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葛摩」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理環境
行 65: 行 65:
  
 
 島上也有許多特有物種,而[[腔棘魚]]—一種稀有的魚類活化石,也被發現出沒於該島附近。<ref name="CIA"/><ref name="FMPRC"/><ref>{{cite web| url=http://countrystudies.us/comoros/8.htm|title=GEOGRAPHY| publisher=U.S. Library of Congress|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26}}</ref>
 
 島上也有許多特有物種,而[[腔棘魚]]—一種稀有的魚類活化石,也被發現出沒於該島附近。<ref name="CIA"/><ref name="FMPRC"/><ref>{{cite web| url=http://countrystudies.us/comoros/8.htm|title=GEOGRAPHY| publisher=U.S. Library of Congress|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26}}</ref>
 +
{{clear}}
  
 
== 政治 ==
 
== 政治 ==

於 2020年1月8日 (三) 14:31 的修訂

葛摩地理位置
原圖鍵連

葛摩聯盟英語:Union of the Comoros;法語:Union des Comores),另譯科摩羅,首都莫洛尼,位於非洲東南方的島嶼,位於莫三比克東北方、馬達加斯加西北方,莫三比克海峽入口,印度洋,周圍有塞席爾格洛里厄斯群島(光榮群島)。面積約2235平方公里。人口約82萬。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法語、葛摩語。通用貨幣為葛摩法郎[1][2][3][4]

  • 有著「月亮之國」、「香料之國」美稱。
  • 懸而未決的馬約特島主權問題。
  • 自獨立以來政變與暗殺活動層出不窮,被稱為「風起雲湧的政變之地」。

國家象徵

葛摩國名源於阿拉伯語"Juzur al Qamar",意為"月亮島"。[2]

國旗

1963年,葛摩自法國獨立前就已經開始使用由法國人Suzanne Gauthier所設計的旗幟。

1975-1978年版國旗中的紅色象徵社會主義

1992-2001年版國旗中,上方為「阿拉」(Allah اللّه)下方為穆罕默德(Muhammed مهمّد)。

儘管國旗歷經多次改變,基本上皆由伊斯蘭傳統顏色及符號:綠底、白色新月和4顆白色五角星所構成,這也象徵該國眾多的伊斯蘭人口。

目前的國旗是2001年開始使用,增加了黃色、白色、紅色和藍色,分別代表四個不同島嶼的顏色。

4種顏色及4顆白星代表葛摩四個主要島嶼:藍色的大葛摩(法語:Grande Comore;斯瓦希里語Njazidja)、黃色莫愛利島(法語:Mohéli;斯瓦希里語:Mwali)、紅色昂儒昂島(法語:Anjouan;斯瓦希里語:Nzwani)、白色馬約特島(法語:Mayotte)。[5][6][7][8][9][10][11]

1963-1975年 葛摩國旗
來源網站
1975-1978年 葛摩國旗
來源網站
1978-1992年 葛摩國旗
來源網站
1992-1996年 葛摩國旗
來源網站
1996-2001年 葛摩國旗
原圖鍵連
2001-迄今 葛摩國旗
來源網站

歷史概述

考古學家於昂儒昂島(Anjouan)發現公元6世紀的定居點,但對這些定居著所知甚少,並推測公元10世紀時,印尼的移民將此地做為通往馬達加斯加的跳板。

當地的傳說在所羅門王死後,2個阿拉伯家族到此定居,並講述了基爾瓦蘇丹國(Kilwa Sultanate)的蘇丹Ali ibn al-Hassan Shirazi,於11世紀初於葛摩建立定居點。

14世紀班圖人由莫三比克東南沿海地區遷徙至葛摩,並遇到較早定居於島上的馬來印尼人,15世紀時他們可能透過阿拉伯商,接觸到伊斯蘭教

1505年葡萄牙人成為第一個登陸該島的歐洲人,並於1527年首次出現於地圖上。

15~16世紀是葛摩的分水嶺,遜尼派的穆斯林設拉子人(Shirazi)來到了葛摩,並建立起殖民地。建造清真寺,以確立伊斯蘭教為該島的宗教。傳入石頭建築、木工、棉花編織、多種水果及伊朗曆

16世紀時葛摩已成為區域貿易的中心,並向東非和中東的港口出口大米、龍涎香、香料和奴隸,以換取鴉片、棉布和其他物品,荷蘭人將葛摩形容為非洲海岸和馬達加斯加繁榮的貿易中心。

面對歐洲各國激烈的商業競爭,蘇丹國之間不斷發生戰爭,直到法國佔領為止。

17世紀初,奴隸已成為葛摩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並開始使用奴隸作為勞動力來源。據估計在1865年,多達40%為奴隸人口。對於精英階級來說,擁有大量奴隸是地位的象徵。在法國占領前,葛摩的社會由三個階級組成:設拉子蘇丹人的精英階級,自由人或中產階級的平民及非洲帶來的奴隸階級。

1841年Andrian Souli將馬約特島割讓給法國。1908年葛摩的4個群島才正式成為法國於馬達加斯加殖民地的一部分。1912年,最後一個蘇丹退位,法國殖民政府正式接管島嶼。法國殖民時廢除了奴隸制度,但奴隸與自由民的社會及經濟仍在差異。

1946年葛摩群島成為法國的海外省,並參與法國國民議會。1947年中斷與馬達加斯加的行政聯繫。1952年葛摩建立獨立的海關制度。1961年葛摩擁有自治權。1974年與1976年葛摩群島的居民針對獨立議題舉行公民投票,多數選民贊成至法國獨立;唯馬約特島堅決反對,並堅持該島仍歸屬於法國。

1975年7月6日葛摩宣布脫離法國獨立。[12][13][14][15]

地理環境

卡爾塔拉火山來源網站

葛摩群島位於印度洋西側,莫三比克海峽入口處,由大葛摩、莫愛利島、昂儒昂島、馬約特島(現由法國管理),4個火山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約2236平方公里(包含馬約特島)。

屬熱帶海洋性氣候,雨季為11-5月,旱季為6-10月,年均溫約23-28℃。

地形為火山島,大葛摩島上的卡爾塔拉火山(Kartala Volcano),為最高點2,360公尺,曾於2005年、2006年噴發。

島上也有許多特有物種,而腔棘魚—一種稀有的魚類活化石,也被發現出沒於該島附近。[2][3][16]

政治

風起雲湧的政變之地

葛摩雖然被認為是阿拉伯國家中唯2,採用選舉制度的民主國家,但自1975年獨立迄今,已發生20餘次政變或政變未遂,被稱為「風起雲湧的政變之地」(Cloud Coup Coup Land)。 [17][18][19]

經濟

於殖民時期雖然終結奴隸制度,但經濟仍由法國主導,依賴香草依蘭丁香可可等熱帶作物出口,但利潤幾乎回到法國,而非用於葛摩的基礎建設中。直到獨立前葛摩仍極度貧窮與不發達。

現今葛摩仍屬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香草、丁香、鷹爪蘭等香料產量居於世界前列,有著「香料島」美譽。 [3][13]

社會

葛摩地處非洲、阿拉伯及馬來-印尼的勢力範圍交界處,使其文化、語言、社會結構、宗教信仰反映出不同文化間的融合。

當地人民以阿拉伯人後裔、卡夫族、馬高尼族、烏阿馬查族和薩卡拉瓦族組成。

官方語言為葛摩語、法語和阿拉伯語。葛摩語為當地通用噢,屬斯瓦希里語及阿拉伯語的變體。

葛摩為穆斯林國家,國教為遜尼派伊斯蘭教,風俗、禮儀基本上與阿拉伯人相同,男子通常穿著Boubou,帶黃色小帽;婦女則以彩綢纏身,另一塊斜披肩上的衣飾;西式穿著多見於正式場合。

另有少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的什葉派及基督教[2][4][12][20]

結婚是貧窮的開始 

葛摩當地的結婚分為2種:小型的婚禮(mna daho)、盛大的婚禮(ndola nkuu or harusi ya ada)

Mna daho幾乎不必花任何費用,而harusi ya ada耗時甚長且所費不貲。據估計婚禮的費用可能高達20,000~30,000美元,夫婦間交換昂貴禮物及包辦整個村莊的宴席、聚會,遊行,時間可持續兩個星期。

盛大的結婚儀式是社會地位的象徵,有過盛大的結婚儀式的葛摩人,方有資格穿著擁有特定元素的民族服飾mharuma,並享有從別的門進入清真寺並站在前排,而且有權參加村莊中的名流集會。

所以儘管多數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但盛大的婚姻仍然是葛摩社會地位的重要指標。 [21][22][23]

視頻

The Comoros Islands

參考文獻

  1. 葛摩聯盟 Union of the Comoros. 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 2019年4月 [2019-11-27] (中文). 
  2. 2.0 2.1 2.2 2.3 AFRICA COMOROS. CIA. 2019-10-24 [2019-11-27] (英語). 
  3. 3.0 3.1 3.2 科摩羅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9年8月 [2019-11-27] (中文). 
  4. 4.0 4.1 科摩羅. 中國領事服務網. [2019-12-23] (中文). 
  5. Flag of Comoros. flagpedia. [2019-12-25] (英語). 
  6. Comoros (1963 - 1975). fotw. 2016-03-10 [2019-12-25] (英語). 
  7. Comoros (1975 - 1978). fotw. 2019-01-11 [2019-12-25] (英語). 
  8. Comoros (1978 - 1992). fotw. 2019-01-11 [2019-12-25] (英語). 
  9. Comoros (1992 - 1996). fotw. 2019-01-11 [2019-12-25] (英語). 
  10. Comoros (1996 - 2001). fotw. 2019-01-11 [2019-12-25] (英語). 
  11. Comoros. fotw. 2019-07-13 [2019-12-25] (英語). 
  12. 12.0 12.1 Early Visitors and Settlers. U.S. Library of Congress. [2019-12-24] (英語). 
  13. 13.0 13.1 French Colonization. U.S. Library of Congress. [2019-12-24] (英語). 
  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ublications, USA. Comoros Country: Strategic I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s.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ublications. 2009-03-20 [2019-12-24]. ISBN 1-4387-0962-5 (英語). 
  15. Présentation. Présidence de l'Union des Comores. [2019-12-25] (法語). 
  16. GEOGRAPHY. U.S. Library of Congress. [2019-12-26] (英語). 
  17. History, language & culture. world travel guide. [2019-12-27] (英語). 
  18. Controversial vote on presidential powers passes in Comoros. al jazeera. 2018-08-01 [2019-12-27] (英語). 
  19. Comoros country profile. BBC. 2018-07-20 [2019-12-27] (英語). 
  20. Culture of the Comoros. best-country. 2019-08-03 [2020-01-02] (英語). 
  21. Society. U.S. Library of Congress. [2019-12-27] (英語). 
  22. Comoros: The Grand Marriage. al jazeera. 2016-06-07 [2019-12-27] (英語). 
  23. Gillian M. Shepherd. Two Marriage Forms in the Comoro Islands: An Investigation. Africa. 1977, 47 (4): 34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