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荒漠巨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荒漠巨蜥
原图链接

荒漠巨蜥(Varanus griseus)[1] ,又名沙漠巨蜥,是北美洲及亚洲西部的巨蜥。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荒漠巨蜥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亚纲:双孔亚纲
目:蜥蜴目
亚目:石龙子亚目
科:巨蜥科
分布区域:北美洲及亚洲西部

形态特征

荒漠巨蜥体长1尺10寸,尾巴长2尺4寸,牙齿尖锐。吻端凹陷,鼻孔斜开,较接近眼窝。脚趾较短,尾巴圆或稍为扁平。头部的鳞片非常细小,背部鳞片细小及光滑。在颈部两侧的鳞片呈锥形。腹部鳞片光滑,共有110-125行。 它们呈灰黄色,或多或少有一些褐色的斑纹。幼蜥有黄色圆点及深褐色的斑纹。

分布区域

荒漠巨蜥分布在土耳其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以色列叙利亚黎巴嫩伊朗阿拉伯阿曼土库曼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撒哈拉西部、毛利塔尼亚马里尼日尔乍德苏丹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西南部。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沙漠、沙丘或干燥荒地 性格相当粗暴,受到威胁时会将身体与颈部膨胀,将身体弓起并发出低沉的嘶吼,沙漠巨蜥是挖土的高手,但沙漠与粘土层不易挖掘,所以有时他也会以地面鸟类的巢穴为其居所;能在短距离(约100-150公尺)内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冲刺。食性广泛,以昆虫、小型脯乳动物、窝牛、鸟类、蜥蜴类,其他动物的和腐肉等为食,也吃其他毒蛇,本种对蛇的毒液具有特别的免疫力。

活动摄食

荒漠巨蜥是变温动物,在特别炎热和干燥的地方,有夏眠的现象,以度过高温干燥和食物缺乏的恶劣环境。可分为白昼活动、夜晚活动与晨昏活动三种类型。不同活动类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食物对象的活动习性及其他一些因素。 荒漠巨蜥捕吃大量昆虫,在控制害虫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很多人以为蜥蜴是有毒动物,这是不对的。

自我保护

荒漠巨蜥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把尾巴断掉,断尾不停跳动吸引敌害的注意,它自己却逃之夭夭。这种现象叫做自截,可认为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没有分节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连续的骨棱,鳞片的排列及构造也与原尾巴不同。有时候,尾巴并未完全断掉,于是,软骨横隔自伤处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只甚至两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现象。

生长繁殖

荒漠巨蜥为卵生(Oviparous)、一般于夏季产卵于温暖潮湿而隐蔽的地方。卵数由一二枚到十几枚不等。卵的大小与该种个体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卵多为长椭圆形,壳革质而柔韧。

视讯

Varanus griseus / Dev Kertenkele, Çöl Varanı / Desert Monitor



参考文献

  1. 荒漠巨蜥. 百度百科.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