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厚头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定向自肿头龙亚目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厚头龙亚目(Pachycephalosauria)又称肿头龙亚目,希腊文意思为“厚头蜥蜴”,是鸟臀目恐龙的一个演化支。大多数已知的厚头龙类生存在晚白垩纪北美洲亚洲。厚头龙类全是二足、植食性/杂食性恐龙,并具有厚头颅骨。有些物种的头颅骨呈圆丘状,顶部有数吋厚,其他的头部则是呈平坦或楔状。颅顶可能环绕者骨瘤(例如:厚头龙)、尖刺(冥河龙)、或是两者兼有(龙王龙)[1]。在传统的分类法中,这些不同形状的颅顶,代表不同的。但近年的研究多认为,不同形状的颅顶代表者圆颅顶厚头龙类的不同生长阶段。

古生物学

厚头颅骨的功能仍在争论中。最常被提出的功能为厚头龙类以厚头颅骨彼此对撞,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55年被提出。科幻作家L. Sprague de Camp在1956年的小说《A Gun for Dinosaur》,提到这种头部互撞行为,之后这个印象深植于大众恐龙书籍。另有许多古生物学家也支持厚头龙类会以头部互撞[2],如同现今山羊麝牛行为

2010年的厚头龙类研究则反对视觉辨识功能的理论,因为同一物种内的颅顶形状并没有显著差异。由于厚头龙类的颅底形状类似,过去曾有许多属被错误地归类在一起,而有复杂的分类历史。至于角龙类鸭嘴龙类,它们的额角、头冠形状有显著差异,比较有可能有物种内的视觉辨识功能。该研究支持厚头龙类以圆颅顶互相碰撞的理论,认为圆颅顶有生物力学上的功用。

分类

厚头龙亚目的著名属包括:厚头龙、剑角龙冥河龙倾头龙、以及龙王龙。大部分的厚头龙科化石是不完整的,通常是由颅顶部分的额顶骨(Frontoparietal bone)所构成。因为厚头龙亚目的属与种的分类几乎是根据头颅的特征,这导致它们的鉴别产生困难。过去常有物种被错误归类到这个演化支。玛君颅龙(Majungatholus)一度被认为是厚头龙类,现在被认为属于兽脚亚目阿贝力龙科,是玛君龙的一个标本。雅尔龙(Yaverlandia)起初也被认为是厚头龙科,最近在苏利文的2006年研究中,也被重新归类于兽脚亚目虚骨龙类。而个体发生学与性状使得厚头龙亚目的分类更加困难。常被认为是最原始厚头龙类的狭盘龙,被苏利文认为无法鉴定,而归类于鸟臀目的未定位属。

视频

厚头龙 相关视频

厚头龙相互撞头的力量有多大,摩托车头盔会告诉你
《玩具益趣园》厚头龙原来也叫肿头龙,他的头真的好厚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