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VK4501P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自虎P
跳转至: 导航搜索

VK4501P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纳粹德国所研发的坦克,一般称为六号坦克虎(P)(德语: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 (P))[1]。而“保时捷虎式(Porsche Tiger)”、“P虎””或“虎P”则为俗称。

概要

原与亨舍尔的VK4501(H)同为虎I的两款试作型之一,并接受过制式采用前的测试。不过最后并没有被采用。设计者为斐迪南·保时捷

1941年5月26日,在希特勒山庄的会议中,希特勒明确指出必须配备强力的坦克。就此,亨舍尔与保时捷两间公司正式展开研制该坦克的竞赛。保时捷以研发VK3001(P)时所累积的技术作为基础,重新设计成VK4501(P)。后于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辰当天,亨舍尔与保时捷的试作型均接受了希特勒的检阅,并在其面前进行直线行车测试。虽然亨舍尔的试作型受到希特勒与戈林冷遇,但就性能而言确实凌驾于保时捷之上。相反,保时捷的试作型不但做不到信地旋回(原地旋转)动作,更在极限行走时陷入地面。于1942年7月27日,在库斯麦多夫进行比较测试期间,亦达不到多项要求。由于在测试后仍然解决不了悬挂系统及引擎过热的问题,最后由亨舍尔的试作型成为正式的六号坦克虎I并进行量产。

虽然在测试中不合格,但因事前的准备工作而生产了相当数量的车体装甲板。而这些车体后来改造成突击炮,最终成为90辆象式重自行反坦克炮[2]

构造

VK4501(P)主要由车体与炮塔两部分组成。车体设计继承了四号坦克的守旧构造,并不像T-34般设有倾斜装甲与曲面化装甲。驾驶席与通讯手席的前方车身几乎垂直,而车身、炮塔前侧面完全没有任何斜面(Glacis plate)的垂直构造。不过并不是单纯的四角箱型,因为装甲板无法保护起角的部分,所以整体来说实为八角形。炮塔则为筒状。由于先前的作战经验,因此在车身与炮塔前方设有100毫米的装甲,而侧面、后方则为80毫米。从后方望前,车体的前方右侧设有机枪,并由通讯手操作。左侧为驾驶席。由于通讯手席、驾驶席的天井位没有多余空间,因此有部分侧面装甲被挖空,以设置舱盖。舱盖的厚度为80毫米。但由于开闭的实用性及难以防弹,所以后来将其废止并焊死。第一辆原形车是由尼伯龙根制作所制制造。

由于车体的巨大重量,所以保时捷博士相当担心械式操纵装置的可靠性,因此试用了独创的电动马达电力由2台风冷汽油引擎提供。由于使用电动的关系,完全省却了变速及操纵时的换挡及复杂的操纵(转向)装置,取而代之,只需要控制电力流量就可以进行无段变速及操纵。但因这套巨大的引擎与马达变得相当重要,所以将这1.5吨的负重物,安置在车身后半部的引擎室内。为此,炮塔配置在车身上很前的位置。两台引擎并排于车身中央,后部则为2台横置的马达。因此VK4501(P)为后轮驱动。但因所搭载的风冷引擎在开始研发时已经问题丛生,其发电能力不足及过热导致故障频频,在研发时进行越野行走时,更发生需要由VK3001(P)以电线进行供电才能前进的情况 。另外,由于马达所产生的电磁噪音,令进行无线通信相当困难。

炮塔与亨舍尔制的虎I具兼容性,稍作修改就可以搭载。前方装甲厚度为100毫米、侧面为80毫米。整个炮塔上方基本平滑,但为了让炮塔取得俯角,所以在中央部分设有稍为突起的缓冲间隔。由后方望前左侧为车长席,天井则由100厚的装甲构成并设有舱盖。保时捷原本准备使用由高射炮改良的8.8厘米炮。其后改为56倍口径8.8厘米KwK36。从后方望前炮塔的右侧设有同轴机枪。

行走装置为保时捷博士所独创。其扭力杆并不是配置于车底,而是以纵置方式装备于车外。扭力杆与2枚负重轮为一个组合,而车身两侧均安装3个组合。这个摇动台车式的负重轮组合,与横置的相比较为节省空间、简化程序及能控制车高,亦可于车底设置舱盖。这个方式后来更延续到使用VK4501(P)底盘的象式重自行反坦克炮及部分猎虎式上使用。但由于弹簧欠缺弹性、重复操作上的损耗及起动装置需承受极大重量而问题多多。于猎虎式装备后,更引起断裂及低速行走时因履带的脉动导致全车震动。而象式方面因较一般坦克重而令轮轴的零件严重损耗,必需频繁更换。

左右两边的履带均由109块铁片以单栓接合。铁片的阔度为640毫米,因此进行接合时为相当重的劳动。由于重量大,如果履带上的负重不平均的话,用作接合的栓就会断裂,而履带出现屈曲的情况亦时有发生,若进行高负荷的原地旋转或急促旋转更随时引致履带脱离,或直接出现故障。

视频

VK4501P 相关视频

德国二战设计的超级坦克,大如飞机
德国的豹2坦克,为什么被公认为坦克中实力最强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