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英国宪章运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英国宪章运动

中文名: 英国宪章运动

外文名: The Chartist Movement

发生时间: 1836年 至 1848年

发生地点: 英国

主要成就: 全国性政治运动

主要成就: 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参加运动者: 英国工人

运动者目的: 提高政治地位、改善劳动生活条件

运动方式: 罢工示威、递请愿书

宪章运动是1836—1848年英国工人们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这次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因此 得名为宪章运动。


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他们把自己的要求以《人民宪章》的形式发表。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称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但运动最后失败,其失败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从反面反映了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要求。[1]


历史背景

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国家。19世纪时被称为“世界工厂”。


光荣革命以后,《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在实际上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原则,并对议会和国王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杜绝了恢复到君主专制时代的可能。但是,这些法令并没有造成政治制度的任何重大变动,在此后的100年间,英国政权基本上仍为土地贵族金融资产阶级所把持,而真正能够享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人十分有限。


19世纪20~3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的商业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起来,他们志得意满,进而要求取得政治的统治地位。


1832年议会改革,他们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登上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在议会改革运动中支持了资产阶级,但是结果一无所得,政治上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于是工人阶级决定掀起一场争取普选权的运动。


另外,工人阶级之所以发动宪章运动,也是英国工人阶级本身的阶级意识提高的结果。比如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大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又意识到自己的劳动未能得到相应的报酬;也认识到靠个人的努力无法在大工业制度下争得应有的物质改善和社会地位;他们思想中也出现了诸如阶级斗争、大罢工、摆脱议会民主的幻想等一些新因素。


《人民宪章》是1837年由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一份请愿书,它提出年满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


次年5月,这份请愿书公布后,被称为《人民宪章》,1839年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125万人。


1840年7月,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了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它的宗旨是“实现下院的彻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 忠实代表联合王国的全体人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协会在全国各地设有几百个分会,入会者须交纳会费,它是近代第一个工人政党的萌芽。


第二次请愿书

1842年5月2日,伦敦街头人山人海。浩浩荡荡的工人队伍来到国会下院,宪章派全国协会的负责人向下院递交了全国宪章派第二次请愿书。


请愿书上写道:“尊敬的贵院就它现在的组成来说,既不是由人民选出来的,也不是由人民作主的。它只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而对多数人的贫困、苦难和愿望置之不理。”


请愿书还指出,在英国“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者受苦挨饿”。例如,维多利亚女皇每天的收入是164镑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亚尔 伯特亲王的收入是104镑20先令,而千百万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两三个便士。


请愿人员认为,在人民没有获得政权之前,消灭某一种垄断并不能使劳动者从贫困的状况中解脱出来,而在人民获得政权以后,所有的垄断和所有的压形式都应该停止。请愿人员所说的“垄断”,指的是当时对选举权和纸币的垄断,对机器和土地的垄断,对报刊和宗教特权的垄断。


这份有300万人(约占英国成年男子的一半)签名的请愿书再次要求把《人民宪章》定为法律。


第三次请愿书

1848年,在欧洲大陆革命风暴的推动下,宪章运动再度高涨。


第三次全国请愿书进一步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197万人。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4月10日,全国宪章派第3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把请愿书装在四套华丽的马车上向国会驶去,途中遭到宪兵的镇压。国会拒绝接受请愿书。接着,政府下令解散全国宪章派协会。


列宁评价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的序幕。


意义

宪章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英国历史及国际工人运动历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的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它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宪章运动的经验,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宪章派的斗争也为英国工人阶级争取到一些胜利,为了避免宪章运动的重演,后来的资产阶级政府不得不对工人阶级的斗争作出一些让步;宪章运动失败后,运动的参加者中有一部分人迁居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他们把民主思想的种子传播到这些地方,为这些地方民主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影响

英国议会制的民主化进程是经过了近300年的漫长时期才得以完成的,它是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土地贵 族、大资产阶级进行长期斗争的结果。而宪章运动无疑对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19世纪后半期的历次选举改革运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宪章运动的影响,到20世纪初,英国基本上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政治逐步得到完善。


在英国的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为争取普选权的英勇斗争,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各国的工人阶级。他们采用和平或武装斗争的方式,为争取民主权利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推进了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