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铜驼荆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铜驼荆棘
tóng tuó jīng jí

近义词残山剩水

反义词太平盛世

出 处 :《晋书·索靖传

体 裁成语

释 义 :形容国土沦陷后

残破的景象

铜驼荆棘汉语成语,拼音是tóng tuó jīng jí,意思是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1]

成语用法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同义词】豆剖瓜分,残山剩水,铜驼草莽荆棘铜驼

【反义词】太平盛世

示例

宋·陆游秋夜有感》:“中原何时定?铜驼卧荆棘。灭胡恨无人,有复不易识。”

宋·陆游晓叹》:“未闻含桃荐宗庙,至今铜驼没荆棘。” 陆游《纵笔》其二:“云隔江淮翔翠凤,露沾荆棘没铜驼。”

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昭仪》:“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

明·李逊之三朝野纪序》:“倘读之有兴故国故君之思,怀铜驼荆棘之感者,吾且欲凭吊于断简残编之中,相与悲歌当经也已!”

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诗:“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袖之悲,则居处必不安,试念孝陵、长陵铜驼荆棘之惨,则对越必不安。 ★《清史稿·庄元辰传

现在想来,他是见过大钱和大世面的人,即便失落潦倒了,身上依旧秉承着一种贵气;哪怕铜驼荆棘,也无法磨去那些曾经的教养。★野夫乡关何处·生于末世运偏消——幺叔的故事[2]

成语出处

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3]

晋时索靖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的铜驼叹曰:「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典出《晋书·卷六○·索靖传》。

成语故事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又黑暗的王朝,公元265年(泰始元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定都洛阳。统治集团既腐朽不堪,又激烈地争权夺利,很快亡国,为时仅51年,倘若从灭掉东吴开始计算,则仅36年。

当时有一个名叫索靖的人,早早就看出了西晋存在的严重问题,对它的灭亡作出了精准的预言。

索靖,字幼安,敦煌龙勒(今属甘肃省)人,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是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的姐姐的孙子,父亲索湛担任过北地太守。索靖年少时就有“逸群之量”,与同乡汜衷张彪索介索永在洛阳太学读书,因为才艺过人驰名海内,时人称“敦煌五龙”。因为“博经史,兼通内纬”,索靖年纪轻轻就被举荐为官,拜驸马都尉,随后历任尚书郎、酒泉太守、大将军、荡寇将军、散骑常侍等官职,封安乐亭侯。

索靖看问题细致入微,目光长远。西晋建立不久,就出现了官僚争相夸富、政治腐败等种种社会现象。他认真分析这些现象,预见到天下行将大乱,晋朝将走向衰亡,但自己又无力改变这一局面,于是郁闷不已。一天,他指着洛阳宫门外设置的铜驼,叹息道:“我会看到你们卧伏在荆棘中?”

后来,索靖的预言果然应验。公元291年(太康十二年),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朝政十分昏暗,各方争战不休,持续时间长达16年,都城洛阳(今白马寺以东,即所说的汉魏故城)遭到严重破坏。

公元303年(太安二年),河间王司马颙等举兵进犯洛阳,索靖被任要职,率关陇义兵参加保卫洛阳之战,不幸在战斗中受伤而死,卒年65岁。死后,他被追赠“司空”,谥曰庄。

《晋书·索靖传》中记载:“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 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因以“铜驼荆棘”指山河残破、世族败落或人事衰颓。 [4]

外文翻译

英语 英语翻译: the brass camel covered by thorns

日语 駱駝の棘

参考文献

  1. 铜驼荆棘 .汉典[引用日期2019-12-29]
  2. 铜驼荆棘”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可可诗词网 2018年9月14日 - 典源出处 《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释义用法 晋索靖预知天下将乱,国家将发生变故,指着洛阳宫...
  3. 铜驼荆棘介绍_历史知识_词典网 《清史稿·庄元辰传》:“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试念孝陵、长陵铜驼荆棘之惨,则对越必不安。” 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诗:“铜...
  4. 铜驼荆棘的出处及用法 - 成语词典 - 词典网 成语铜驼荆棘的解释,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