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维吾尔」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维吾尔</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行 1: 行 1: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维吾尔</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m.cnr.cn/news/djnews/20150821/W020150821087346422906.jpg width="300"></center>
 +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BB%B4%E5%90%BE%E5%B0%94&step_word=&hs=0&pn=24&spn=0&di=716902608610839756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3391095191%2C4046425752&os=2423058131%2C1998597343&simid=4174221952%2C728235683&adpicid=0&lpn=0&ln=138&fr=&fmq=1672261221287_R&fm=detail&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m.cnr.cn%2Fnews%2Fdjnews%2F20150821%2FW020150821087346422906.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4_z%26e3Bvg6_z%26e3BvgAzdH3FgjofAzdH3F13gjofAzdH3Fda8cabd8AzdH3Fpda8cabd8_c8lmann8b_9_z%26e3Bfip4s&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1LDEsNiw0LDMsNyw4LDI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维吾尔</big> '''
+
| align= light|
  
|-
+
中文名;维吾尔族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外文名;Uyghur
  
|-
+
总人口;987万(据2009年统计)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语言;维吾尔语
  
|-
+
代表食品;馕、抓饭、烤包子、拌面
  
| align= light|
+
信仰;伊斯兰教
  
 +
传统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
 
|}
  
'''维吾尔'''族(维吾尔语:ئۇيغۇر,英语:Uygur),民族语言为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
+
'''维吾尔'''族(维吾尔语:ئۇيغۇر,英语:Uygur),[[ 民族]] 语言为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此外,在湖南省桃源县和河南省渑池县,也有少量维吾尔族分布。
+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此外,在[[ 湖南]] 省桃源县和河南省渑池县,也有少量维吾尔族分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维吾尔族的人口数为11774538人。<ref>[ ], , --</ref>
+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维吾尔族的人口数为11774538人。<ref>[http://www.gov.cn/guoqing/2015-03/18/content_2835615.htm 维吾尔族_中国概况], 中国政府网 , 2015年3月18日</ref>
  
 
==族称==
 
==族称==
行 29: 行 37:
 
 “维吾尔”是民族自称,一般认为为“团结”、“联合”、“协助”之意。
 
 “维吾尔”是民族自称,一般认为为“团结”、“联合”、“协助”之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文文献对这个族名有不同的译写。4世纪文献中称为“袁纥”。6世纪末、7世纪初文献中称为“韦纥”。788年以前文献中称为“回纥”。788年以后至13世纪70年代则称为“回鹘”。13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称为“畏兀儿”。17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则称为“回部”、“缠回”。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文文献对这个族名有不同的译写。4世纪文献中称为“袁纥”。6世纪末、7世纪初文献中称为“韦纥”。788年以前文献中称为“回纥”。788年以后至13世纪70年代则称为“回鹘”。13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称为“畏兀儿”。17世纪40年代到20[[ 世纪]] 初则称为“回部”、“缠回”。
  
 
1935年开始称“维吾尔”,并一直沿用至今。
 
1935年开始称“维吾尔”,并一直沿用至今。
行 35: 行 43:
 
 维吾尔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丁灵”、“丁令”)。也有人认为,维吾尔族的先世与匈奴有血缘关系。
 
 维吾尔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丁灵”、“丁令”)。也有人认为,维吾尔族的先世与匈奴有血缘关系。
  
 公元前3世纪,“丁零”生活在山地森林和蒙古草原的北部边缘,以狩猎和畜牧为生,相继受草原上的匈奴、鲜卑和柔然汗国的奴役。 4世纪以后,“丁零”又被称为“铁勒”、“铁历”、“赤勒”或“敕勒”,分布于西起伏尔加河,东至兴安岭的东西万余里的欧亚北方大草原上。由于他们使用的车轮高大,又被称为“高车”。活动于贝加尔湖一带的被称为东部铁勒,其中的“袁纥”部,在5世纪时成为“高车”诸部之首,也就是7世纪时“铁勒”诸部中的“韦纥”。
+
 公元前3世纪,“丁零”生活在山地森林和蒙古草原的北部边缘,以狩猎和畜牧为生,相继受草原上的[[ 匈奴]] 、鲜卑和柔然汗国的奴役。 4世纪以后,“丁零”又被称为“铁勒”、“铁历”、“赤勒”或“敕勒”,分布于西起伏尔加河,东至兴安岭的东西万余里的欧亚北方大草原上。由于他们使用的车轮高大,又被称为“高车”。活动于贝加尔湖一带的被称为东部铁勒,其中的“袁纥”部,在5世纪时成为“高车”诸部之首,也就是7世纪时“铁勒”诸部中的“韦纥”。
  
5世纪中叶,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出现了一个以阿史那氏为核心的铁勒部落,被称为“突厥”。552年,阿史那氏建立了包括整个蒙古草原和准噶尔盆地的突厥汗国,使其他一些铁勒部落成为它的属部。突厥贵族残酷的统治激起了各铁勒部落的反抗。为了与突厥贵族相抗衡,“韦纥”、“仆固”、“同罗”、“拔野古”等东部铁勒中较大的九个部落结成地域性的“回纥”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简称“九姓”。
+
5世纪中叶,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出现了一个以阿史那氏为核心的铁勒部落,被称为“突厥”。552年,阿史那氏建立了包括整个蒙古草原和准噶尔盆地的突厥汗国,使其他一些铁勒部落成为它的属部。突厥贵族残酷的统治激起了各铁勒部落的反抗。为了与突厥贵族相抗衡,“韦纥”、“仆固”、“同罗”、“拔野古”等东部铁勒中较大的九个部落结成[[ 地域]] 性的“回纥”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简称“九姓”。
  
 
 统一九姓铁勒各部的第一代可汗是骨力裴罗。744年(天宝三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回纥汗国的疆域包括贝加尔湖以南,阴山以北,兴安岭以西和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草原地区。诸部落原有的名称从此基本消失,统称“回纥”。就在这一年,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回纥汗国成为唐朝的属国。此后,历代可汗都接受唐朝的册封。回纥与唐朝一直保持友好和从属关系,并两次出兵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788年(唐贞元四年),回纥可汗顿莫贺上书唐朝,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改回纥为“回鹘”。
 
 统一九姓铁勒各部的第一代可汗是骨力裴罗。744年(天宝三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回纥汗国的疆域包括贝加尔湖以南,阴山以北,兴安岭以西和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草原地区。诸部落原有的名称从此基本消失,统称“回纥”。就在这一年,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回纥汗国成为唐朝的属国。此后,历代可汗都接受唐朝的册封。回纥与唐朝一直保持友好和从属关系,并两次出兵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788年(唐贞元四年),回纥可汗顿莫贺上书唐朝,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改回纥为“回鹘”。
行 45: 行 53:
 
 统一九姓铁勒各部的第一代可汗是骨力裴罗。
 
 统一九姓铁勒各部的第一代可汗是骨力裴罗。
  
744年(天宝三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回纥汗国的疆域包括贝加尔湖以南,阴山以北,兴安岭以西和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草原地区。诸部落原有的名称从此基本消失,统称“回纥”。就在这一年,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回纥汗国成为唐朝的属国。此后,历代可汗都接受唐朝的册封。
+
744年(天宝三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 突厥]] 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回纥汗国的疆域包括贝加尔湖以南,阴山以北,兴安岭以西和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草原地区。诸部落原有的名称从此基本消失,统称“回纥”。就在这一年,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回纥汗国成为唐朝的属国。此后,历代可汗都接受唐朝的册封。
  
 
 回纥与唐朝一直保持友好和从属关系,并两次出兵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788年(唐贞元四年),回纥可汗顿莫贺上书唐朝,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改回纥为“回鹘”。
 
 回纥与唐朝一直保持友好和从属关系,并两次出兵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788年(唐贞元四年),回纥可汗顿莫贺上书唐朝,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改回纥为“回鹘”。
行 51: 行 59:
 
==兵败西迁==
 
==兵败西迁==
  
9世纪中叶,回鹘为黠戛斯所败。回鹘诸部纷纷离散,有的被黠戛斯所俘,有的南迁至内地,但大部分迁到西域,进入安西都护府辖地和于阗以西的地方。还有一些到达甘肃西部,投奔了吐蕃。
+
9世纪中叶,回鹘为黠戛斯所败。回鹘诸部纷纷离散,有的被黠戛斯所俘,有的南迁至内地,但大部分迁到[[ 西域]] ,进入安西都护府辖地和于阗以西的地方。还有一些到达甘肃西部,投奔了吐蕃。
  
 
 西迁的回鹘,一部分进入天山东部地区。866年,居住在北庭和吐鲁番一带的回鹘首领仆固俊自北庭出击,大败吐蕃的大将尚恐热,夺取西州、北庭、轮台等要地。从此,回鹘人以高昌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其势力范围东起哈密,西及阿克苏,北至伊犁河,南接吐蕃(今和田、敦煌间)。
 
 西迁的回鹘,一部分进入天山东部地区。866年,居住在北庭和吐鲁番一带的回鹘首领仆固俊自北庭出击,大败吐蕃的大将尚恐热,夺取西州、北庭、轮台等要地。从此,回鹘人以高昌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其势力范围东起哈密,西及阿克苏,北至伊犁河,南接吐蕃(今和田、敦煌间)。
  
 西迁的回鹘,还有一支进入中亚草原地区。10世纪中叶,回鹘联合葛逻禄、样磨等族建立了强大的喀拉汗王朝。起初,建都城于八拉沙衮城(今巴尔喀什湖南吹河源西南),后来迁都喀什噶尔。强盛之时,其辖境包括今新疆地区的疏勒、莎车、于田、和田等地。到11世纪初,玉素甫·喀迪尔汗将于阗的李氏王朝灭亡,把伊斯兰教传到和田地区。喀拉汗王朝统治时期,在促进当地各族经济发展、提倡游牧的突厥部落定居和传播伊斯兰教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
 西迁的回鹘,还有一支进入中亚草原地区。10世纪中叶,回鹘联合葛逻禄、样磨等族建立了强大的[[ 喀拉汗王朝]] 。起初,建都城于八拉沙衮城(今巴尔喀什湖南吹河源西南),后来迁都喀什噶尔。强盛之时,其辖境包括今新疆地区的疏勒、莎车、于田、和田等地。到11世纪初,玉素甫·喀迪尔汗将于阗的李氏王朝灭亡,把伊斯兰教传到和田地区。喀拉汗王朝统治时期,在促进当地各族经济发展、提倡游牧的突厥部落定居和传播伊斯兰教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投靠蒙古==
 
==投靠蒙古==
  
12世纪初,部分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从东北西迁至中亚,先后征服了喀拉汗王朝和高昌回鹘王国,建立了契丹人的政权,史称西辽。西辽统治者对回鹘百姓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非常严重。西辽末期,蒙古强盛。高昌王决定依靠蒙古汗国来摆脱西辽统治。他们设计除掉了西辽派来的少监,并宣布脱离西辽,归顺成吉思汗。高昌回鹘王国成为蒙古汗国的属国。
+
12世纪初,部分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从东北西迁至中亚,先后征服了喀拉汗王朝和高昌回鹘王国,建立了契丹人的政权,史称西辽。西辽统治者对回鹘百姓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非常严重。西辽末期,蒙古强盛。高昌王决定依靠蒙古汗国来摆脱西辽统治。他们设计除掉了西辽派来的少监,并宣布脱离西辽,归顺[[ 成吉思汗]] 。高昌回鹘王国成为蒙古汗国的属国。
  
 
 西迁后定居西域的回鹘,既融合了早就分布在天山以北和西部草原游牧的突厥语各部,又融合了两汉以来移居这里的汉人,他们同原来就居住在南疆广大地区操焉耆、龟兹、于田语的人民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等长期相处,繁衍发展,到16世纪初形成维吾尔族。
 
 西迁后定居西域的回鹘,既融合了早就分布在天山以北和西部草原游牧的突厥语各部,又融合了两汉以来移居这里的汉人,他们同原来就居住在南疆广大地区操焉耆、龟兹、于田语的人民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等长期相处,繁衍发展,到16世纪初形成维吾尔族。
  
 蒙古兴起后,现新疆大部分地区属察合台汗国领地。在大批汉族人民调遣到天山南北屯田的同时,还有许多维吾尔族人进入内地,除了手工业工匠之外,还有不少知识分子,其中就有今湖南桃源县的维吾尔族和回族的祖先。
+
 蒙古兴起后,现新疆大部分地区属察合台汗国领地。在大批汉族人民调遣到天山南北屯田的同时,还有许多维吾尔族人进入内地,除了手[[ 工业]] 工匠之外,还有不少知识分子,其中就有今湖南桃源县的维吾尔族和回族的祖先。
  
 
==南疆政权==
 
==南疆政权==
行 73: 行 81:
 
 由于代表不同地方封建集团的伊斯兰教“黑山”、“白山”两个教派争权,1678年北疆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汗在维吾尔人伊斯兰教白山派(依禅派)首领阿帕克和卓的引导下,率领准噶尔军队南下,消灭了叶尔羌汗国,并建立了以阿帕克和卓为“帕夏”(皇帝)的政教合一的农奴制傀儡政权。
 
 由于代表不同地方封建集团的伊斯兰教“黑山”、“白山”两个教派争权,1678年北疆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汗在维吾尔人伊斯兰教白山派(依禅派)首领阿帕克和卓的引导下,率领准噶尔军队南下,消灭了叶尔羌汗国,并建立了以阿帕克和卓为“帕夏”(皇帝)的政教合一的农奴制傀儡政权。
  
 阿帕克和卓及其后人,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相继依靠准噶尔部蒙古人和中亚的外来侵略者,不断在南疆制造分裂和暴乱。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平定了准噶尔贵族的叛乱。1759年,又粉碎了阿帕克和卓的后人大和卓木波罗尼都和小和卓木霍集占在南疆的反清叛乱,剿灭了所谓独立的“巴图尔汗国”。
+
 阿帕克和卓及其后人,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相继依靠准噶尔部[[ 蒙古人]] 和中亚的外来侵略者,不断在南疆制造分裂和暴乱。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平定了准噶尔贵族的叛乱。1759年,又粉碎了阿帕克和卓的后人大和卓木波罗尼都和小和卓木霍集占在南疆的反清叛乱,剿灭了所谓独立的“巴图尔汗国”。
  
 
==中央直统==
 
==中央直统==
行 79: 行 87:
 
 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在新疆实行军政合一的军府制度。18世纪中叶以后,新疆完全处于清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1765年,新疆爆发了乌什起义,这是维吾尔族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反封建斗争。在赖黑木图拉、额色木图拉父子的领导下,起义群众杀死阿奇木伯克及乌什办事大臣。起义者坚守阵地,连妇女、儿童也投入战斗,他们屡败清军,坚持半年之久。
 
 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在新疆实行军政合一的军府制度。18世纪中叶以后,新疆完全处于清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1765年,新疆爆发了乌什起义,这是维吾尔族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反封建斗争。在赖黑木图拉、额色木图拉父子的领导下,起义群众杀死阿奇木伯克及乌什办事大臣。起义者坚守阵地,连妇女、儿童也投入战斗,他们屡败清军,坚持半年之久。
  
 从1820年至1828年,受英国唆使,南疆维吾尔族反动封建主的代表、大和卓木之孙张格尔,以宗教旗帜为掩护,由英国提供武器和直接指挥策划,多次侵扰南疆,未能得逞。此后的二、三十年间,张格尔的子侄自称和卓,继续骚扰南疆,涂炭生灵,使广大维吾尔族人民深受其害。他们的反动行径不但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反而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总是以失败告终。
+
 从1820年至1828年,受英国唆使,南疆维吾尔族反动封建主的代表、大和卓木之孙张格尔,以宗教旗帜为掩护,由英国提供[[ 武器]] 和直接指挥策划,多次侵扰南疆,未能得逞。此后的二、三十年间,张格尔的子侄自称和卓,继续骚扰南疆,涂炭生灵,使广大维吾尔族人民深受其害。他们的反动行径不但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反而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总是以失败告终。
  
 
==近代灾难==
 
==近代灾难==
  
 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在太平天国、捻军和云南、陕西、甘肃各族农民武装起义的影响下,新疆于1864年爆发了反清民族大起义,迅猛的反清风暴席卷天山南北,震撼了清朝在新疆的统治。此间,在南疆和北疆先后出现了几个互不统属的割据政权:以库车为中心的热西丁汗和卓(回族)、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妥明(回族)、以和田为中心的哈比布拉汗(维吾尔族)、以喀什为中心的金相印(回族)与思的克伯克(柯尔克孜族),以伊犁为中心的塔兰其苏丹(维吾尔族)。但是,“民族”、“宗教”的旗号转移了群众斗争的目标,以致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族人民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最终总是被一小撮民族和宗教上层所篡夺。封建割据政权的头目们称王、称汗,对劳动人民进行更加残酷野蛮的封建统治。他们相互火并,给新疆各族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
 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在太平天国、捻军和云南、陕西、甘肃各族农民武装起义的影响下,新疆于1864年爆发了反清民族大起义,迅猛的反清风暴席卷天山南北,震撼了清朝在新疆的统治。此间,在南疆和北疆先后出现了几个互不统属的割据政权:以库车为中心的热西丁汗和卓(回族)、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妥明(回族)、以和田为中心的哈比布拉汗(维吾尔族)、以喀什为中心的金相印(回族)与思的克伯克(柯尔克孜族),以伊犁为中心的塔兰其苏丹(维吾尔族)。但是,“民族”、“宗教”的旗号转移了[[ 群众]] 斗争的目标,以致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族人民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最终总是被一小撮民族和宗教上层所篡夺。封建割据政权的头目们称王、称汗,对劳动人民进行更加残酷野蛮的封建统治。他们相互火并,给新疆各族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1865年,喀什噶尔封建主金相印和思的克伯克,利用维吾尔等各族人民在疏附的起义,企图以拥护“圣裔”号召群众,从浩罕将张格尔之子布素鲁克迎来喀什。英国扶持的浩罕国军官阿古柏,趁机入侵新疆,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七城汗国),占领了南疆和北疆的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对新疆各族人民施行中世纪伊斯兰教汗国野蛮、暴戾的统治,维吾尔族人民与各族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
1865年,喀什噶尔封建主金相印和思的克伯克,利用维吾尔等各族人民在疏附的起义,企图以拥护“圣裔”号召群众,从浩罕将张格尔之子布素鲁克迎来喀什。英国扶持的浩罕国军官阿古柏,趁机入侵新疆,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七城汗国),占领了南疆和北疆的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对新疆各族人民施行中世纪[[ 伊斯兰]] 教汗国野蛮、暴戾的统治,维吾尔族人民与各族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在阿古柏入侵南疆之际,沙俄为了维护其在中亚的既得利益,与英国保持势力均衡,加紧和阿古柏勾结,背着清政府暗地与阿古柏签订了非法的通商条约。1871年,沙俄借口“中国西部各省的暴动”,俄国“绝无坐视之理”,悍然以“代收代守”为名出兵,侵占伊犁。沙俄侵略者在伊犁地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殖民统治,对新疆各族人民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其间所犯罪行,罄竹难书。
 
 在阿古柏入侵南疆之际,沙俄为了维护其在中亚的既得利益,与英国保持势力均衡,加紧和阿古柏勾结,背着清政府暗地与阿古柏签订了非法的通商条约。1871年,沙俄借口“中国西部各省的暴动”,俄国“绝无坐视之理”,悍然以“代收代守”为名出兵,侵占伊犁。沙俄侵略者在伊犁地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殖民统治,对新疆各族人民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其间所犯罪行,罄竹难书。
行 91: 行 99:
 
 彻底摧毁阿古柏政权、收复伊犁是新疆和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在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协助下,1877年清军取得了讨伐阿古柏得胜利。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伊犁条约]]》。中国虽然收复了伊犁,却失去霍尔果斯河以西7万多平方公里之地,赔款900万卢布。在此之前,沙俄通过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两个不平等条约,已经强割中国西北地区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如此,沙俄还在不得不交还伊犁时继续作恶,用武力劫走当地维吾尔、回、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人民达10万人之多。与此同时,侵略军肆意破坏农田、水渠、房屋、果园,抢劫粮食、牲畜。伊犁九城有五城几成废墟,有三城只剩下颓垣瓦砾一片。伊犁河右岸九个乡的维吾尔族人民,所有财物也被洗劫殆尽。
 
 彻底摧毁阿古柏政权、收复伊犁是新疆和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在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协助下,1877年清军取得了讨伐阿古柏得胜利。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伊犁条约]]》。中国虽然收复了伊犁,却失去霍尔果斯河以西7万多平方公里之地,赔款900万卢布。在此之前,沙俄通过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两个不平等条约,已经强割中国西北地区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如此,沙俄还在不得不交还伊犁时继续作恶,用武力劫走当地维吾尔、回、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人民达10万人之多。与此同时,侵略军肆意破坏农田、水渠、房屋、果园,抢劫粮食、牲畜。伊犁九城有五城几成废墟,有三城只剩下颓垣瓦砾一片。伊犁河右岸九个乡的维吾尔族人民,所有财物也被洗劫殆尽。
  
1884年,清政府将原伊犁将军所辖西域之地建为行省,名为新疆。清政府这一措施,对于巩固西北边疆、防御外国侵略、开发和建设新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族人民在外国侵略者和本族封建统治阶级造成的战争灾难中,深感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危害。建省以后,新疆与内地的关系更加密切,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族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也愈益团结一致。
+
1884年,清政府将原伊犁将军所辖西域之地建为行省,名为新疆。清政府这一措施,对于巩固西北边疆、防御外国侵略、开发和建设新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族人民在外国侵略者和本族封建统治阶级造成的战争灾难中,深感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危害。建省以后,新疆与内地的关系更加密切,维吾尔族和[[ 新疆]] 各族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也愈益团结一致。
  
 
 辛亥革命以后,新疆处在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的统治之下。1933年8月,英国、印度政府派出间谍利用印度商人在南疆的广泛联系,收买许多当地人充当英国间谍和宣传员,鼓吹“大土耳其主义”和“大伊斯兰主义”。1933年11月12日,在英国驻喀什领事的精心策划并给予1000支来福枪和200名士兵的支持下,英国策动泛突厥主义分子穆罕默德·伊敏和沙比提大毛拉等人在喀什建立“东突厥斯坦独立伊斯兰共和国”,并提出“保护宗教,杀汉灭回”的口号,推行极端的宗教主义和民族主义,对回、汉等民族人民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1934年2月6日,马仲英所部军队开进喀什,“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土崩瓦解。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阴谋支持马木提、尧乐瓦斯组织所谓“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马木提又勾结马虎山共同叛乱。
 
 辛亥革命以后,新疆处在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的统治之下。1933年8月,英国、印度政府派出间谍利用印度商人在南疆的广泛联系,收买许多当地人充当英国间谍和宣传员,鼓吹“大土耳其主义”和“大伊斯兰主义”。1933年11月12日,在英国驻喀什领事的精心策划并给予1000支来福枪和200名士兵的支持下,英国策动泛突厥主义分子穆罕默德·伊敏和沙比提大毛拉等人在喀什建立“东突厥斯坦独立伊斯兰共和国”,并提出“保护宗教,杀汉灭回”的口号,推行极端的宗教主义和民族主义,对回、汉等民族人民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1934年2月6日,马仲英所部军队开进喀什,“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土崩瓦解。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阴谋支持马木提、尧乐瓦斯组织所谓“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马木提又勾结马虎山共同叛乱。
行 97: 行 105:
 
1944年8月,盛世才下台,国民党开始直接统治新疆。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进驻新疆的军队人数骤增至10万。推行保甲制度,建立“自卫团”,以镇压各族人民。维吾尔族地区原有的“伯克”,在辛亥革命以后虽已废除,但许多“伯克”有钱有势,横行地方。维吾尔族地区一般每县都有5个卡孜阿訇(大阿訇),掌管当地宗教事务。封建豪绅与宗教上层密切勾结,操纵基层政权。在维吾尔族聚居的城乡,宗教法庭是执法机关,权限之大是信仰伊斯兰教各国中仅有的。劳动人民蒙冤受屈,重则惨遭鞭笞、断肢、油烹、活埋等酷刑,轻则脸抹黑灰、倒骑毛驴游街示众。教权与政权的结合从生活上、精神上奴役着维吾尔族人民。
 
1944年8月,盛世才下台,国民党开始直接统治新疆。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进驻新疆的军队人数骤增至10万。推行保甲制度,建立“自卫团”,以镇压各族人民。维吾尔族地区原有的“伯克”,在辛亥革命以后虽已废除,但许多“伯克”有钱有势,横行地方。维吾尔族地区一般每县都有5个卡孜阿訇(大阿訇),掌管当地宗教事务。封建豪绅与宗教上层密切勾结,操纵基层政权。在维吾尔族聚居的城乡,宗教法庭是执法机关,权限之大是信仰伊斯兰教各国中仅有的。劳动人民蒙冤受屈,重则惨遭鞭笞、断肢、油烹、活埋等酷刑,轻则脸抹黑灰、倒骑毛驴游街示众。教权与政权的结合从生活上、精神上奴役着维吾尔族人民。
  
1944年,在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爆发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解放后统称“三区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哈斯木、阿巴索夫等,对麦斯武德、穆罕默德·伊敏、艾沙、乌斯满及其他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纠正了革命初期的严重缺点和错误,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在新疆的统治,对促成新疆的和平解放起了一定的作用。
+
1944年,在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爆发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解放后统称“三区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哈斯木、阿巴索夫等,对麦斯武德、穆罕默德·伊敏、艾沙、乌斯满及其他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纠正了革命初期的严重缺点和错误,有力地打击了[[ 国民党]] 在新疆的统治,对促成新疆的和平解放起了一定的作用。
  
 
==迎来解放==
 
==迎来解放==
行 115: 行 123:
 
 叶尔羌汗国实行分封制,每位汗登基后的首要工作就是分封近亲和功臣。受封者是封地的总督。封地不能世袭,但是当某个总督的势力发展到足以与汗抗衡时,封地便成为世袭了。汗国的官制较为复杂,汗廷的最高行政官是宰相,地方官主要由汗廷委派的行政官员。叶尔羌汗国时期,宗教势力——和卓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汗国后期他们把持和操纵着政权。
 
 叶尔羌汗国实行分封制,每位汗登基后的首要工作就是分封近亲和功臣。受封者是封地的总督。封地不能世袭,但是当某个总督的势力发展到足以与汗抗衡时,封地便成为世袭了。汗国的官制较为复杂,汗廷的最高行政官是宰相,地方官主要由汗廷委派的行政官员。叶尔羌汗国时期,宗教势力——和卓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汗国后期他们把持和操纵着政权。
  
 清朝前期,在新疆实行军府制,并在维吾尔聚居区采取了许多新的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改革了伯克制,即分散阿奇木伯克的权利,废除世袭制为任命制,并规定伯克的养廉、俸禄办法,尽量限制伯克无端搜刮百姓,但是伯克仍旧是独霸一方的封建领主。
+
 清朝前期,在新疆实行军府制,并在维吾尔聚居区采取了许多新的[[ 政策]]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改革了伯克制,即分散阿奇木伯克的权利,废除世袭制为任命制,并规定伯克的养廉、俸禄办法,尽量限制伯克无端搜刮百姓,但是伯克仍旧是独霸一方的封建领主。
  
 
1884年,清朝政府在新疆建省,废除了伯克制度,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实现了新疆与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一致,实行更为直接的统治。
 
1884年,清朝政府在新疆建省,废除了伯克制度,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实现了新疆与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一致,实行更为直接的统治。
行 121: 行 129:
 
 辛亥革命后,新疆进入了军阀统治时期。杨增新、金树仁政府基本上承袭了清朝末年的制度,保留了封建王公制。盛世才统治前期,为了稳定局势,争取民心,巩固统治,制定并执行“六大政策”,这在客观上稳定了新疆的政治局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盛世才暴露他军阀本性,彻底投靠国民党蒋介石,新疆完全处于国民党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
 
 辛亥革命后,新疆进入了军阀统治时期。杨增新、金树仁政府基本上承袭了清朝末年的制度,保留了封建王公制。盛世才统治前期,为了稳定局势,争取民心,巩固统治,制定并执行“六大政策”,这在客观上稳定了新疆的政治局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盛世才暴露他军阀本性,彻底投靠国民党蒋介石,新疆完全处于国民党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党中央立即在新疆设立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并相继在新疆建立了各级党的领导机关。1949年12月17日,在党的领导下,由新疆各族各界代表联合组成的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包尔汉任人民政府主席。省人民政府彻底废除了历来反动统治者执行的民族压迫政策,保证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并在全疆开始土地改革运动。
+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党中央立即在新疆设立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并相继在新疆建立了各级党的领导[[ 机关]] 。1949年12月17日,在党的领导下,由新疆各族各界代表联合组成的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包尔汉任人民政府主席。省人民政府彻底废除了历来反动统治者执行的民族压迫政策,保证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并在全疆开始土地改革运动。
  
 
1953年12月22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的《[[新疆省民族区域自治实施办法]]》正式发布。在新疆先后成立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在这个基础上,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首府设在乌鲁木齐。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进一步实现了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大大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力和新疆的实际,制定了适应新疆特点和需要的各种法规和决议。
 
1953年12月22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的《[[新疆省民族区域自治实施办法]]》正式发布。在新疆先后成立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在这个基础上,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首府设在乌鲁木齐。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进一步实现了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大大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力和新疆的实际,制定了适应新疆特点和需要的各种法规和决议。
行 129: 行 137:
 
10世纪末,喀拉汗王朝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到了公元15世纪时,伊斯兰教在维吾尔族地区逐渐占据统治地位。
 
10世纪末,喀拉汗王朝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到了公元15世纪时,伊斯兰教在维吾尔族地区逐渐占据统治地位。
  
 伊斯兰教有不同的教派,维吾尔族大多数人信仰逊尼派的教法学派之一哈乃斐派。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神秘主义的苏菲派,在新疆称为依禅派。此外,还有少部分人信仰瓦哈比派。逊尼派自称正统派,是伊斯兰教教徒最多的派别,他们笃信胡达和胡达的使者穆罕默德,崇奉《[[古兰经]]》。
+
 伊斯兰教有不同的教派,维吾尔族大多数人信仰逊尼派的教法学派之一哈乃斐派。也有相当一部分人[[ 信仰]] 神秘主义的苏菲派,在新疆称为依禅派。此外,还有少部分人信仰瓦哈比派。逊尼派自称正统派,是伊斯兰教教徒最多的派别,他们笃信胡达和胡达的使者穆罕默德,崇奉《[[古兰经]]》。
  
 
 礼拜寺是逊尼派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礼拜寺是逊尼派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行 139: 行 147:
 
==饮食==
 
==饮食==
  
 维吾尔族的传统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羊、牛肉,蔬菜吃得相对较少。主食的种类很多,最常吃的有馕、抓饭、包子、拉面等。
+
 维吾尔族的传统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羊、牛肉,[[ 蔬菜]] 吃得相对较少。主食的种类很多,最常吃的有馕、抓饭、包子、拉面等。
  
 
 馕,是用小麦面或玉米面制成的,在特制的火坑内烤熟,为形状大小和厚薄不一的圆形饼。
 
 馕,是用小麦面或玉米面制成的,在特制的火坑内烤熟,为形状大小和厚薄不一的圆形饼。
行 147: 行 155:
 
 蒸包子,维吾尔语称“曼它”;烤包子,维吾尔语称“撒木萨”,用面做皮,用羊肉丁、羊油拌少许洋葱做馅,皮薄肉多。
 
 蒸包子,维吾尔语称“曼它”;烤包子,维吾尔语称“撒木萨”,用面做皮,用羊肉丁、羊油拌少许洋葱做馅,皮薄肉多。
  
 另外有拉面、炒面、汤面、“纳仁面”等。名菜有烤全羊、清炖羊肉、烤肉等。
+
 另外有拉面、炒面、[[ 汤面]] 、“纳仁面”等。名菜有烤全羊、清炖羊肉、烤肉等。
  
 
 维吾尔族严格禁止吃猪肉、驴肉、狗肉、骡肉。
 
 维吾尔族严格禁止吃猪肉、驴肉、狗肉、骡肉。
行 163: 行 171:
 
 女子普遍穿连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妇女和姑娘都喜欢用天然的乌斯蔓草汁画眉,染指甲,戴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
 
 女子普遍穿连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妇女和姑娘都喜欢用天然的乌斯蔓草汁画眉,染指甲,戴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
  
 维吾尔族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戴“尕巴”(四楞花帽),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过去未婚少女都梳十几条发辫,以长发为美。头上别有各式各样的头饰,也有将双辫盘成发髻的。
+
 维吾尔族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戴“尕巴”(四楞花帽),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 图案]] 。过去未婚少女都梳十几条发辫,以长发为美。头上别有各式各样的头饰,也有将双辫盘成发髻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服装和服饰之外,在城市普遍流行穿时装。
 
 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服装和服饰之外,在城市普遍流行穿时装。
行 181: 行 189:
 
 维吾尔族人路遇尊长或朋友,要把右手放在胸口,男子相见要握手,妇女相见要互相拥抱,贴一下右脸,都以“撒拉木”问安,最后,双手抚膝躬身道别。晚辈要先向长辈施礼,现在多以握手作为见面礼。
 
 维吾尔族人路遇尊长或朋友,要把右手放在胸口,男子相见要握手,妇女相见要互相拥抱,贴一下右脸,都以“撒拉木”问安,最后,双手抚膝躬身道别。晚辈要先向长辈施礼,现在多以握手作为见面礼。
  
 维吾尔族普遍认为宾客盈门是令人羡慕的事。通常客人如果同时到来,要分男女长幼进门,上炕入座,最尊贵及最年长的客人,要坐在炕中间主人特意铺的褥子上。饭前饭后主人都会提着洗手壶为客人冲洗双手,一般冲洗三遍,客人不得将水乱甩。主人先给每人斟一碗茶水,双手敬上,然后在客人面前铺开一张餐布,摆上各种点心、瓜果及美食,有条件的还要宰羊款待来宾,让客人尽情享用。有时主人会弹起都塔尔、热瓦甫等民族乐器,以歌舞助兴。用餐结束时,在年长者的带领下,要念“都瓦”祈祷。如果天晚了,主人总要热情挽留,拿出最好的被褥给客人用。客人临走时,主人总要送出大门以外,目送客人远去。
+
 维吾尔族普遍认为宾客盈门是令人羡慕的事。通常客人如果同时到来,要分男女长幼进门,上炕入座,最尊贵及最年长的客人,要坐在炕中间主人特意铺的褥子上。饭前饭后主人都会提着洗手壶为客人冲洗双手,一般冲洗三遍,客人不得将水乱甩。主人先给每人斟一碗茶水,双手敬上,然后在客人面前铺开一张餐布,摆上各种点心、瓜果及美食,有[[ 条件]] 的还要宰羊款待来宾,让客人尽情享用。有时主人会弹起都塔尔、热瓦甫等民族乐器,以歌舞助兴。用餐结束时,在年长者的带领下,要念“都瓦”祈祷。如果天晚了,主人总要热情挽留,拿出最好的被褥给客人用。客人临走时,主人总要送出大门以外,目送客人远去。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
行 189: 行 197:
 
 现代维吾尔语是维吾尔民族的共同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历史上,维吾尔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突厥语阶段(7-13世纪),察合台语阶段(14-18世纪),近代和现代维吾尔语阶段(19世纪至今)。
 
 现代维吾尔语是维吾尔民族的共同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历史上,维吾尔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突厥语阶段(7-13世纪),察合台语阶段(14-18世纪),近代和现代维吾尔语阶段(19世纪至今)。
  
 现代维吾尔语在中国共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标准语以中心方言为基础,以伊犁—乌鲁木齐语音为标准音。维吾尔语与同语族的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等亲属语言既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自己独具的特点。
+
 现代维吾尔语在中国共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标准语以中心方言为基础,以伊犁—乌鲁木齐语音为[[ 标准]] 音。维吾尔语与同语族的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等亲属语言既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自己独具的特点。
  
 
 文字
 
 文字
行 195: 行 203:
 
 维吾尔族使用文字的历史十分悠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采用不同的字母系统书写自己的语言,文字名称也不相同。
 
 维吾尔族使用文字的历史十分悠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采用不同的字母系统书写自己的语言,文字名称也不相同。
  
8世纪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政权的回纥人曾用突厥如尼文。9世纪至15世纪之间,今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以及葱岭西的回鹘人都曾使用过以粟特字母为基础的回鹘文,但各地区使用的时间长短不同,东部的回鹘佛教徒使用的时间最长。
+
8世纪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政权的回纥人曾用突厥如尼文。9世纪至15世纪之间,今新疆和甘肃[[ 河西走廊]] 以及葱岭西的回鹘人都曾使用过以粟特字母为基础的回鹘文,但各地区使用的时间长短不同,东部的回鹘佛教徒使用的时间最长。
  
 
 葱岭西回鹘和葛逻禄等部建立的喀拉汗王朝自10世纪信奉伊斯兰教后,改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称为王朝突厥文。这种文字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在15世纪基本取代了回鹘文,成为维吾尔族和新疆、中亚一带突厥语诸族通用的文字。由于起初主要使用在原察合台汗国的领地,故称为察合台文。
 
 葱岭西回鹘和葛逻禄等部建立的喀拉汗王朝自10世纪信奉伊斯兰教后,改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称为王朝突厥文。这种文字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在15世纪基本取代了回鹘文,成为维吾尔族和新疆、中亚一带突厥语诸族通用的文字。由于起初主要使用在原察合台汗国的领地,故称为察合台文。
行 227: 行 235:
 
 维吾尔现当代文学受俄国影响较大。小说、戏剧的出现,突破了过去以诗歌独尊的传统,代表作有黎·穆塔里甫的《[[黎·穆塔里甫诗选]]》(汉文)、《[[黎·穆塔里甫文集]]》(汉、维文),尼米希依提的《[[祖国之恋]]》、《[[塔里木姑娘]]》,赛福鼎·艾则孜的《[[第一列火车的呜叫声]]》、《[[阿曼尼莎汗]]》等。
 
 维吾尔现当代文学受俄国影响较大。小说、戏剧的出现,突破了过去以诗歌独尊的传统,代表作有黎·穆塔里甫的《[[黎·穆塔里甫诗选]]》(汉文)、《[[黎·穆塔里甫文集]]》(汉、维文),尼米希依提的《[[祖国之恋]]》、《[[塔里木姑娘]]》,赛福鼎·艾则孜的《[[第一列火车的呜叫声]]》、《[[阿曼尼莎汗]]》等。
  
 维吾尔医药学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医药学”简称“维医”,有悠久的历史和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维吾尔医学以“土、水、火、空气”为代表的“四大物质学说”和“血津、痰津、胆津、黑胆津”的“四津体液学说”为基本理论,创立了一整套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诊断疾病重视查脉、望诊和问诊。内科疾病多以内服药为主,非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采用调正法,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采用致病体液成熟法、致病体液排泄法、主药根治法,此外还有熏药、坐药、放血、冷热敷、日光浴、温泉浴、埋热沙等20多种疗法,对肝胆疾病、消化疾病及白癜风、糖尿病、血管硬化性心脏病等有着较好的疗效。在外科方面,在服药的同时采用烙法、热罨、披兽皮、结扎、手术、针刺、按摩、手法复位等20多种疗法,常用药已达800多种,制剂400多种。
+
 维吾尔医药学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医药学”简称“维医”,有悠久的历史和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维吾尔医学以“土、水、火、空气”为代表的“四大物质学说”和“血津、痰津、胆津、黑胆津”的“四津体液学说”为基本理论,创立了一整套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诊断疾病重视查脉、望诊和问诊。内科疾病多以内服药为主,非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采用调正法,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采用致病体液成熟法、致病体液排泄法、主药根治法,此外还有熏药、坐药、放血、冷热敷、[[ 日光浴]] 、温泉浴、埋热沙等20多种疗法,对肝胆疾病、消化疾病及白癜风、糖尿病、血管硬化性心脏病等有着较好的疗效。在外科方面,在服药的同时采用烙法、热罨、披兽皮、结扎、手术、针刺、按摩、手法复位等20多种疗法,常用药已达800多种,制剂400多种。
  
 
 维吾尔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医生、医学家和医学著作。维吾尔名医比吉·赞巴·希拉汗的《[[医学宝鉴]]》、《[[伤寒解义]]》,维吾尔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医学家法拉比(870—950年)的《[[论自然界]]》、《[[论人体学]]》、《[[论神经学]]》、《[[器官的功能]]》、《[[论自然物的热性、寒性,湿性、干性]]》,维吾尔名医贾马力丁·阿克萨依的《[[阿克萨依]]》,著名维医药学家胡都优木汗·阿吉(1567—1658)参与编写的《[[回回药方]]》,喀什维医医院创建人玉素甫·阿吉生前编著的《[[卡祖农]]》,第一部大型维医著作四卷本的《[[维吾尔医百科全书]]》等。
 
 维吾尔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医生、医学家和医学著作。维吾尔名医比吉·赞巴·希拉汗的《[[医学宝鉴]]》、《[[伤寒解义]]》,维吾尔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医学家法拉比(870—950年)的《[[论自然界]]》、《[[论人体学]]》、《[[论神经学]]》、《[[器官的功能]]》、《[[论自然物的热性、寒性,湿性、干性]]》,维吾尔名医贾马力丁·阿克萨依的《[[阿克萨依]]》,著名维医药学家胡都优木汗·阿吉(1567—1658)参与编写的《[[回回药方]]》,喀什维医医院创建人玉素甫·阿吉生前编著的《[[卡祖农]]》,第一部大型维医著作四卷本的《[[维吾尔医百科全书]]》等。
行 235: 行 243:
 
 杰出的农学家鲁明善著有《[[农桑衣食撮要]]》。
 
 杰出的农学家鲁明善著有《[[农桑衣食撮要]]》。
  
 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从体裁上可分为木卡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间器乐、说唱音乐、宗教音乐等,继承了疏勒乐、于阗乐、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的的优良传统。
+
 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从体裁上可分为木卡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 民间器乐]] 、说唱音乐、宗教音乐等,继承了疏勒乐、于阗乐、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的的优良传统。
  
 
 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是一种包括歌曲、器乐曲和舞蹈在内的古典大曲形式,有喀什木卡姆、多朗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三种类型,由民间音乐家们在习俗节日、喜庆婚礼和娱乐晚会上表演。16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音乐家阿曼尼沙搜集整理各地流行的木卡姆,将其编为十二套歌舞大曲,使木卡姆形式趋于定型。2005年,“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十二木卡姆”是一种包括歌曲、器乐曲和舞蹈在内的古典大曲形式,有喀什木卡姆、多朗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三种类型,由民间音乐家们在习俗节日、喜庆婚礼和娱乐晚会上表演。16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音乐家阿曼尼沙搜集整理各地流行的木卡姆,将其编为十二套歌舞大曲,使木卡姆形式趋于定型。2005年,“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 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乐器
 
 乐器
行 269: 行 277:
 
 维吾尔族的舞蹈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传统的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
 
 维吾尔族的舞蹈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传统的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
  
 “赛乃姆”是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即兴表演的舞蹈有时一人独舞,有时二人对舞,也有时三、五人同舞的。在乐队伴奏之下,围坐成圆圈的群众拍手唱和。当音乐节奏由中速转为快速,舞步也越来越急促时,“凯——那”(加油)、“巴力卡勒拉”(妙啊)的呼声随之四起,舞蹈者的情绪也更加炽烈。各地的“赛乃姆”具有自己的风格,通常冠以地名。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以示区别。
+
 “赛乃姆”是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即兴表演的舞蹈有时一人独舞,有时二人对舞,也有时三、五人同舞的。在乐队伴奏之下,围坐成圆圈的群众拍手唱和。当音乐节奏由中速转为快速,舞步也越来越急促时,“凯——那”(加油)、“巴力卡勒拉”(妙啊)的呼声随之四起,舞蹈者的情绪也更加炽烈。各地的“赛乃姆”具有自己的[[ 风格]] ,通常冠以地名。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以示区别。
  
 
 “夏地亚纳”流行全疆尤其盛行于南疆的一种舞蹈,意为欢乐的舞,是一种民间集体舞蹈。参加人数不限,队形也不固定。不同地区的“夏地亚纳”,曲调各有特点,有的欢腾华丽,有的浑厚有力。“夏地亚纳”的基本步伐以小跳步为主,两臂上举,手掌内外快速抖动,给人以欢乐、轻快之感。
 
 “夏地亚纳”流行全疆尤其盛行于南疆的一种舞蹈,意为欢乐的舞,是一种民间集体舞蹈。参加人数不限,队形也不固定。不同地区的“夏地亚纳”,曲调各有特点,有的欢腾华丽,有的浑厚有力。“夏地亚纳”的基本步伐以小跳步为主,两臂上举,手掌内外快速抖动,给人以欢乐、轻快之感。
  
 “多朗(刀郎)”被誉为民间艺术之花,是富有劳动人民生活气息的舞蹈。它的内容表现了古代麦盖提一带人民的狩猎活动。舞蹈动作骠悍、刚劲、热情奔放、节奏感强。伴奏“多朗”舞的音乐,称为“多朗木卡姆”、“多朗赛乃姆”,曲调结构朴实、演唱风格宽广、豪迈,具有浓郁的草原情调。
+
 “多朗(刀郎)”被誉为民间艺术之花,是富有劳动人民生活气息的舞蹈。它的内容表现了古代麦盖提一带[[ 人民]] 的狩猎活动。舞蹈动作骠悍、刚劲、热情奔放、节奏感强。伴奏“多朗”舞的音乐,称为“多朗木卡姆”、“多朗赛乃姆”,曲调结构朴实、演唱风格宽广、豪迈,具有浓郁的草原情调。
  
 
 “纳孜尔库姆”流行于吐鲁番、鄯善、哈密等地,用舞蹈动作表现活泼、诙谐的内容,充分反映出维吾尔族人民乐观开朗的性格。
 
 “纳孜尔库姆”流行于吐鲁番、鄯善、哈密等地,用舞蹈动作表现活泼、诙谐的内容,充分反映出维吾尔族人民乐观开朗的性格。
行 289: 行 297:
 
 维吾尔族过去曾盛行包办婚姻,现在自由恋爱较为普遍。婚前,男方必须向女方交财礼。
 
 维吾尔族过去曾盛行包办婚姻,现在自由恋爱较为普遍。婚前,男方必须向女方交财礼。
  
 男女双方领取结婚证后,会举行婚宴,招待各自的亲戚、好友同事,有的会请阿訇念‘尼卡’。婚礼有迎接新娘仪式、揭盖头仪式、新郎与新娘为自己婚礼所举行的庆贺仪式等。
+
 男女双方领取结婚证后,会举行婚宴,招待各自的亲戚、好友同事,有的会请阿訇念‘尼卡’。婚礼有迎接新娘仪式、揭盖头仪式、[[ 新郎]] 与新娘为自己婚礼所举行的庆贺仪式等。
  
 
 宴席完了之后,要举行“麦西来甫”。在这期间,人们会欢歌雀跃,气氛非常热烈。在跳舞的过程中,有一对男女会有目的地上来跳舞,男的故意揭开新娘的面纱,女的再盖上,直到重复三遍时,新娘站起来,向宾客们深深地鞠一躬,而宾客们用掌声表示这一仪式的结束。
 
 宴席完了之后,要举行“麦西来甫”。在这期间,人们会欢歌雀跃,气氛非常热烈。在跳舞的过程中,有一对男女会有目的地上来跳舞,男的故意揭开新娘的面纱,女的再盖上,直到重复三遍时,新娘站起来,向宾客们深深地鞠一躬,而宾客们用掌声表示这一仪式的结束。
行 295: 行 303:
 
==丧葬==
 
==丧葬==
  
 维吾尔族遵照伊斯兰教规,实行土葬,主张速葬。在超渡亡灵的伊斯兰教仪式“纳玛孜”结束后,用抬尸床将尸体送至墓地,挖穴安葬,不用棺材,不用任何陪葬品。墓丘多长方形,也有圆形的。坟地周围砌围墙,不许牲畜进入,不许取土挖土。
+
 维吾尔族遵照伊斯兰教规,实行土葬,主张速葬。在超渡亡灵的伊斯兰教仪式“纳玛孜”结束后,用抬尸床将尸体送至墓地,挖穴安葬,不用棺材,不用任何陪葬品。墓丘多[[ 长方形]] ,也有圆形的。坟地周围砌围墙,不许牲畜进入,不许取土挖土。
  
 维吾尔族在死者当日、3日、7日、40日和周年时进行祭奠活动,维吾尔语称作“乃孜尔”。在所有的祭奠活动中,7日、40日与周年都比较隆重,要宴请亲属、朋友、乡亲与同事做“杜瓦”(祈祷),请阿訇诵经。祭奠中的饭食主要是抓饭等。
+
 维吾尔族在死者当日、3日、7日、40日和周年时进行祭奠活动,维吾尔语称作“乃孜尔”。在所有的祭奠活动中,7日、40日与周年都比较隆重,要宴请亲属、[[ 朋友]] 、乡亲与同事做“杜瓦”(祈祷),请阿訇诵经。祭奠中的饭食主要是抓饭等。
  
 按照传统习俗,凡来参加“乃孜尔”的男子必须头戴帽子,女子头戴围巾。
+
 按照传统习俗,凡来参加“乃孜尔”的男子必须头戴帽子,女子头戴[[ 围巾]]
  
 
==人口==
 
==人口==
行 305: 行 313:
 
 维吾尔族人口2020年1162.43万人。
 
 维吾尔族人口2020年1162.43万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维吾尔族的人口数为11774538人。
+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 维吾尔族]] 的人口数为11774538人。
  
 
== 参考来源 ==
 
== 参考来源 ==
 +
<center>
 +
{{#iDisplay:g33476en5ov|480|270|qq}}
 +
<center>快速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enter>
 +
</center>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
[[Category:650 中國史料 ]]
 
 
[[Category: ]]
 

於 2022年12月29日 (四) 05:10 的最新修訂

維吾爾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維吾爾族

外文名;Uyghur

總人口;987萬(據2009年統計)

語言;維吾爾語

代表食品;饢、抓飯、烤包子、拌麵

信仰;伊斯蘭教

傳統節日;肉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維吾爾族(維吾爾語:ئۇيغۇر,英語:Uygur),民族語言為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分為中心、和田、羅布三個方言。

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要分布於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圍的綠洲是維吾爾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爾綠洲、和田綠洲以及阿克蘇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為集中。天山東端的吐魯番盆地,也是維吾爾族較為集中的區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薩爾、奇台一帶,有為數不多的維吾爾族定居。此外,在湖南省桃源縣和河南省澠池縣,也有少量維吾爾族分布。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21》,中國境內維吾爾族的人口數為11774538人。[1]

族稱

「維吾爾」是民族自稱,一般認為為「團結」、「聯合」、「協助」之意。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漢文文獻對這個族名有不同的譯寫。4世紀文獻中稱為「袁紇」。6世紀末、7世紀初文獻中稱為「韋紇」。788年以前文獻中稱為「回紇」。788年以後至13世紀70年代則稱為「回鶻」。13世紀70年代至17世紀40年代稱為「畏兀兒」。17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初則稱為「回部」、「纏回」。

1935年開始稱「維吾爾」,並一直沿用至今。

維吾爾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遊牧於我國北方和西北貝加爾湖以南、額爾齊斯河和巴爾喀什湖之間的「丁零」(「丁靈」、「丁令」)。也有人認為,維吾爾族的先世與匈奴有血緣關係。

公元前3世紀,「丁零」生活在山地森林和蒙古草原的北部邊緣,以狩獵和畜牧為生,相繼受草原上的匈奴、鮮卑和柔然汗國的奴役。 4世紀以後,「丁零」又被稱為「鐵勒」、「鐵歷」、「赤勒」或「敕勒」,分布於西起伏爾加河,東至興安嶺的東西萬餘里的歐亞北方大草原上。由於他們使用的車輪高大,又被稱為「高車」。活動於貝加爾湖一帶的被稱為東部鐵勒,其中的「袁紇」部,在5世紀時成為「高車」諸部之首,也就是7世紀時「鐵勒」諸部中的「韋紇」。

5世紀中葉,在準噶爾盆地東部出現了一個以阿史那氏為核心的鐵勒部落,被稱為「突厥」。552年,阿史那氏建立了包括整個蒙古草原和準噶爾盆地的突厥汗國,使其他一些鐵勒部落成為它的屬部。突厥貴族殘酷的統治激起了各鐵勒部落的反抗。為了與突厥貴族相抗衡,「韋紇」、「仆固」、「同羅」、「拔野古」等東部鐵勒中較大的九個部落結成地域性的「回紇」部落聯盟,被稱為「九姓鐵勒」,簡稱「九姓」。

統一九姓鐵勒各部的第一代可汗是骨力裴羅。744年(天寶三年),以骨力裴羅為領袖的回紇聯盟在唐朝大軍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國,並建立起漠北回紇汗國。回紇汗國的疆域包括貝加爾湖以南,陰山以北,興安嶺以西和阿爾泰山以東的蒙古草原地區。諸部落原有的名稱從此基本消失,統稱「回紇」。就在這一年,骨力裴羅被唐朝冊封為懷仁可汗,回紇汗國成為唐朝的屬國。此後,歷代可汗都接受唐朝的冊封。回紇與唐朝一直保持友好和從屬關係,並兩次出兵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788年(唐貞元四年),回紇可汗頓莫賀上書唐朝,取「迴旋輕捷如鶻」之意,改回紇為「回鶻」。

族群統一

統一九姓鐵勒各部的第一代可汗是骨力裴羅。

744年(天寶三年),以骨力裴羅為領袖的回紇聯盟在唐朝大軍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國,並建立起漠北回紇汗國。回紇汗國的疆域包括貝加爾湖以南,陰山以北,興安嶺以西和阿爾泰山以東的蒙古草原地區。諸部落原有的名稱從此基本消失,統稱「回紇」。就在這一年,骨力裴羅被唐朝冊封為懷仁可汗,回紇汗國成為唐朝的屬國。此後,歷代可汗都接受唐朝的冊封。

回紇與唐朝一直保持友好和從屬關係,並兩次出兵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788年(唐貞元四年),回紇可汗頓莫賀上書唐朝,取「迴旋輕捷如鶻」之意,改回紇為「回鶻」。

兵敗西遷

9世紀中葉,回鶻為黠戛斯所敗。回鶻諸部紛紛離散,有的被黠戛斯所俘,有的南遷至內地,但大部分遷到西域,進入安西都護府轄地和于闐以西的地方。還有一些到達甘肅西部,投奔了吐蕃。

西遷的回鶻,一部分進入天山東部地區。866年,居住在北庭和吐魯番一帶的回鶻首領仆固俊自北庭出擊,大敗吐蕃的大將尚恐熱,奪取西州、北庭、輪台等要地。從此,回鶻人以高昌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鶻王國。其勢力範圍東起哈密,西及阿克蘇,北至伊犁河,南接吐蕃(今和田、敦煌間)。

西遷的回鶻,還有一支進入中亞草原地區。10世紀中葉,回鶻聯合葛邏祿、樣磨等族建立了強大的喀拉汗王朝。起初,建都城於八拉沙袞城(今巴爾喀什湖南吹河源西南),後來遷都喀什噶爾。強盛之時,其轄境包括今新疆地區的疏勒、莎車、于田、和田等地。到11世紀初,玉素甫·喀迪爾汗將于闐的李氏王朝滅亡,把伊斯蘭教傳到和田地區。喀拉汗王朝統治時期,在促進當地各族經濟發展、提倡遊牧的突厥部落定居和傳播伊斯蘭教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投靠蒙古

12世紀初,部分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的率領下,從東北西遷至中亞,先後征服了喀拉汗王朝和高昌回鶻王國,建立了契丹人的政權,史稱西遼。西遼統治者對回鶻百姓的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非常嚴重。西遼末期,蒙古強盛。高昌王決定依靠蒙古汗國來擺脫西遼統治。他們設計除掉了西遼派來的少監,並宣布脫離西遼,歸順成吉思汗。高昌回鶻王國成為蒙古汗國的屬國。

西遷後定居西域的回鶻,既融合了早就分布在天山以北和西部草原遊牧的突厥語各部,又融合了兩漢以來移居這裡的漢人,他們同原來就居住在南疆廣大地區操焉耆、龜茲、于田語的人民以及後來遷來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等長期相處,繁衍發展,到16世紀初形成維吾爾族。

蒙古興起後,現新疆大部分地區屬察合台汗國領地。在大批漢族人民調遣到天山南北屯田的同時,還有許多維吾爾族人進入內地,除了手工業工匠之外,還有不少知識分子,其中就有今湖南桃源縣的維吾爾族和回族的祖先。

南疆政權

從14世紀末到16世紀末,東起哈密、南至和田的廣大維吾爾族地區,經過二百多年的分散割據,才逐步統一成個大範圍的封建割據的喀什噶爾汗國。因遷都葉爾羌,又稱葉爾羌汗國,統治者仍是蒙古察合台後裔。

清初,葉爾羌汗國與清朝建立了朝貢和通商關係,維吾爾族和內地各族人民之間的往來繼明代時疏時密之後又趨於正常化。

由於代表不同地方封建集團的伊斯蘭教「黑山」、「白山」兩個教派爭權,1678年北疆準噶爾汗國的噶爾丹汗在維吾爾人伊斯蘭教白山派(依禪派)首領阿帕克和卓的引導下,率領準噶爾軍隊南下,消滅了葉爾羌汗國,並建立了以阿帕克和卓為「帕夏」(皇帝)的政教合一的農奴制傀儡政權。

阿帕克和卓及其後人,為了保住自己的統治地位,相繼依靠準噶爾部蒙古人和中亞的外來侵略者,不斷在南疆製造分裂和暴亂。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平定了準噶爾貴族的叛亂。1759年,又粉碎了阿帕克和卓的後人大和卓木波羅尼都和小和卓木霍集占在南疆的反清叛亂,剿滅了所謂獨立的「巴圖爾汗國」。

中央直統

清政府為加強對新疆的管轄,在新疆實行軍政合一的軍府制度。18世紀中葉以後,新疆完全處於清政府的直接統治之下。1765年,新疆爆發了烏什起義,這是維吾爾族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武裝反封建鬥爭。在賴黑木圖拉、額色木圖拉父子的領導下,起義群眾殺死阿奇木伯克及烏什辦事大臣。起義者堅守陣地,連婦女、兒童也投入戰鬥,他們屢敗清軍,堅持半年之久。

從1820年至1828年,受英國唆使,南疆維吾爾族反動封建主的代表、大和卓木之孫張格爾,以宗教旗幟為掩護,由英國提供武器和直接指揮策劃,多次侵擾南疆,未能得逞。此後的二、三十年間,張格爾的子侄自稱和卓,繼續騷擾南疆,塗炭生靈,使廣大維吾爾族人民深受其害。他們的反動行徑不但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反而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總是以失敗告終。

近代災難

鴉片戰爭爆發後不久,在太平天國、捻軍和雲南、陝西、甘肅各族農民武裝起義的影響下,新疆於1864年爆發了反清民族大起義,迅猛的反清風暴席捲天山南北,震撼了清朝在新疆的統治。此間,在南疆和北疆先後出現了幾個互不統屬的割據政權:以庫車為中心的熱西丁汗和卓(回族)、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妥明(回族)、以和田為中心的哈比布拉汗(維吾爾族)、以喀什為中心的金相印(回族)與思的克伯克(柯爾克孜族),以伊犁為中心的塔蘭其蘇丹(維吾爾族)。但是,「民族」、「宗教」的旗號轉移了群眾鬥爭的目標,以致維吾爾族和新疆各族人民用鮮血換來的勝利果實,最終總是被一小撮民族和宗教上層所篡奪。封建割據政權的頭目們稱王、稱汗,對勞動人民進行更加殘酷野蠻的封建統治。他們相互火併,給新疆各族人民帶來了更大的災難。

1865年,喀什噶爾封建主金相印和思的克伯克,利用維吾爾等各族人民在疏附的起義,企圖以擁護「聖裔」號召群眾,從浩罕將張格爾之子布素魯克迎來喀什。英國扶持的浩罕國軍官阿古柏,趁機入侵新疆,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七城汗國),占領了南疆和北疆的烏魯木齊、瑪納斯等地,對新疆各族人民施行中世紀伊斯蘭教汗國野蠻、暴戾的統治,維吾爾族人民與各族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在阿古柏入侵南疆之際,沙俄為了維護其在中亞的既得利益,與英國保持勢力均衡,加緊和阿古柏勾結,背着清政府暗地與阿古柏簽訂了非法的通商條約。1871年,沙俄藉口「中國西部各省的暴動」,俄國「絕無坐視之理」,悍然以「代收代守」為名出兵,侵占伊犁。沙俄侵略者在伊犁地區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殖民統治,對新疆各族人民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其間所犯罪行,罄竹難書。

徹底摧毀阿古柏政權、收復伊犁是新疆和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願望。在維吾爾族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協助下,1877年清軍取得了討伐阿古柏得勝利。1881年,中、俄兩國簽訂《伊犁條約》。中國雖然收復了伊犁,卻失去霍爾果斯河以西7萬多平方公里之地,賠款900萬盧布。在此之前,沙俄通過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兩個不平等條約,已經強割中國西北地區4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僅如此,沙俄還在不得不交還伊犁時繼續作惡,用武力劫走當地維吾爾、回、蒙古、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族人民達10萬人之多。與此同時,侵略軍肆意破壞農田、水渠、房屋、果園,搶劫糧食、牲畜。伊犁九城有五城幾成廢墟,有三城只剩下頹垣瓦礫一片。伊犁河右岸九個鄉的維吾爾族人民,所有財物也被洗劫殆盡。

1884年,清政府將原伊犁將軍所轄西域之地建為行省,名為新疆。清政府這一措施,對於鞏固西北邊疆、防禦外國侵略、開發和建設新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維吾爾族和新疆各族人民在外國侵略者和本族封建統治階級造成的戰爭災難中,深感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的危害。建省以後,新疆與內地的關係更加密切,維吾爾族和新疆各族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也愈益團結一致。

辛亥革命以後,新疆處在楊增新、金樹仁、盛世才的統治之下。1933年8月,英國、印度政府派出間諜利用印度商人在南疆的廣泛聯繫,收買許多當地人充當英國間諜和宣傳員,鼓吹「大土耳其主義」和「大伊斯蘭主義」。1933年11月12日,在英國駐喀什領事的精心策劃並給予1000支來福槍和200名士兵的支持下,英國策動泛突厥主義分子穆罕默德·伊敏和沙比提大毛拉等人在喀什建立「東突厥斯坦獨立伊斯蘭共和國」,並提出「保護宗教,殺漢滅回」的口號,推行極端的宗教主義和民族主義,對回、漢等民族人民採取斬盡殺絕的政策。1934年2月6日,馬仲英所部軍隊開進喀什,「東土耳其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土崩瓦解。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陰謀支持馬木提、堯樂瓦斯組織所謂「獨立」的伊斯蘭教國家,馬木提又勾結馬虎山共同叛亂。

1944年8月,盛世才下台,國民黨開始直接統治新疆。國民黨在政治上實行高壓政策,進駐新疆的軍隊人數驟增至10萬。推行保甲制度,建立「自衛團」,以鎮壓各族人民。維吾爾族地區原有的「伯克」,在辛亥革命以後雖已廢除,但許多「伯克」有錢有勢,橫行地方。維吾爾族地區一般每縣都有5個卡孜阿訇(大阿訇),掌管當地宗教事務。封建豪紳與宗教上層密切勾結,操縱基層政權。在維吾爾族聚居的城鄉,宗教法庭是執法機關,權限之大是信仰伊斯蘭教各國中僅有的。勞動人民蒙冤受屈,重則慘遭鞭笞、斷肢、油烹、活埋等酷刑,輕則臉抹黑灰、倒騎毛驢遊街示眾。教權與政權的結合從生活上、精神上奴役着維吾爾族人民。

1944年,在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個地區爆發了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鬥爭(解放後統稱「三區革命」)。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三區革命領導人阿合買提江·哈斯木、阿巴索夫等,對麥斯武德、穆罕默德·伊敏、艾沙、烏斯滿及其他民族分裂主義分子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糾正了革命初期的嚴重缺點和錯誤,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在新疆的統治,對促成新疆的和平解放起了一定的作用。

迎來解放

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已在全國取得決定性勝利,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迫近新疆地區。9月25日,新疆國民黨駐軍在警備司令陶峙岳的率領下,通電起義。9月26日,以包爾漢為首的新疆省政府也宣布起義。新疆通過和平的方式獲得解放。

政治

維吾爾族社會制度,在不同歷史時期有多種不同的組織形式。

據《舊唐書·回紇傳》載,回紇最初稱其首領為「俟斤」、「頡利發」。後來,吐迷度自稱可汗。內外宰相和其他各級官吏,一般從俟斤、頡利發和可汗的家族和血緣親近的氏族部落中挑選任命。由骨力裴羅締造的回紇汗國是以內九族(九姓回紇)為核心,再加上外九族而構成的。內九族中的藥羅葛氏為王族集團,可汗常從藥羅葛氏里產生。外九族原為聯合回紇反對突厥的一個部落聯合體。795年,汗位從藥羅葛氏轉到阿跌氏手中。

在高昌回鶻王國時期,最高統治者稱為「亦都護」,其權利是專制和世襲的,他是王國的最高立法者和執行者,亦都護委任九宰相、都督、司法官和各級伯克對國家事務和地方行政進行管理。

喀拉汗王朝的政治制度從多方面繼續了原回鶻、樣磨、葛邏祿、烏古斯等突厥語部族的傳統,同時也深受伊斯蘭國家尤其是薩曼王朝社會制度的影響。最初,喀拉汗王朝實行「雙王制」,即大可汗和副可汗,大可汗稱「阿爾斯蘭汗」,駐於八拉沙袞,副可汗稱為「卡迪爾汗」,先駐於怛邏斯,後遷至喀什噶爾。後來,喀拉汗王朝的最高統治集團還使用過「布格拉汗」「桃花石汗」等稱號。王朝的中央和地方官吏有宰相、傳令大臣、宮廷大臣、將軍、財務大臣、內侍大臣、葉護、伯克等。

葉爾羌汗國實行分封制,每位汗登基後的首要工作就是分封近親和功臣。受封者是封地的總督。封地不能世襲,但是當某個總督的勢力發展到足以與汗抗衡時,封地便成為世襲了。汗國的官制較為複雜,汗廷的最高行政官是宰相,地方官主要由汗廷委派的行政官員。葉爾羌汗國時期,宗教勢力——和卓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汗國後期他們把持和操縱着政權。

清朝前期,在新疆實行軍府制,並在維吾爾聚居區採取了許多新的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改革了伯克制,即分散阿奇木伯克的權利,廢除世襲制為任命制,並規定伯克的養廉、俸祿辦法,儘量限制伯克無端搜刮百姓,但是伯克仍舊是獨霸一方的封建領主。

1884年,清朝政府在新疆建省,廢除了伯克制度,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據勢力,實現了新疆與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一致,實行更為直接的統治。

辛亥革命後,新疆進入了軍閥統治時期。楊增新、金樹仁政府基本上承襲了清朝末年的制度,保留了封建王公制。盛世才統治前期,為了穩定局勢,爭取民心,鞏固統治,制定並執行「六大政策」,這在客觀上穩定了新疆的政治局勢。隨着時間的推移,盛世才暴露他軍閥本性,徹底投靠國民黨蔣介石,新疆完全處於國民黨中央政府的直接統治之下。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黨中央立即在新疆設立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並相繼在新疆建立了各級黨的領導機關。1949年12月17日,在黨的領導下,由新疆各族各界代表聯合組成的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包爾漢任人民政府主席。省人民政府徹底廢除了歷來反動統治者執行的民族壓迫政策,保證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並在全疆開始土地改革運動。

1953年12月22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的《新疆省民族區域自治實施辦法》正式發布。在新疆先後成立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焉耆回族自治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在這個基礎上,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正式成立,首府設在烏魯木齊。民族區域自治的實施,進一步實現了維吾爾族和新疆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大大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積極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賦予的權力和新疆的實際,制定了適應新疆特點和需要的各種法規和決議。

歷史上,維吾爾族曾經信仰過薩滿教、摩尼教、祆教、景教和佛教等。

10世紀末,喀拉汗王朝開始信奉伊斯蘭教。到了公元15世紀時,伊斯蘭教在維吾爾族地區逐漸占據統治地位。

伊斯蘭教有不同的教派,維吾爾族大多數人信仰遜尼派的教法學派之一哈乃斐派。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信仰神秘主義的蘇菲派,在新疆稱為依禪派。此外,還有少部分人信仰瓦哈比派。遜尼派自稱正統派,是伊斯蘭教教徒最多的派別,他們篤信胡達和胡達的使者穆罕默德,崇奉《古蘭經》。

禮拜寺是遜尼派教徒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

新疆的依禪派尊奉遜尼派教義,但是在對《古蘭經》和《聖訓》的解釋上有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他們提倡「不重今生重來世」,要禁慾、苦行和守貧。

麻札是依禪派教徒活動的中心,朝拜麻札是該教的重要特點。

飲食

維吾爾族的傳統飲食以麵食為主,喜食羊、牛肉,蔬菜吃得相對較少。主食的種類很多,最常吃的有饢、抓飯、包子、拉麵等。

饢,是用小麥面或玉米面製成的,在特製的火坑內烤熟,為形狀大小和厚薄不一的圓形餅。

抓飯,維吾爾語稱「頗羅」,是用大米、羊肉、羊油、食油、胡蘿蔔燜成的一種飯食,味道鮮美。

蒸包子,維吾爾語稱「曼它」;烤包子,維吾爾語稱「撒木薩」,用面做皮,用羊肉丁、羊油拌少許洋蔥做餡,皮薄肉多。

另外有拉麵、炒麵、湯麵、「納仁面」等。名菜有烤全羊、清燉羊肉、烤肉等。

維吾爾族嚴格禁止吃豬肉、驢肉、狗肉、騾肉。

在南疆部分地區還禁食馬肉(北疆牧區或農牧區則無此限制)。

一般未念經宰殺的牲畜和家禽也禁食。

維吾爾族喜歡飲茶。

服飾

維吾爾族傳統的男子外衣稱為「袷袢」,長過膝、寬袖、無領、無扣,穿時腰間系一長帶。

女子普遍穿連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婦女和姑娘都喜歡用天然的烏斯蔓草汁畫眉,染指甲,戴耳環、手鐲、戒指、項鍊等。

維吾爾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戴「尕巴」(四楞花帽),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繡出各種民族形式的花紋圖案。過去未婚少女都梳十幾條髮辮,以長發為美。頭上別有各式各樣的頭飾,也有將雙辮盤成髮髻的。

隨着時代的發展,除了傳統的服裝和服飾之外,在城市普遍流行穿時裝。

建築

維吾爾族傳統的庭院式的住宅大致可分為「外間」、「餐室」、「後室」三種基本平面組合形式。

各地區大都以一種形式為主,但同一形式在具體布局上也有較大差別。

浩瀚的沙漠、劇烈的風沙、夏季炎熱少雨、冬季寒冷的生態環境,使維吾爾族非常注重對環境的改造和美化,因而庭院式的住宅往往開闢有果園花圃、白楊、葡萄棚。

維吾爾族重視房屋的裝飾,呈現出多樣化的裝飾手段。不過,每個家庭牆壁上都掛有壁毯,土炕上都鋪有地毯,這是其共同的特點。

禮節

維吾爾族人路遇尊長或朋友,要把右手放在胸口,男子相見要握手,婦女相見要互相擁抱,貼一下右臉,都以「撒拉木」問安,最後,雙手撫膝躬身道別。晚輩要先向長輩施禮,現在多以握手作為見面禮。

維吾爾族普遍認為賓客盈門是令人羨慕的事。通常客人如果同時到來,要分男女長幼進門,上炕入座,最尊貴及最年長的客人,要坐在炕中間主人特意鋪的褥子上。飯前飯後主人都會提着洗手壺為客人沖洗雙手,一般沖洗三遍,客人不得將水亂甩。主人先給每人斟一碗茶水,雙手敬上,然後在客人面前鋪開一張餐布,擺上各種點心、瓜果及美食,有條件的還要宰羊款待來賓,讓客人盡情享用。有時主人會彈起都塔爾、熱瓦甫等民族樂器,以歌舞助興。用餐結束時,在年長者的帶領下,要念「都瓦」祈禱。如果天晚了,主人總要熱情挽留,拿出最好的被褥給客人用。客人臨走時,主人總要送出大門以外,目送客人遠去。

語言文字

語言

現代維吾爾語是維吾爾民族的共同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歷史上,維吾爾語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古突厥語階段(7-13世紀),察合台語階段(14-18世紀),近代和現代維吾爾語階段(19世紀至今)。

現代維吾爾語在中國共分為中心、和田、羅布三個方言,標準語以中心方言為基礎,以伊犁—烏魯木齊語音為標準音。維吾爾語與同語族的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烏孜別克語等親屬語言既有許多共同之處,也有自己獨具的特點。

文字

維吾爾族使用文字的歷史十分悠久,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地區採用不同的字母系統書寫自己的語言,文字名稱也不相同。

8世紀在鄂爾渾河流域建立政權的回紇人曾用突厥如尼文。9世紀至15世紀之間,今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以及蔥嶺西的回鶻人都曾使用過以粟特字母為基礎的回鶻文,但各地區使用的時間長短不同,東部的回鶻佛教徒使用的時間最長。

蔥嶺西回鶻和葛邏祿等部建立的喀拉汗王朝自10世紀信奉伊斯蘭教後,改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文字,稱為王朝突厥文。這種文字隨着伊斯蘭教的傳播不斷擴大使用範圍,在15世紀基本取代了回鶻文,成為維吾爾族和新疆、中亞一帶突厥語諸族通用的文字。由於起初主要使用在原察合台汗國的領地,故稱為察合台文。

現行的維吾爾文,是在晚期察合台文為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經過不斷改進和補充,迄今已成為維吾爾族全民通用的文字。1960年,曾進行過拉丁化的文字改革,但由於全面改用新文字的條件尚不成熟,故1982年9月起停止使用新文字。

文學

維吾爾民間文學體裁形式多樣,有民間故事、寓言、笑話、諺語等。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是維吾爾族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故事內容往往是統治者殘酷盤剝勞動人民,而勞動人民利用智慧,巧妙地揭發和挫敗統治者的陰謀詭計,如《桑樹蔭影的故事》、《阿凡提的故事》等。還有鼓舞勞動熱情,抒發對美好生活的願望和教育後代,以及描寫愛情生活的故事,如民間故事《三條遺囑》是教育人民要團結互助,戰勝困難,從而獲得幸福的故事;《兩個懶漢》是教育人們要熱愛勞動,不圖安逸享受的故事;《聰明的其滿汗》、《農家姑娘》、《鍾情機智的女人》是對維吾爾族婦女們勤勞和高尚品德的熱情讚揚和歌頌。

古典文學

維吾爾古典文學以《烏古斯可汗傳》、《福樂智慧》、《突厥語大辭典》、《真理的入門》和《五部長詩集》最為著名。

烏古斯可汗傳》,又稱《烏古斯可汗傳說》,是在古代維吾爾族人民中廣為流傳的一部民間英雄史詩。其內容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古代維吾爾族古老的神話、傳說;第二部分主要講述了烏古斯可汗征戰的歷史。它用民間史詩特有的寫法敘述了許多歷史故事,再現了維吾爾族先民社會生活的原始風貌,對於研究古代維吾爾族的歷史、文學和語言具有重要的價值。

福樂智慧》是玉素樸·哈斯·哈吉甫獻給當時喀拉汗王朝的君主不格拉汗的。用突厥文寫成,直譯應為「給予幸福的知識」。闡述詩人經邦治國的政治主張和哲學觀點,體現了詩人倡導的行為準則和人生理想。詩歌總結了維吾爾族草原遊牧文化,詩人公開宣稱「以秦國聖哲的至理微言寫成」,既繼承了漢族文化,又接受了阿拉伯、波斯和中亞文化的影響,從而開創了維吾爾文學的新時代,這部輝煌巨著具有深刻的社會性、哲理性、優雅的藝術性和多種文化的兼容性,影響大、流傳廣。目前,《福樂智慧》在國內有維文、漢文版本,在國外已有俄文、英文、德文、土耳其文、烏茲別克文、哈薩克文、吉爾吉斯文等多種全譯本和日文、烏克蘭文等節譯本。

突厥語大辭典》是瑪赫穆德·喀什噶里於公元1074年用阿拉伯語編寫成,是世界上第一部大型突厥語辭典。這部辭典提供了有關新疆和中亞地區豐富的歷史、地理知識和各種專業術語,可稱為一部關於突厥民族的簡明百科全書。全書除了長篇序言外,共有七千多詞條。《突厥語大辭典》附有一幅圓形地圖,這幅地圖描繪出作者當時所了解的世界,也是流傳到今天的最早和最完整的中亞地圖。

真理的入門》是由艾合買德·尤格納克寫於13世紀初的一部勸戒性長詩。用阿魯孜韻律的木塔卡里甫格式寫成。作者以伊斯蘭教的倫理道德觀念,勸戒世人遵循教規和公德,以此恢復社會的秩序和寧靜。《真理的入門》對研究喀喇汗王朝時期的維吾爾文學、語言、歷史和哲學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五部長詩集》由艾里希爾·納瓦依創作,為五部敘事長詩的合集,用察合台文寫成,其哲學思想對維吾爾族的倫理道德的形成影響極大。五部敘事長詩中以《聖賢傳》最為有名,記述了伊斯蘭教發展史上的一些著名聖賢人物,對維吾爾古典文學影響很大,並在維吾爾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17世紀—20世紀初還出現了一些揭露封建統治勢力與封建專制制度的作品,如赫爾克特的《愛情與苦惱》、阿不都克熱木·那扎里的《熱比亞一賽丁》、《萊麗與麥吉儂》等。

現當代文學

維吾爾現當代文學受俄國影響較大。小說、戲劇的出現,突破了過去以詩歌獨尊的傳統,代表作有黎·穆塔里甫的《黎·穆塔里甫詩選》(漢文)、《黎·穆塔里甫文集》(漢、維文),尼米希依提的《祖國之戀》、《塔里木姑娘》,賽福鼎·艾則孜的《第一列火車的嗚叫聲》、《阿曼尼莎汗》等。

維吾爾醫藥學是中國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維吾爾族醫藥學」簡稱「維醫」,有悠久的歷史和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維吾爾醫學以「土、水、火、空氣」為代表的「四大物質學說」和「血津、痰津、膽津、黑膽津」的「四津體液學說」為基本理論,創立了一整套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方法。診斷疾病重視查脈、望診和問診。內科疾病多以內服藥為主,非體液型氣質失調疾病採用調正法,體液型氣質失調疾病採用致病體液成熟法、致病體液排泄法、主藥根治法,此外還有熏藥、坐藥、放血、冷熱敷、日光浴、溫泉浴、埋熱沙等20多種療法,對肝膽疾病、消化疾病及白癜風、糖尿病、血管硬化性心臟病等有着較好的療效。在外科方面,在服藥的同時採用烙法、熱罨、披獸皮、結紮、手術、針刺、按摩、手法復位等20多種療法,常用藥已達800多種,製劑400多種。

維吾爾族出現過許多優秀的醫生、醫學家和醫學著作。維吾爾名醫比吉·贊巴·希拉汗的《醫學寶鑑》、《傷寒解義》,維吾爾著名科學家、哲學家、天文學家、醫學家法拉比(870—950年)的《論自然界》、《論人體學》、《論神經學》、《器官的功能》、《論自然物的熱性、寒性,濕性、乾性》,維吾爾名醫賈馬力丁·阿克薩依的《阿克薩依》,著名維醫藥學家胡都優木汗·阿吉(1567—1658)參與編寫的《回回藥方》,喀什維醫醫院創建人玉素甫·阿吉生前編著的《卡祖農》,第一部大型維醫著作四卷本的《維吾爾醫百科全書》等。

農學

傑出的農學家魯明善著有《農桑衣食撮要》。

維吾爾族民間音樂從體裁上可分為木卡姆、民間歌曲、民間歌舞、民間器樂、說唱音樂、宗教音樂等,繼承了疏勒樂、于闐樂、龜茲樂、高昌樂、伊州樂的的優良傳統。

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是一種包括歌曲、器樂曲和舞蹈在內的古典大曲形式,有喀什木卡姆、多朗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三種類型,由民間音樂家們在習俗節日、喜慶婚禮和娛樂晚會上表演。16世紀傑出的維吾爾族女音樂家阿曼尼沙搜集整理各地流行的木卡姆,將其編為十二套歌舞大曲,使木卡姆形式趨於定型。2005年,「十二木卡姆」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樂器

維吾爾族民族樂器有彈撥、吹奏和打擊樂器等數十種之多。

「獨他爾」和「熱瓦甫」是最常用的獨奏和合奏樂器,音色清亮、柔和。

「達甫」是用手指敲擊的羊皮鼓,鼓邊木框鑲有許多活動的小鐵環。隨着鼓聲鏗鏘作響,多用於舞蹈伴奏。

民歌

維吾爾族民歌和木卡姆有近似的情況,由於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不同,各地維吾爾族民歌風格有着明顯的不同。伊犁民歌多抒情;哈密民歌多簡短明快;喀什民歌多奔放粗獷。維吾爾歌手演唱常有樂器伴奏。北方歌手喜用都它爾和彈布林;哈密歌手喜用哈密艾介克;南方歌手喜用喀什熱瓦甫。民歌的音階、調式方面,南疆大部分地區的民歌運用七聲音階或多於七聲的音階,有不一般的感受。東北地區有不少民歌運用五聲、六聲音階。

就其內容可分為傳統民歌和新民歌兩大部分。傳統民歌包括愛情歌、勞動歌、歷史歌、生活習俗歌等類別。

勞動歌主要有獵歌、牧歌、麥收歌、打場歌、挖渠歌、紡車謠、砌牆歌等。許多愛情歌中表達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無比忠貞和熱烈追求,歷史歌是反映維吾爾族人民歷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歌曲。如北疆流行的《築城歌》、《往後流》等;有的歌頌農民起義,如「英雄沙迪爾]]》、《馬車夫之歌》、《鐵木爾海力派之歌》等;有的揭露帝國主義侵略者的醜惡面貌,如鞭笞阿古柏的歌和《迫遷歌》。

生活習俗歌與各種儀式和民族傳統習俗關係密切。在婚喪嫁娶、慶典、祭禮及民間節日中都要吟唱習俗歌。這類民歌有婚禮歌、迎春歌、迎雪歌、喪歌(又稱「輓歌」)、封齋歌等。流行在東疆的催眠歌(如《睡吧,孩子》)是典型的短調徒歌。相和歌也可分為兩小類。第一類以獨唱的自彈自唱為主,演唱抒情、敘事性民歌。第二類相和歌採用固定節奏型,節拍規整,節奏鮮明,氣氛熱烈,常用以伴舞。表演形式以對唱、齊唱或領唱、幫唱為主。

歷史歌主要是關於維吾爾族歷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的歌謠,有的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壓迫及農民的英勇反抗和暴動起義,有的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民反抗外來侵略,保衛家鄉、保衛邊疆、維護祖國統一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其中流傳較廣的有北疆伊犁地區的《諾孜古姆》、《築城歌》、《英雄沙迪爾的歌》、反對沙皇的《迫遷歌》,南疆喀什地區的《關於馬提台的歌》等等。

愛情歌在維吾爾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青年男女間熾熱的戀情往往通過富有維吾爾民族心理特徵和地域特色的比興手法來加以表達,因此具有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

新民歌則是維吾爾族人民對於社會主義新生活的熱烈頌歌,表現了人民對黨、對領袖、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

舞蹈

維吾爾族的舞蹈以旋轉快速和多變著稱。傳統的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

「賽乃姆」是最普遍的民間舞蹈形式。即興表演的舞蹈有時一人獨舞,有時二人對舞,也有時三、五人同舞的。在樂隊伴奏之下,圍坐成圓圈的群眾拍手唱和。當音樂節奏由中速轉為快速,舞步也越來越急促時,「凱——那」(加油)、「巴力卡勒拉」(妙啊)的呼聲隨之四起,舞蹈者的情緒也更加熾烈。各地的「賽乃姆」具有自己的風格,通常冠以地名。如喀什「賽乃姆」、伊犁「賽乃姆」等,以示區別。

「夏地亞納」流行全疆尤其盛行於南疆的一種舞蹈,意為歡樂的舞,是一種民間集體舞蹈。參加人數不限,隊形也不固定。不同地區的「夏地亞納」,曲調各有特點,有的歡騰華麗,有的渾厚有力。「夏地亞納」的基本步伐以小跳步為主,兩臂上舉,手掌內外快速抖動,給人以歡樂、輕快之感。

「多朗(刀郎)」被譽為民間藝術之花,是富有勞動人民生活氣息的舞蹈。它的內容表現了古代麥蓋提一帶人民的狩獵活動。舞蹈動作驃悍、剛勁、熱情奔放、節奏感強。伴奏「多朗」舞的音樂,稱為「多朗木卡姆」、「多朗賽乃姆」,曲調結構樸實、演唱風格寬廣、豪邁,具有濃郁的草原情調。

「納孜爾庫姆」流行於吐魯番、鄯善、哈密等地,用舞蹈動作表現活潑、詼諧的內容,充分反映出維吾爾族人民樂觀開朗的性格。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前兩個節日都來源於伊斯蘭教,日期是按伊斯蘭教曆計算的,每年都在移動。

肉孜節又叫「開齋節」,因為它在封齋一個月後舉行,一般要過3天。

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在肉孜節過後70天舉行,家境好的,都要宰一隻羊。

諾魯孜節是維吾爾族最古老的傳統節日,在春分時節,相當於公曆3月22日。在這一天,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和傳統的「麥西萊甫」。

婚姻

維吾爾族過去曾盛行包辦婚姻,現在自由戀愛較為普遍。婚前,男方必須向女方交財禮。

男女雙方領取結婚證後,會舉行婚宴,招待各自的親戚、好友同事,有的會請阿訇念『尼卡』。婚禮有迎接新娘儀式、揭蓋頭儀式、新郎與新娘為自己婚禮所舉行的慶賀儀式等。

宴席完了之後,要舉行「麥西來甫」。在這期間,人們會歡歌雀躍,氣氛非常熱烈。在跳舞的過程中,有一對男女會有目的地上來跳舞,男的故意揭開新娘的面紗,女的再蓋上,直到重複三遍時,新娘站起來,向賓客們深深地鞠一躬,而賓客們用掌聲表示這一儀式的結束。

喪葬

維吾爾族遵照伊斯蘭教規,實行土葬,主張速葬。在超渡亡靈的伊斯蘭教儀式「納瑪孜」結束後,用抬屍床將屍體送至墓地,挖穴安葬,不用棺材,不用任何陪葬品。墓丘多長方形,也有圓形的。墳地周圍砌圍牆,不許牲畜進入,不許取土挖土。

維吾爾族在死者當日、3日、7日、40日和周年時進行祭奠活動,維吾爾語稱作「乃孜爾」。在所有的祭奠活動中,7日、40日與周年都比較隆重,要宴請親屬、朋友、鄉親與同事做「杜瓦」(祈禱),請阿訇誦經。祭奠中的飯食主要是抓飯等。

按照傳統習俗,凡來參加「乃孜爾」的男子必須頭戴帽子,女子頭戴圍巾

人口

維吾爾族人口2020年1162.43萬人。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21》,中國境內維吾爾族的人口數為11774538人。

參考來源

快速了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參考資料

  1. 維吾爾族_中國概況,中國政府網 , 2015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