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解剖学以探索人体教学中开展的教学方法为目的,提出课堂教学中进行部分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采用随机抽取20xx级1个专科班级,上半学期仅采用课堂教学,下半学期采用部分教学内容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方法,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并比较上下两学期的成绩差异。结果是,采用部分教学内容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学生成绩下学期较上学期明显提高,且收到学生良好的反馈信息。说明,开放性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解剖学知识结构,丰富医学基础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了基础与临床的关联性,同时也促进、调动了其它学科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也可以提高教师综合的教学能力。
人体解剖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开放性课堂教学,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校后第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由于解剖学名词多、内容繁杂,多以描述性语言为主,故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活跃课堂气氛,且当前尸源短缺,标本少,实验示教时,学生多,展示视野较小,往往使学生觉得人体解剖学枯燥,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适应当前倡导的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对开放性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研究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根据研究对象不同,有植物解剖学、动物解剖学和人体解剖学等分支,其中以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最为深入详尽。一般所称之解剖学即指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公元前500年的医书《内经》中即有人体解剖的资料记载。公元前400年,亚里士多德曾进行过较详细的动物解剖。16世纪,维萨里解剖尸体并用肉眼观察了人体器官的形态构造,著成《人体的构造》一书,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开创了现代解剖学。19世纪末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X线透视、B型超声图、电子计算机图形处理、同位素示踪、荧光免疫、冰冻蚀刻等新技术的运用,将解剖学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水平。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等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和重点,又可分为:(1)系统解剖学,研究人体八大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2)局部解剖学,研究人体某一局部区域内(如头部、胸部、上肢等)的结构和器官间的层次关系和毗邻关系;(3)年龄解剖学,研究个体出生后,各发育时期(如婴儿期、青春期等)器官结构的年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4)X线解剖学,利用X线观察和研究人体器官的形态和结构;(5)病理解剖学,研究病变器官形态和结构的改变;(6)比较解剖学,对各类脊椎动物和人的有关器官、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组织学和细胞学可以说是显微镜下的解剖学。
解剖学的发展与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密切相关,同时也推动着生产和医疗的发展。如表面解剖学的兴起推动了对人体体表形态与深部结构对应关系的研究,也为从体表“望、扪”诊查或处理内部器官疾病提供了理论根据。临床医学的发展要求对器官内部形态结构如肺内支氯管的安排、肝内管道的配布等有较详尽的了解,因而掀起对肺段、肝段、肾段的深入研究,进而也使肺、肝、肾等外科手术有了大步前进。解剖学的研究也是分类学、人类学、法医学等研究的基础。在经济建设中,在规划和设计中国的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上都需要中国人民自己的体质常数和标准作参考,这也要求通过对人群作解剖学的调查研究来提供。[1]
人体的骨骼系统是由206块骨头及超过200个关节所组成,约占成年人体重的15%。骨骼构成了人体的支架,支持人体的软组织,赋与人体一定的外形,并承担起全身的重量。如果没有了骨骼系统,人体就无法支撑。骨骼亦具有保护体内重要器官的任务,如颅骨保护脑、胸廓保护心、肺等。骨骼也为肌肉提供了附着面,好让肌肉收缩时能够牵动骨骼作为杠杆,并结合关节引起各种各样的运动。骨的红骨髓有造血的功能,而黄骨髓则有储藏脂肪的作用。骨还是人体矿物盐(特别是钙及磷)的储存库,供应人需要时之用。骨骼的主要功能总括为:支持、运动、造血、储存、保护。
人体骨架是以骨骼为主,并佐以关节、韧带、肌腱、肌肉和关节软骨组成。
人体的骨骼可按其所在位置而分成中轴骨及四肢骨(附肢骨):
中轴骨 四肢骨(附肢骨) 颅骨(包括听小骨及舌骨) 29 上肢骨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64 椎骨 颈椎(7) 胸椎(12) 腰椎(5) 骶骨(荐椎)(1原5) 尾骨(1原3-4) 26 肋骨 12对 下肢骨包括骨盘的荐椎、尾骨、髋骨(肠骨、坐骨、耻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 62 胸骨 1 。
化学成分
骨是由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约占骨总重量的30至40%)和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其次是碳酸钙和氟化钙,约占骨总重量的60至70%)构成,骨的有机物使骨具有韧性,而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骨整体的弹性和硬度也就是由这两种化学成分的比例而决定。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率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成年人的骨含有2/3 的无机物和1/3 的有机物,这样的比率使骨有最大的坚固性。根据力学测定,每平方厘米的股骨能承受170至220千克的抗压(缩)强度(轴向)。由于儿童的骨是有机成分大而无机成分小,故硬度差,但韧性及可塑性大。虽然不易骨折,但却容易弯曲变形。因此,儿童应特别注意良好的坐立姿势。反之,老年人骨中的无机物随年日而增多,有机物却相对地减少,所以骨较脆而易折断,而且不易愈合。因此,老年人不宜从事太过剧烈和幅度大的活动。[2]
骨的形状
人体骨骼的大小不一,但大致上可归纳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及不规则骨。
1.长骨(long bone):长骨大部分呈长管状,一般位于四肢(例:股骨、肱骨),主要在肌肉收缩时,作为杠杆而引起各式各样的运动(特别是幅度较大的运动)。
2.短骨(short bone):短骨的形状近似立方形(例:指骨),主要分布在需要承受较大压力及作灵活和复杂运动的部位(例:腕部、踝部)。
3.扁骨(flat bone):扁骨呈薄板状,面积较大,适合于保护内脏器官(例:颅骨)和作肌肉的附着面(例:肩胛骨)。
4.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不规则骨呈不规则形(例:椎骨),有些内部还含有空气的腔隙,以减轻重量(例:上颌骨)。
骨骼系统简介二—人体骨架
一、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20xx级1个专科班级,上半学期仅采用课堂教学,下半学期采用部分教学内容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方法,课程结束后。
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并比较上下两学期的成绩差异。
二、结果
对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经t检验,2者平均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学生对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2。
表1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组别人数考试成绩(-x±s,分)
期中考试成绩2470..13±15.97
期末考试成绩2479.17±12.62
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相比,p
表2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表(人,%)
反馈意见结果
激发学习兴趣22(91.7)
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24(100)
加深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20(83.3)
对学习没什么帮助0(0)
三、讨论
目前,关于解剖学的教学方法较多。问题教学模式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为主线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缺点是,人体解剖学的内容并非都适合用pbl教学,模式是在纵向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建立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由于人体解剖学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缺乏横向学科知识的支撑,此外还存在pbl是否适合。
专业的教学、教师的技能和精力是否适应、学生是否适应、学校管理部门是否支持等问题。病案讨论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自己分析的思路,通过病例分析,将学科理论知识与相关实践知识融汇贯通,强调了解剖学知识的实用性。病案讨论教学法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加深了解剖学与临床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贯彻启发性原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使教学相长。病案讨论教学法可以有效实现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双向渗透”,提高其学习效果,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但病案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其自身的不足:病案分析讨论的准备、讨论到总结要花费较多时间;病案教学法需要学生从智力上和情感上积极参与、投入教学过程;教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临床分析和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对病情剖析、归纳和总结。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通过对人体标本或活体进行ct扫描,利用三维制作软件重建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利用此人体数字化,人体结构,以三维方式清晰显示解剖细微结构作为教学的方法。可以将人体血管、神经等复杂、位置深结构及毗邻结构位置等清晰显示。优点是,结构放大,显示清晰,学生观看清楚,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充实内容,提高效率;教学内容更新及时,便于吐故纳新。但应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主,以机为辅,人机协作的效果。缺点是,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且变换快,不易掌握,很难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易产生教学内容主次不分的问题,学生不易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要点内容;另外图片多,增强了直观性但留置的时间过短,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参差不齐,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亟待提高。
综合上述各类解剖学教学方法,我们逐步把理论教学从教室搬到实验室,边学边观察;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由静态变为动态;结合实际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临床实践知识;加强阶段性的测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考核等。开放性课堂是除课程安排的教学时间外,利用课余时间,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进行观摩及操作以及课程安排的教学时间内,到图书馆等资料室查询相关学习资料的实践学习。开放性课堂教学方法综合了问题教学模式、病案讨论教学法及多媒体网络教学。下学期采取了开放性课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解剖学课堂中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实验室方面,师生共同参与解剖学标本的制作,并将制作合格的精制标本贴好编号及标签长期封存。鉴于尸体资源紧张,为了提高尸体资源利用率,实验标本首先需根据各个标本的具体条件,设计出尽可能多的且精制的符合教学的尸体标本。通过这样方式的学习,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解剖学结构,锻炼了实践操作的手技,且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升了全面分析判断能力。
理论授课方面,上一节课结束前预留题目方向,使学生对下节课讲授内容有所了解,开放性课堂选择在图书馆或覆盖校园网络的教室,上课后针对问题有目的的进行一系列的查询、检索,然后学生、老师对题目进行课堂解析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这使解剖学的知识做到了延伸和拓展,使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现实应用价值,进而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了对解剖学学习的兴趣,使其被动以考试合格为目的的学习动机转变为现实需要的自主吸取知识形式。经过开放性课堂的进一步引入,结果显示,下半学期的开放性课堂教学在调动学生人体解剖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及取得理想考试成绩方面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有些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计算机资源相对较少,校园无线网尚未完全覆盖;图书馆开放时间有限,收藏书籍、刊物、录像带、光盘、报纸及在线电子资源数量相对较少,且更新缓慢。这对开放性课堂教学会有所影响。开放性课堂教学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编制思考题目,在教学中充当引导者、提问者和答疑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的能力,提高自身素养。通过科研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到临床相关科室工作、进修增加跨学科知识的培养。
开放性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加深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及提高学习成绩,使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解剖学知识结构,丰富医学基础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建立了基础与临床的关联性,使人体解剖学学习与文献检索等课程有机结合,同时也促进、调动了其它学科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也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360 生物科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