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这是优良条目,点此获取更多信息。

郑凯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凯南
导演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籍贯 天津蓟县
出生 1949年
湖南南岳
职业 影视编剧,导演,制片人
语言 汉语普通话
教育程度 中央戏剧学院
代表作品 过年
找乐
兰陵王

郑凯南,女,出生于1949年生于湖南衡山,原为湖南省话剧团演员,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师资班,在校期间即开始了影视剧的创作,如电视剧本《我的爸爸》由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摄制并播出,电影剧本《清泉》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摄制,剧本《彗星》获首届宋庆龄少年儿童文学奖等。1988年起任万科影视公司总经理和总制片人。曾导演过《男人无烦恼》、《深圳印象》、《冬日情话》等电视剧,策划和监制过多部有影响的影视作品,如电影《过年》、《梅艳芳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日出》、《牛虻》、《空镜子》、《空房子》、《空巷子》、《铿锵玫瑰》、《日落紫禁城》等电视剧。她出品的《空镜子》、《空房子》、《空巷子》、《铿锵玫瑰》、《梅艳芳菲》等女人戏都取得了非常大的影响力,可谓是最懂都市女人心的女制片人。[1]

人物简介

中文名: 郑凯南 职业: 影视编剧、导演、制片人
职务: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 出生地: 湖南衡山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49年
毕业院校: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代表作品: 《过年》、《梅艳芳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任职

郑凯南:导演、制片人,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中国电视家协会电视剧专业委员会委员。

郑凯南,祖籍天津蓟县,生于湖南南岳。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原在湖南省话剧团工作,1986年调入深圳,1988年起任万科影视公司总经理和总制片人。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中国电视家协会电视剧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9年底从万科影视公司退休,改任职业编剧及制片人,现为深圳新原野娱乐传媒公司总经理。[2]

作品访谈

《空巷子》为三部曲延续 郑凯南喜爱万方小说

主持人赵宁:大家都知道《空巷子》是《空镜子》的姐妹篇,先问一下郑老师,做这部剧的时候是延续了一个怎样的想法?

郑凯南:是三部曲,中间还有一个《空房子》,因为《空镜子》我非常喜欢万方的小说,这三部都是中篇,都不长,但是看完以后,作为我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我是同龄人,所以我这个年纪的人特别容易打动。《空镜子》里面曾经有一句话,我走在三月的阳光里,空气中弥漫着细小的颗粒。那么我当时一下就被这个感动了,我就觉得万方的作品不是靠情节取胜的,没有特别死去活来的一些东西,感动人的东西在屏幕上不多见,但是生活中常见这样的东西。我就特别有兴趣把这一类的东西搬上屏幕。这其实大家是司空见惯,一说就有共鸣,但是发现最近的屏幕上还不多见这样的东西。《空镜子》写的是一对亲姐妹,陶虹牛莉演的,我们这个《空巷子》是一对少女,特别单纯的,像一张白纸想往上画画的这么一个年龄段,像刚才说的80、90后的这一些年轻人,但是她们生活的社会和年代又是和今天完全不一样的,观念又是和今天不一样的,她们的天性一样,可是她们受的影响和制约不一样,我就觉得也会给今天的人一些观赏的兴趣吧!

主持人赵宁:就要问一问周一围了,80后,你在看剧本的时候什么感觉?刚才也说到了,尽管也是同龄人的故事,但是毕竟时代、背景已经不一样了。

把故事背景当到一个纺织厂中,感受不同的时代变迁

主持人赵宁:《空巷子》讲了一个发生在纺织厂的故事,这是有特别选择的考虑吗?

郑凯南:是的,原先万方《华沙的盛宴》只是写了某工厂,并没有特指在棉纺厂,但是我觉得首先是荧屏上表现棉纺厂的作品并不多,另外一个棉纺厂女工多,我们又是女孩子,要放在钢铁厂这些地方代表性和表现力就不如棉纺厂扣得那么紧,所以就选择棉纺厂。因为我自己去过棉纺厂,真的是那种机器震耳欲聋的声音,包括我们去拍的时候,还有一些女工在,感觉在里面呆5分钟以后就想往外面跑,温度非常高,而且我们最近在那儿拍一个新片《苏菲的供词》的时候,那个厂已经正式倒闭了。

周一围:终于倒闭了。(笑)

主持人赵宁:毕竟要被时代淘汰掉,去棉纺厂体验的时候,周一围当时什么感觉?

周一围:这个就是传说中的棉纺厂了,很强烈的上一个时代的工厂的印迹还在。

主持人赵宁:很有时代感的地方。

郑凯南:洗澡堂、食堂,每人都是穿一个围裙带着自己的饭,带着饭盒,有的还是那种两层的饭盒。

主持人赵宁:在厂里工作的女工也是活在过去的时代一样。

周一围:很不幸的是,她们几乎没有怎么变,80年代留下的东西,80年代工作的制度、习惯,以及人的状态,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在延续的。

主持人赵宁:有一些是我们坐在这里是理解不了的。

郑凯南:真是。

主持人赵宁:每一部戏拍完以后都会在主创的心目当中留下很深的印象,是一个智慧的东西,现在这部片子跟大家见面了,也算是交出了成绩单,而且大家很喜欢,周一围有一些遗憾,郑总下一步有一些什么样的计划呢?

郑凯南:我自己从我自己的内心来说,我永远是喜欢这一类比较文艺感强的,娓娓道来的,不是特别浮躁的这种作品。我比较追求这个,但是有的时候像市场所需要的,可能更希望那种海面波涛汹涌,海底也是暗流涌动,节奏特别快的东西,所以作为制作方永远是要在这两者中间来争取鱼和熊掌兼得,是件比较难的事情。

主持人赵宁:《空镜子》是很多年以前,当时我觉得制造了一个…

郑凯南:当时也不看好,但是我们把那个剧本搞出来,你跟谁说,谁都说卖不掉,那也是险情,永远不要跟在别人后面走,生活很多,说来说去,也叫生活情感戏,《空巷子》也是,《空房子》、《空镜子》也是,还是取决于角度。

主持人赵宁:还有取决于呈现出来的故事。但是我觉得《空镜子》掀起了一个高潮。

郑凯南:对,突然就是《空镜子》到现在为止我几乎没有听到一个说不好的,几乎是人人都说好,而且收视率特别高,每一桌吃饭,哪怕只有3个人,一说到《空镜子》都说我看过,重播率很高,但是当时确实是,还是一个冷水泡茶慢慢浓的东西,所以有的时候急不得,包括《空巷子》,播出的时候,当然我也很关心收视率,每天的报的,但是有的时候我也不急,我觉得到我这个年龄可能比较稳了,不太急,我就觉得不是一天两天,你像《士兵突击》刚开始也不是像后来…观众的口碑最重要。

主持人赵宁:希望《空巷子》在这一轮跟大家见面之后,能够有更多的朋友去关注它,然后我们不管是用网上下载的方式看电视的方式,买音像制品的方式,大家都可以去看看,重新审视那个年代人们的一些思维方式。今天感谢赵老师,感谢周一围做客新浪,希望下次见到你们的时候,可以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谢谢,感谢新浪网友。[3]

获得荣誉

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选的第五届“全国电视十佳制片人”。

1990年策划和投资制作电影《过年》,1991年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最佳女主角奖;1991年百花奖最佳影片奖、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女配角奖。

1992年投资和制作电影《找乐》,1993年法国南特电影节大奖,获深圳市委市政府特别嘉奖。

1995年制作电影《兰陵王》,获蒙特利尔评委会大奖。1996年获美国洛杉矶桑塔克瑞塔最佳外语片奖;1996年获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金摄影机奖 。

1997年制作30集电视剧《日落紫禁城》 ,1997年金鹰奖最佳长篇电视剧奖提名。

1999年改编乌克兰小说并制作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00年金鹰奖最佳长篇连续剧奖、最佳导演奖和美术特别奖。 飞天奖长篇特别奖、优秀导演、优秀摄影、优秀音乐、优秀照明、评委会男主角特别奖、评委会美术特别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2004年拍摄制作电视剧《兄弟如手足》 ,获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

2011年编剧(与人合作)、制作电视剧《金陵秘事》2012年电视剧金鹰奖入围优秀奖。[4]

主要作品

出品年份 作品名称 出品年份 作品名称 出品年份 作品名称 出品年份 作品名称 出品年份 作品名称
1990年 过年 19927年 找乐 1995年 兰陵王 19966年 减肥旅行团 1997年 日落紫禁城
1999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02年 空镜子 2002年 日出 2002年 铿锵玫瑰 2002年 林海雪原
2003年 空房子 2003年 牛虻 2004年 兄弟如手足 2004年 古城谍影 2005年 梅艳芳菲
2006年 空巷子 2008年 苏菲的供词 2011年 与人合作 2011年 金陵秘事 2012年 闺中密友
2013年 好大一个家 2014年 你是我的眼 2018年 幸福敲了两次门 2019年 一树桃花千朵红 2009  地下地上

人物专访

郑凯南是国内知名的电视剧制作人,目前也是深圳市影视家协会主席。郑凯南加盟深圳新原野娱乐传媒公司担任总经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郑凯南透露,由她编剧的新剧《金陵秘事》已被央视八套购买,计划今年10月底或11月初在黄金档中播出。该剧由秦海璐、修宗迪、曹海军等主演,是一部悬疑侦破大戏。

“当年我们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引领了红色经典改编之路,后来我们的《空镜子》又开掘了当代都市情感生活剧的先河……题材和风格不断变化,以适应观众不断变化的观赏口味。”郑凯南认为,目前中国电视剧产量严重失控,供大于求,产品良莠不齐,没有评价标准,全靠收视率说话。市场竞争惨烈,导致抄袭跟风之势愈演愈烈。但她没有急功近利,而是沿袭了先前万科影视的一贯模式:新的视野,新的开掘,“宁可慢些,但要好些”。

在郑凯南看来,深圳制作的电视剧走出深圳不难,但中国电视剧走出国门依然有难度,“毕竟电视剧是精神产品,我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爱情观与国外观众还是有很大不同,中国电视剧的制作模式和叙事手段也跟外国电视剧不同。”今年郑凯南又策划了几部颇有新意的电视剧,剧还未拍,已经受到几家电视台的青睐和跟进,如反映深圳外来劳务工的《你是我的眼》、反映上海沦陷时期十四五岁的“富二代”舍家抗日的青春励志片《青春热血》、反映都市家庭伦理的《婚姻英雄传》等。[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