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zh-cn:约阿希姆·弗兰克;zh-tw:姚阿幸·法蘭克;zh-hk:約阿希姆·法蘭克;

約阿希姆·法蘭克(德語:Joachim Frank,1940年9月12日),德美雙籍生物學家。現於哥倫比亞大學任教。他被公認為「低溫電子顯微鏡」之父。

約阿希姆·法蘭克
Joachim Frank
出生 (1940-09-12) 1940年9月12日(83歲)
德國錫根
國籍 德國
美國
公民權 德國
美國
母校 弗賴堡大學(BS)
慕尼黑大學(MS)
慕尼黑工業大學(PhD)
機構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
知名於 低溫電子顯微鏡
研究領域 結構生物學
蛋白質生物合成
獎項 富蘭克林生命科學獎章(2014)
威利生物醫學獎(2017)
諾貝爾化學獎(2017)

目錄

主要研究貢獻

源起:影像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關鍵

法蘭克的影像分析法

  • 法蘭克的策略是將電子顯微鏡所得方位紊亂之蛋白質的微弱影像,利用電腦將之與背景區別開來。他開發了一種數學方法,使電腦能夠辨識出影像中不同的重複圖形。藉由這個方法,他得到了一些同種蛋白質但從不同角度照出來的高解析度二維影像。該軟體的演算法於1981年完成[1]
  • 下一步,是在數學上確定不同的二維影像如何彼此相關,並且基於這些訊息建立出三維影像(如圖)。法蘭克在1980年代中期,用此方法產生出核醣體表面的模型,那是細胞內製造蛋白質的巨大分子機械[1]

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原因

將生命捕捉在原子的細節中

物理學家獲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3]

視頻

2017諾貝爾獎》改善生物分子成像技術 歐美3學者合得化學獎

參考資料