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红嘴玉(Silver-eared Mesia 学名:Leiothrix),别名 红嘴绿观音、恋鸟,西方叫“乃丁格”(情鸟),
是画眉科相思鸟的两种鸟之一,栖息于平原及海拔1000米的小丘,
相思鸟体小,体长105~180毫米;嘴形粗健,长度约为头长的一半;
鼻孔裸露。其本属共有银耳相思鸟和红嘴相思鸟2种,中国均有分布,
红嘴玉羽衣华丽、动作活泼、姿态优美、鸣声悦耳,颇受人们喜爱。
形态特征
外形
红嘴玉体小,体长105~180毫米;嘴形粗健,长度约为头长的一半;
鼻孔裸露。两性大体相似。为典型的东洋界种类,
中国分布秦岭以南。性活泼,羽色华丽,鸣声婉转动听,
为珍贵的笼养鸟,杂食性,除吃瓢虫、象甲等昆虫外,还吃种子、果实等。
分类
银耳相思鸟头顶黑色,耳羽银灰色,嘴黄色,上嘴基部和嘴角褐色。
常栖息于海拔1000米的小丘和平原,结成8~10只的小群,
在灌树丛、竹林及常绿阔叶林内活动。红嘴相思鸟嘴呈鲜艳的红色;
上体从头至尾上覆羽为暗灰绿色;颏黄色;胸部橙黄色;
腹部淡白色;尾下覆羽浅黄色。生态习性与银耳相思鸟相似。
红嘴玉(学名:):又称红嘴玉、五彩相思鸟、红嘴鸟等,
画眉科相思鸟属两种鸟之一,是海拔迁徙的候鸟[1]。 体长约14厘米。嘴呈鲜红色;上体橄榄绿色,脸淡黄色;两翅具明显的红黄色翼斑,
颏、喉至胸呈辉耀的黄色或橙色、腹乳黄色。
红嘴玉羽衣华丽、动作活泼、姿态优美、鸣声悦耳,颇受人们喜爱。
但其鸣啭与其它画眉亚科歌鸟相比,显得单调,也不善模仿,所以养鸟者多重其羽色。
红嘴玉的平均体重约为21.4克,体长约15厘米;背羽暗绿色,
头部略带黄色,胸部黄色,翼羽色彩鲜艳,尾部具有小叉;两性羽色近似。
银耳相思鸟(L.argentauris):有黄、灰、红和黑色斑纹。均长15公分,
鸣声短促悦耳。红嘴相思鸟(L.lutea)的喉金色,胸橙或红色,
红嘴玉又称为中国夜莺或北京夜莺。分布地域包括:
银耳相思鸟的平均体重约为28.4克。
栖息地包括种植园、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湿润疏灌丛、亚热带或热带的高海拔疏灌丛和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
生活习性
体长15公分(6吋),背部为橄榄色,腹部为黄色,生有黑色羽冠和银色耳斑,
尾稍带深红色。6~30银耳相思鸟只为一群,活跃于森林的灌丛及林冠部,
寻找浆果,或在树叶下觅食昆虫。巢环形,产卵4枚。银耳相思鸟发悦耳的笛声般的鸣啭声,
有时饲为笼鸟。全长约16cm。雄鸟头黑色,耳羽银灰。
上体余部及尾橄榄绿色,翼上具朱红色翼斑。喉、胸橙红。
腹部灰色。尾上覆羽与覆羽朱红色。雌鸟与雄鸟体色类似,
但尾上覆羽橄榄绿色,尾下覆羽黄色。栖息于平原及海拔1000m左右的丘陵,
成群活动于常绿阔叶林、灌丛和竹丛间。不善远飞,常在枝条间穿梭跳跃,
有时与画眉科其他种类混恬。在树丛下尾或林下的地面上觅食昆虫和植物种子、果实。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主要食物
主食各种昆虫及幼虫以及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属杂食性鸟。
繁殖
4月下旬开始繁殖,延续到6月。营巢在针叶林、常绿林、杂木林等各种类型森林的荆棘或矮树上。
巢呈深杯状,以叶梗、竹叶、草或其它柔软物质夹杂少许苔藓构成,内铺以细根或纤细的草。
巢常悬挂在离地面0.5~l米的灌木或矮竹的垂直或水平枝上。
每巢产卵3—5枚,卵呈绿白色至浅绿蓝色,散布有暗斑。
参考文献
- ↑ 神农架鸟类--红嘴相思鸟,神农架旅游,
- ↑ 【鸟类科普】银耳相思鸟,水稻田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