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zh-cn:约阿希姆·弗兰克;zh-tw:姚阿幸·法蘭克;zh-hk:約阿希姆·法蘭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约阿希姆·法兰克
Joachim Frank
出生 (1940-09-12) 1940年9月12日(83岁)
德国锡根
国籍 德国
美国
公民权 德国
美国
母校 弗赖堡大学(BS)
慕尼黑大学(MS)
慕尼黑工业大学(PhD)
机构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
知名于 低温电子显微镜
研究领域 结构生物学
蛋白质生物合成
奖项 富兰克林生命科学奖章(2014)
威利生物医学奖(2017)
诺贝尔化学奖(2017)

约阿希姆·法兰克(德语:Joachim Frank,1940年9月12日),德美双籍生物学家。现于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他被公认为“低温电子显微镜”之父。

主要研究贡献

源起:影像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关键

法兰克的影像分析法

  • 法兰克的策略是将电子显微镜所得方位紊乱之蛋白质的微弱影像,利用电脑将之与背景区别开来。他开发了一种数学方法,使电脑能够辨识出影像中不同的重复图形。借由这个方法,他得到了一些同种蛋白质但从不同角度照出来的高解析度二维影像。该软体的演算法于1981年完成[1]
  • 下一步,是在数学上确定不同的二维影像如何彼此相关,并且基于这些讯息建立出三维影像(如图)。法兰克在1980年代中期,用此方法产生出核糖体表面的模型,那是细胞内制造蛋白质的巨大分子机械[1]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原因

将生命捕捉在原子的细节中

物理学家获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3]

视频

2017诺贝尔奖》改善生物分子成像技术 欧美3学者合得化学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