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葛摩」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社會
行 88: 行 88:
 
 另有少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的什葉派及[[基督教]]。
 
 另有少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的什葉派及[[基督教]]。
  
<ref name="CIA"/><ref name="cs2"/>
+
=== 帶來貧困的婚姻 ===
 +
 
 +
<ref name="CIA"/><ref name="MFA"/><ref name="cs2"/>
  
 
== 參考文獻 ==  
 
== 參考文獻 ==  

於 2019年12月27日 (五) 09:19 的修訂

葛摩地理位置
原圖鍵連

葛摩聯盟英語:Union of the Comoros;法語:Union des Comores),另譯科摩羅,首都莫洛尼,位於非洲東南方的島嶼,位於莫三比克東北方、馬達加斯加西北方,莫三比克海峽入口,印度洋,周圍有塞席爾格洛里厄斯群島(光榮群島)。面積約2235平方公里。人口約82萬。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法語、葛摩語。通用貨幣為葛摩法郎[1][2][3][4]

  • 有著「月亮之國」、「香料之國」美稱。
  • 懸而未決的馬約特島主權問題。
  • 自獨立以來政變與暗殺活動層出不窮。

國家象徵

葛摩國名源於阿拉伯語"Juzur al Qamar",意為"月亮島"。[2]

國旗

1963年,葛摩自法國獨立前就已經開始使用由法國人Suzanne Gauthier所設計的旗幟。

1975-1978年版國旗中的紅色象徵社會主義

1992-2001年版國旗中,上方為「阿拉」(Allah اللّه)下方為穆罕默德(Muhammed مهمّد)。

儘管國旗歷經多次改變,基本上皆由伊斯蘭傳統顏色及符號:綠底、白色新月和4顆白色五角星所構成,這也象徵該國眾多的伊斯蘭人口。

目前的國旗是2001年開始使用,增加了黃色、白色、紅色和藍色,分別代表四個不同島嶼的顏色。

4種顏色及4顆白星代表葛摩四個主要島嶼:藍色的大葛摩(法語:Grande Comore;斯瓦希里語Njazidja)、黃色莫愛利島(法語:Mohéli;斯瓦希里語:Mwali)、紅色昂儒昂島(法語:Anjouan;斯瓦希里語:Nzwani)、白色馬約特島(法語:Mayotte)。[5][6][7][8][9][10][11]

1963-1975年 葛摩國旗
來源網站
1975-1978年 葛摩國旗
來源網站
1978-1992年 葛摩國旗
來源網站
1992-1996年 葛摩國旗
來源網站
1996-2001年 葛摩國旗
原圖鍵連
2001-迄今 葛摩國旗
來源網站

歷史概述

考古學家於昂儒昂島(Anjouan)發現公元6世紀的定居點,但對這些定居著所知甚少,並推測公元10世紀時,印尼的移民將此地做為通往馬達加斯加的跳板。

當地的傳說在所羅門王死後,2個阿拉伯家族到此定居,並講述了基爾瓦蘇丹國(Kilwa Sultanate)的蘇丹Ali ibn al-Hassan Shirazi,於11世紀初於葛摩建立定居點。

14世紀班圖人由莫三比克東南沿海地區遷徙至葛摩,並遇到較早定居於島上的馬來印尼人,15世紀時他們可能透過阿拉伯商,接觸到伊斯蘭教

1505年葡萄牙人成為第一個登陸該島的歐洲人,並於1527年首次出現於地圖上。

15~16世紀是葛摩的分水嶺,遜尼派的穆斯林設拉子人(Shirazi)來到了葛摩,並建立起殖民地。建造清真寺,以確立伊斯蘭教為該島的宗教。傳入石頭建築、木工、棉花編織、多種水果及伊朗曆

16世紀時葛摩已成為區域貿易的中心,並向東非和中東的港口出口大米、龍涎香、香料和奴隸,以換取鴉片、棉布和其他物品,荷蘭人將葛摩形容為非洲海岸和馬達加斯加繁榮的貿易中心。

面對歐洲各國激烈的商業競爭,蘇丹國之間不斷發生戰爭,直到法國佔領為止。

17世紀初,奴隸已成為葛摩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並開始使用奴隸作為勞動力來源。據估計在1865年,多達40%為奴隸人口。對於精英階級來說,擁有大量奴隸是地位的象徵。在法國占領前,葛摩的社會由三個階級組成:設拉子蘇丹人的精英階級,自由人或中產階級的平民及非洲帶來的奴隸階級。

1841年Andrian Souli將馬約特島割讓給法國。1908年葛摩的4個群島才正式成為法國於馬達加斯加殖民地的一部分。1912年,最後一個蘇丹退位,法國殖民政府正式接管島嶼。法國殖民時廢除了奴隸制度,但奴隸與自由民的社會及經濟仍在差異。

1946年葛摩群島成為法國的海外省,並參與法國國民議會。1947年中斷與馬達加斯加的行政聯繫。1952年葛摩建立獨立的海關制度。1961年葛摩擁有自治權。1974年與1976年葛摩群島的居民針對獨立議題舉行公民投票,多數選民贊成至法國獨立;唯馬約特島堅決反對,並堅持該島仍歸屬於法國。

1975年7月6日葛摩宣布脫離法國獨立。[12][13][14][15]

地理環境

葛摩群島位於印度洋西側,莫三比克海峽入口處,由大葛摩、莫愛利島、昂儒昂島、馬約特島(現由法國管理),4個火山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約2236平方公里(包含馬約特島)。

屬熱帶海洋性氣候,雨季為11-5月,旱季為6-10月,年均溫約23-28℃。

地形為火山島,大葛摩島上的卡爾塔拉火山(Kartala Volcano),為最高點2,360公尺,曾於2005年、2006年噴發。

島上也有許多特有物種,而腔棘魚—一種稀有的魚類活化石,也被發現出沒於該島附近。[2][3][16]

政治

葛摩自1975年獨立迄今,已發生20餘次政變或政變未遂。

1990年3月中旬,卓哈 (Said Mohamed Djohar)獲選為新任總統。獨立之後,安樹昂島對大葛摩島的中央政府不滿,安樹昂島於1997年8月片面宣布獨立。在非洲團結組織調解下,三島代表於2001年2月簽署和解協議(Fomboni Agreement),同年8月制定新憲法,成立葛摩聯盟(Union of Comores)。阿蘇馬尼於2002年當選為首位葛摩聯盟總統,3島另選出各島行政首長。2006年5月14日再度舉行總統大選,伊斯蘭宗教領袖Ahmed Abdallah Sambi(出身自安樹昂島)獲得70%選票支持,並於26日正式宣誓就職。Sambi總統於2009年提出總統任期由4年延長至5年的修憲案,惟大葛摩島及莫愛利島居民認為此係Sambi總統眷戀權力之舉,經國際協調,葛摩朝野達成總統任期延長六個月之協議,並於2010年底舉行總統大選,儘管國際對該選舉過程表示充滿疑義,惟仍承認Ikililou Dhoinine當選,其他3島亦同時改選行政首長。Sambi總統任期延長6個月後,Ikililou Dhoinine至2011年5月26日方就職。2016年選舉再次由前總統阿蘇馬尼當選總統。2018年7月葛摩舉行修憲公投,將總統由各島輪流執任改為允許現任總統連任一次,並取消副總統職位。同年8月阿蘇馬尼總統改組政府,取消副總統。2019年3月阿蘇馬尼(Azali Assoumani)贏得連任。葛摩政治維持脆弱平衡,各島間仍不時發生衝突。

經濟

法國繼續主導經濟。糧食作物種植被視為法國社會(公司)在沿海地區建立了經濟作物種植園。結果是經濟依賴於香草,依蘭,丁香,可可,椰乾和其他熱帶作物的出口。從出口獲得的大部分利潤都轉移到了法國,而不是投資在這些島嶼的基礎設施上。殖民政府將公共服務集中在馬達加斯加的做法進一步限制了發展。這項政策的結果是大量科摩羅人遷移到馬達加斯加,在那裡他們的存在將長期成為科摩羅與其巨型島嶼鄰國之間緊張局勢的根源。設拉子精英繼續作為大地主和公務員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獨立前夕,科摩羅仍然貧窮和不發達,只有一所中學,幾乎沒有什麼國家媒體。

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香草、丁香、鷹爪蘭等香料產量居世界前列,有「香料島」之稱。工業基礎脆弱,嚴重依賴外援。1991年5月開始實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製訂的「結構調整計劃」。2012年底,科達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科達到「重債窮國倡議」減債計劃完成點。

[13]

社會

葛摩地處非洲、阿拉伯及馬來-印尼的勢力範圍交界處,使其文化、語言、社會結構、宗教信仰反映出不同文化間的融合。

當地人民以阿拉伯人後裔、卡夫族、馬高尼族、烏阿馬查族和薩卡拉瓦族組成。

官方語言為葛摩語、法語和阿拉伯語。葛摩語為當地通用噢,屬斯瓦希里語及阿拉伯語的變體。

葛摩為穆斯林國家,國教為遜尼派伊斯蘭教,風俗、禮儀基本上與阿拉伯人相同,男子通常穿著Boubou,帶黃色小帽;婦女則以彩綢纏身,另一塊斜披肩上的衣飾;西式穿著多見於正式場合。

另有少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的什葉派及基督教

帶來貧困的婚姻

[2][4][12]

參考文獻

  1. 葛摩聯盟 Union of the Comoros. 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 2019年4月 [2019-11-27] (中文). 
  2. 2.0 2.1 2.2 2.3 AFRICA COMOROS. CIA. 2019-10-24 [2019-11-27] (英語). 
  3. 3.0 3.1 科摩羅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9年8月 [2019-11-27] (中文). 
  4. 4.0 4.1 科摩羅. 中國領事服務網. [2019-12-23] (中文). 
  5. Flag of Comoros. flagpedia. [2019-12-25] (英語). 
  6. Comoros (1963 - 1975). fotw. 2016-03-10 [2019-12-25] (英語). 
  7. Comoros (1975 - 1978). fotw. 2019-01-11 [2019-12-25] (英語). 
  8. Comoros (1978 - 1992). fotw. 2019-01-11 [2019-12-25] (英語). 
  9. Comoros (1992 - 1996). fotw. 2019-01-11 [2019-12-25] (英語). 
  10. Comoros (1996 - 2001). fotw. 2019-01-11 [2019-12-25] (英語). 
  11. Comoros. fotw. 2019-07-13 [2019-12-25] (英語). 
  12. 12.0 12.1 Early Visitors and Settlers. U.S. Library of Congress. [2019-12-24] (英語). 
  13. 13.0 13.1 French Colonization. U.S. Library of Congress. [2019-12-24] (英語). 
  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ublications, USA. Comoros Country: Strategic I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s.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ublications. 2009-03-20 [2019-12-24]. ISBN 1-4387-0962-5 (英語). 
  15. Présentation. Présidence de l'Union des Comores. [2019-12-25] (法語). 
  16. GEOGRAPHY. U.S. Library of Congress. [2019-12-26]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