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餐土豆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7月9日 (五) 23:24 由 尚惠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File:Yuan 421acec9d8cf6a62373592abeb1f4522.jpg|thumb|right| [https://cp1.douguo.com/upload/caiku/4/2/2/690x390_421acec9d8cf6a6…”)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西餐土豆湯的用料

  • 土豆3個
  • 洋蔥1/6個
  • 大蔥1條
  • 牛奶1碗
  • 奶油1碗
  • 橄欖油2勺
  • 黃油2勺

西餐土豆湯的做法

  1. 土豆 3個 | 洋蔥 1/6個 | 大蔥 1個 | 牛奶 1碗 |奶油 1碗 | 橄欖油 2勺 | 黃油 2勺 ▲三文魚和三文魚籽可按照個人喜好選用
  2. 將 削皮土豆、洋蔥、韭蔥洗淨,切成薄片 注意: 為了防止土豆片氧化變黑切完了記得放進水裡聽說這樣還能去掉很多澱粉呢:) 注意注意!食材都儘可能切得薄一些,這樣煮起來就會熟得很快、也會更入味
  3. 第一步 ! 開小火,放2勺橄欖油和黃油,再下洋蔥煸炒 注意: 先放橄欖油,是為了確保黃油不會亂濺
  4. 第二步 ! 洋蔥稍許有一些變軟了就可以放入切好的大蔥,並把浸在水裡的土豆片一起投進去,順便加一勺鹽,翻炒一下
  5. 第三步 ! 翻炒至食材都微微有些癟,就倒入一碗牛奶和一碗鮮奶油,中小火煮至所有的蔬菜都被燉爛 伴隨着咕嘟咕嘟的煮湯聲,奶香味溢滿廚房 其實家裡到這一步就能裝盤品嘗啦~ 足夠好喝到不停得轉圈圈
  6. 如果你想一滴不剩得喝完這鍋湯! 那就把它們都倒進攪拌機里,打得粉粉碎! 打碎的成品會略微帶一點綠,但所有的味道都被調遣出來了,入口也極順滑 Tips: 可以選擇再加一大塊黃油一起攪拌!
  7. 挖一勺打好的奶油放在盤底,往上面鋪一層魚籽,一片三文魚(最好是煙熏的),再加上幾片食用花和幾根蘿蔔纓。用畫圈的手法,小心得澆上打碎的土豆湯
  8. 一份米其林湯品就可以上桌啦!其實真的沒這麼難,對吧~[1]

馬鈴薯百科: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名山药蛋洋芋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土豆等。马铃薯在不同国度,名称称谓也不一样,如美国爱尔兰豆薯、俄罗斯称荷兰薯、法国称地苹果、德国称地梨、意大利称地豆、秘鲁称巴巴等。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马铃薯早就成为第二主食。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2] 名稱由來


  • 「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此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谿縣志食貨》。中國東北、河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西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或洋山芋,廣東稱之為薯仔,粵東一帶稱荷蘭薯,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帶被稱為「土豆」。

歷史起源

  1. 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十六世紀中期,馬鈴薯被一個西班牙殖民者從南美洲帶到歐洲。那時人們總是欣賞它的花朵美麗,把它當作裝飾品。
  1. 1586年英國人在加勒比海擊敗西班牙人,從南美搜集煙草等植物種子,把馬鈴薯帶到英國,英國的氣候適合馬鈴薯的生長,比其它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 後來一位法國農學家——安·奧巴曼奇在長期觀察和親身實中,發現馬鈴薯不僅能吃,還可以做麵包等。從此,法國農民便開始大面積種植馬鈴薯。
  1. 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並且已經傳播到中國,馬鈴薯傳入中國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說是華僑從東南亞一帶引進的,在21世紀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二位。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布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由於馬鈴薯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只能生長莜麥(裸燕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很快在內蒙河北山西陝西北部普及,馬鈴薯和玉米、番薯等從美洲傳人的高產作物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植株形態

鬚根系。 地上莖呈菱形,有毛。初生葉為單葉,全緣。隨植株的生長,逐漸形成奇數不相等的羽狀複葉。小葉常大小相間,長10 ~ 20 cm;葉柄長約2.5 ~ 5 cm;小葉,6 ~ 8對,卵形至長圓形,最大者長可達6 cm,寬達3.2 cm,最小者長寬均不及1 cm,先端尖,基部稍不相等,全緣,兩面均被白色疏柔毛,側脈每邊6 ~ 7條,先端略彎,小葉柄長約1 ~ 8 mm。傘房花序頂生,後側生,花白色或藍紫色;萼鐘形,直徑約1 cm,外面被疏柔毛,5裂,裂片披針形,先端長漸尖;花冠輻狀,直徑約2.5 ~ 3 cm,花冠筒隱於萼內,長約2 mm,冠檐長約1.5 cm,裂片5,三角形,長約5 mm;雄蕊長約6 mm,花葯長為花絲長度的5倍;子房卵圓形,無毛,花柱長約8 mm,柱頭頭狀。果實圓球狀,光滑,綠或紫褐色,直徑約1.5 cm。種子腎形,黃色。

塊莖形態

果實為莖塊狀,扁圓形或高15 ~ 80 cm,球形,無毛或被疏柔毛。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長圓形,直徑約3 ~ 10 cm,外皮白色、淡紅色或紫色。薯皮的顏色為白、黃、粉紅、紅、紫色和黑色,薯肉為白、淡黃、黃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

品種分類

彩色馬鈴薯有[[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