奉獻墨寶以示祝賀。他以情動人,說得十分精闢:「書法藝術的高尚之處,正是在於一個『情』字。這才是法外之大法,乃是藝術的真諦所在。這裡寄語後學,切切不能忘記這一點。」他以情入書,雖厚凝雄渾卻情真意切。他平和簡靜,孜孜以求而從容不迫,開拓「自家風貌」而水到渠成,險而不怪,平而不頗,聚墨不狂,結體不野。

國畫

所作國畫講究筆墨意趣,由明清上溯宋,元,復又滲入當今特有的時代精神,表現出新古典主義風格。國畫以花鳥見長。

篆刻

韓天衡的篆刻是一種強烈裝飾的美。他自認為在秦漢工匠之後,從最自然處下功夫是很難奏效的,人工的氣息未必一定與藝術相悖,倒是一定的刻意中包孕的自然之趣,使美顯得更醇,更耐人尋味,而且更凝練。如果說丁敬身們與鄧石如們的裝飾是一種技法的裝飾;而吳昌碩、齊白石則是從不經意處着眼,因而在某一意義上是有意無意地拋棄了形式美的表面效果的話,那麼韓天衡則是想努力回歸,再回到裝飾中去。

其金石篆刻拙中藏巧,動中寓靜,自然含蓄,充分題現了雄,變,韻的情致,風格自成一家,被稱作「韓派」,在當代印壇占有重要地位。

但這已經非復清人的裝飾涵義了。兼通書畫的條件,使他的裝飾更傾向於形式——空間切割的精密與計白當黑的嚴謹;當然還包括出紅流白的精心推度、一絲不苟。韓天衡的印章具有一種平面構成的意蘊,他的眼光不是古典的書法形式的,他好像在用一種西方式的形式觀審着這小小的印面,但所採取的表現方法又是地道的中國味:線條圓潤厚實;強調重心穩定;還有,則是一種信手的趣味。

印章

具有一種平面構成的意蘊,他的眼光不是古典的書法形式的,他好像在用一種西方式的形式觀審着這小小的印面,但所採取的表現方法又是地道的中國味:線條圓潤、厚實;強調重心穩定;還有,則是一種信手的趣味。

國畫大師劉海粟,李可染,謝稚柳,程十髮,黃胄,陸嚴少,等用印多出自韓天衡手筆。曾受中國政府的委託,為上海APEC會議的各21國首腦刻印名章。作品曾獲日本國文部大臣獎、上海文學藝術獎等;所著《中國印學印表》一書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屆辭書評比獎。現為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篆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自幼酷愛金石書畫,從方介堪、方去疾先生治金石及印學;從馬公愚、陸維釗先生習書法;從謝稚柳先生攻國畫及美術理論。

作品賞析


















































































參考資料

  1. 韓天衡國畫作品欣賞. 人民美術網 [2014-12-25]
  2. 韓天衡簡介及藝術大事記, 新浪收藏[引用日期2017-06-29]
  3. 藝術獎——韓天衡, 中國書法家協會.2015-04-27[引用日期2017-06-29]
  4. 藝術獎——韓天衡, 中國書法家協會.2015-04-27[引用日期2017-06-29]
  5. 韓天衡作品展走進山東省博物館 展出近60年精品力作300件,齊魯網.2017-04-27[引用日期201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